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秦皇汉武,唐宗宋祖,这四位中国历史上非常有作为的皇帝,对中国的历史进程起到了重要作用。他们多次出现众多文艺作品中,为广大历史爱好者所熟悉。特别是主席的那首 《沁园春.雪》,更是让他们名扬天下,经久不衰。
秦皇汉武,唐宗宋祖,这四位中国历史上非常有作为的皇帝,对中国的历史进程起到了重要作用。他们多次出现众多文艺作品中,为广大历史爱好者所熟悉。特别是主席的那首 《沁园春.雪》,更是让他们名扬天下,经久不衰。
李世民雄才大略,文治武功,不到20岁就随父亲起兵反隋,建立了唐朝,消灭了几大割据势力,基本统一了中国。毛主席曾说:"古人当中最会打仗的,第一就是李世民,第二才是朱元璋。"
后因太子之位的争夺,无奈在玄武门发动兵变,杀兄屠弟,将其子女尽数屠杀,侵占弟媳,逼父退位,为此备受后人诟病。南宋理学家朱熹就批评其‘无君臣父子之伦’;宋代司马光评曰:“太宗以夺嫡为基,终唐之世,骨肉相残未绝”。
但除此之外,李世民虚怀若谷,从谏如流,不拘一格选拔人才。魏征敢于直言犯谏且屡受提拔就是最好的例子。
他通过征服东突厥、高昌、龟兹等地区,设立安西四镇,将它们纳入唐朝版图,极大的促进了各民族融合,被称为"天可汗"。
他推行“贞观之治”,让民众休养生息,有效恢复隋末战乱后的社会经济。
如果再说李世民的错误,那就是晚年在继承人的选择上。太子李承乾因纵容和疏于管教,最终引发谋反案,被迫选择了性格懦弱的李治继位,为日后的武则天干政留下了祸根。
但不管怎么说,李世民仍是中国历史上最杰出的君主之一,被公认为开创盛世的典范。
前一段,一直拜读有关唐史的书籍以及追剧《贞观之治》,故此次西行,额外增加了唐.昭陵这个目的地,以前对唐太宗李世民有更多的了解。
唐.昭陵是唐太宗李世民与文德皇后长孙氏的合葬陵墓,位于陕西省咸阳市礼泉县昭陵镇九嵕(zōng)山的主峰上。
昭陵的建设周期长达107年,从唐太宗的公元636年到唐玄宗的公元741年,周长60千米,占地面积200平方千米,共有180余座陪葬墓,是关中“唐十八陵”,也是中国历代帝王陵园中规模最大、陪葬墓最多、最具有代表性的一座帝王陵墓,被誉为“天下名陵”。
天公不作美,在淅淅沥沥的下雨中,我走进了景区。
除了对李世民的这些基本知识了解之外,我的关注点在于:
1、被神化的《昭陵六骏》?
2、凌烟阁24功臣最后的结局?
3、李世民的陵墓是否被盗过?
4、李世民到底有无宠幸过武则天?
带着问题实地参观学习,且蹭了一位当地导游的精彩讲解,谜团被一点点揭开。
原来是营建昭陵时,李世民为了纪念六匹与自己转战疆场、破敌立功的“骁骑”,更是为了彰显自己的开国之功,诏令画家阎立本先将这六匹战马画出,然后命石刻家阎立德将其刻在石屏,放置在昭陵祭坛寝殿。
遗憾的是,其中两座飒露紫与拳毛騧,在民国时期,被不良商人转手卖给美国,现藏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博物馆。其余四座现藏于西安碑林博物馆。
现在昭陵摆放的都是后期复制品。
前一段刚去过唐高宗李治与武则天的合葬陵——乾陵,与乾陵不同,乾陵有无字碑、述圣纪碑及61尊无头石像,神道两侧还有石像生等,而昭陵就显得有点落寞,神道两边的凌烟阁功臣石像,一看就是现代人所立,少了一些历史的凝重感。
过了石牌坊是唐太宗李世民威严霸气、雄武庄重的石雕像,雕像左右各有三根六七米高橘黄色精美华丽的盘龙大柱,彰显着皇家的威仪尊崇。
神道中间立有一通巨大的石碑,是乾隆年间陕西巡抚毕沅题书的:唐太宗昭陵。
各个时代的祭祀碑文石刻,以明、清时代的具多,尤其是康熙和乾隆最甚。其内容大多是歌功颂德表达敬仰的誉美之词。可惜因为年代久远,石碑上的字根本看不清了。
非常希望文物保护者,能将这些碑文印刷编译出来,让更多的人学习了解。
边走边看,查找我熟悉的凌烟阁功臣:
李世民的大舅哥长孙无忌;“房谋杜断”的房玄龄、杜如晦;敢于直言犯谏的魏征;被民间奉为门神的尉迟敬德;大唐军神,灭突厥、平吐谷浑的李靖;“三板斧的”程知节(程咬金);牛鼻子老道徐茂公(徐世勣);民间与尉迟恭并称门神的秦琼秦叔宝等等。其他功臣我并不熟悉,更多的了解还是小时候听的单田芳老师的评书《隋唐演义》。
这些功臣中配享太庙的是:包括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高士廉、李靖、屈突通、魏征等七人。能进入太庙,与历代帝王共享后世皇帝的香火祭祀,对于臣子而言,更是至高无上的荣誉。
他们这些人如果泉下有知,也该心满意足了。特别是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等人的配享资格,曾因自己或后代子孙犯罪被取消,是后来追复的。
站在昭陵遗址,眺望远方,但凡能见到的每一座小山峰都可能是一座陪葬墓,这些历史上的名人忠臣死后依然陪伴着李世民。
对于李世民的陵墓是否被盗,学术界倾向于未曾被盗。
主要依据是:
1、根据近年考古勘探(如地震数据采集、重磁测量等技术)显示,昭陵墓道口封石未见扰动,墓道完好且无盗洞痕迹,表明唐太宗与长孙皇后的合葬陵墓主体未被破坏。
2、现代考古未发现昭陵地宫文物外流。特别是传说王羲之的《兰亭集序》真迹从未流出。
3、部分史料(如《五代史》)称温韬盗掘昭陵,但描述存在逻辑矛盾,记载存在夸张成分,缺乏实物佐证。
自从1956年郭沫若、吴晗主导开挖明万历皇帝陵墓,虽然出土了数千件明代服饰、器物,为研究明代历史提供了重要资料。但因保护不足,导致部分文物永久损毁。周总理下令,从此之后不准主动再发掘帝王陵墓。
所以这些帝王陵墓内部的真相,除非战乱、自然灾害、被盗等原因,否则很难完整呈现在后人面前,就让这个谜底一直成为未解之谜吧!
至于李世民是否宠幸过武则天,武则天14岁入宫后被封为五品才人,赐号“媚娘”,史料显示李世民曾短暂宠幸过她,但此后长期未再召见。她在李世民后宫12年间始终未晋升品阶,也未生育子女,与同期入宫后迅速晋升的徐惠形成鲜明对比。
想想古代真是可笑,儿子泡上了继母,岂不是乱乱?李世民泉下有知,知道自己的女人被儿子给睡了,不知道是啥感觉。
来源:汪洋大海里的一条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