摘要:京剧发展到20世纪20年代,旦角行当异军突起,梅兰芳等“四大名旦”的出现,是旦角艺术发展到鼎盛时期的显著标志。在他60年的舞台生活中创造的梅派艺术达到空前的高峰,成为中国戏曲艺术中最杰出的代表,名传中外,盛誉经久不衰。然而,梅兰芳的成名却与牛子厚有着密切的关系
京剧发展到20世纪20年代,旦角行当异军突起,梅兰芳等“四大名旦”的出现,是旦角艺术发展到鼎盛时期的显著标志。在他60年的舞台生活中创造的梅派艺术达到空前的高峰,成为中国戏曲艺术中最杰出的代表,名传中外,盛誉经久不衰。然而,梅兰芳的成名却与牛子厚有着密切的关系。梅兰芳自己说:“没有牛子厚,就没有喜连成科班;没有喜连成科班,自然也就没有我梅兰芳了。”
梅兰芳(1894-1961),名澜,字畹华,自号缀玉轩主。祖籍江苏泰州,生于北京。梅家至梅兰芳,梅门四代梨园世家。祖父梅巧玲,咸丰、同治年间京剧名旦,“同光十三绝”之一。父梅竹芬,清末旦角演员。伯父梅雨田,谭鑫培琴师。外祖父杨隆寿,晚清名武生。
梅兰芳虽然生在名伶世家,却幼年命运不佳,其父英年早逝(22岁),同母亲生活在伯父梅雨田家。八国联军进北京,戏园子倒闭,戏班子解散,演员们无处搭班演戏,改行的改行,下乡的下乡。梅雨田靠修理钟表谋生,家境窘迫,年仅7岁的梅兰芳跟着寡母只好住到京剧名演员的外公杨隆寿家里。每当洋兵来犯,他们便藏在一个堆放舞台布景的屋子里。有一回,洋兵闯了进来,杨隆寿上前阻挡发生争执,洋人以枪威胁,使他身心受到严重打击,悒郁成疾,不久去世。
梅兰芳8岁开始学戏,11岁登台,14岁时经梅雨田介绍,带艺入科喜连成。同期入科的还有周信芳、贯大元、林树森等。
牛子厚广交梨园名伶,熟知梨园情况,况梅雨田又是谭鑫培的琴师,对梅家的身世早有所知。他一见这个孩子,心里就很喜欢,认为他久后必成大器,亲自给他起名叫梅喜裙,平时对他也很关注。
1907年秋,由于京城动乱,戏剧不景气,牛子厚决定让喜连成部分学生到吉林演出。叶春善亲自带队来到吉林。牛子厚认为,这对梅喜裙是个好机会,不叫他“跑龙套”,力荐他在《白蛇传》中扮演青蛇,叶春善当然同意。果然不出所料,他的表演深受欢迎,台上台下一片轰动,牛子厚更加喜爱。
这时,牛子厚感到艺名不响很难走俏,况且他是个旦角,叫喜裙这个名字不合适,要重新起名。有一天,牛子厚向崔二爷(牛子厚重三弟兄,到牛家后叫牛秉均)说了他的想法。崔二爷说,松、竹、梅、兰四君子中,“梅”最为高雅,只有“兰”才能配得上。心有灵犀一点通,牛子厚听了当场叫好,他跟叶春善说,如取“梅兰芳香”之意,可叫梅兰芳,梅喜裙今后就叫梅兰芳吧。梅喜裙听了也非常喜欢。从此后,在演出中,因受牛子厚的影响,叶春善尽量给梅兰芳施展才华的机会,随着他的声誉的增长,梅兰芳这个名字首先在吉林叫响,四喜班、三庆班进吉林,这可是京剧第一次闯关东,其名声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传遍全东北乃至中国北方的各大中城市。
来源:新吉林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