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凌晨两点,电视机前的灯还亮着,最后一杆红球落袋的声音像一记闷雷,把昏昏欲睡的夜彻底劈醒。
凌晨两点,电视机前的灯还亮着,最后一杆红球落袋的声音像一记闷雷,把昏昏欲睡的夜彻底劈醒。
马克·艾伦6-5杰克·琼斯,比分咬到最后一局,心跳也跟着一起漏拍。
那边厢,周跃龙早就把塞尔比按在椅子上,6-3收工,提前把决赛门票揣进兜里。
英格兰公开赛决赛,就这么突然从“可能”变成“今晚八点见”。
先说周跃龙。
印象里他还是那个“天赋不错但容易手抖”的年轻人,可这回他像换了芯片:前三局连下,不给塞尔比喘气;第四局被塞尔比71分扳回,也只是抬眼看了看计分牌,转身继续擦杆。
下半场塞尔比想玩老本行的磨功,周跃龙直接用连续50+告诉他——现在磨的是你的心态。
六个50+,听起来像数据,其实是六把刀子,刀刀插在塞尔比最难受的节奏点上。
有人说他“终于开窍”,我倒觉得是量变到质变的临界点到了,只是恰好发生在英格兰。
再看艾伦。
琼斯开局两杆90+,火力猛得像刚充完电,换别人可能已经慌,艾伦偏不。
他慢悠悠喝口水,拿毛巾擦擦脸,第三局回敬一杆93分,告诉对手:我也会。
上半场1-3落后,镜头扫到他,脸上没表情,像去超市买菜的路上。
下半场风云突变,102分、62分、68分、67分,一口气追平又反超,最后决胜局琼斯一个简单粉球失误,艾伦没给任何机会,一杆清台。
老江湖的可怕就在于,他知道什么时候该让对手先犯错。
于是决赛成了两条时间线的交汇:一边是周跃龙的“现在进行时”,一边是艾伦的“过去完成时”。
一个要证明自己不是昙花一现,一个要证明老枪还能连发。17局9胜,分两阶段,今晚八点打第一阶段,凌晨两点接着干,对观众是盛宴,对选手是马拉松。
谁体力先掉线,谁就得把冠军拱手让人。
技术层面,周跃龙的围球更细,长台更稳,但艾伦的安全球像老酒,越品越辣。
心理层面,周跃龙刚跨过塞尔比这道坎,气势正盛;艾伦则刚刚从死亡线上爬回来,心脏被淬过火。
两种“刚”撞在一起,火花不会小。
奖金和积分历史新高,转播机位比往年多了四个,连球桌边的麦克风都能听见选手的呼吸。
可说到底,比赛还是要靠一杆一杆打。
今晚八点,遥控器归你,球杆归他们。
谁输谁赢,天亮见分晓。
来源:冰王子博格坎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