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4 月 16 日,内蒙古自治区在线教研2025(春季)学期学前教育在线教研活动在兴安盟教师发展中心顺利进行,活动聚焦乌兰浩特市职教中心附属幼儿园的《以问题解决为导向的幼儿深度学习的实践研究》活动,全区近2000所幼儿园通过智慧教育平台开展同频互动。
4 月 16 日,内蒙古自治区在线教研2025(春季)学期学前教育在线教研活动在兴安盟教师发展中心顺利进行,活动聚焦乌兰浩特市职教中心附属幼儿园的《以问题解决为导向的幼儿深度学习的实践研究》活动,全区近2000所幼儿园通过智慧教育平台开展同频互动。
活动中,乌兰浩特市职教中心附属幼儿园教师代表分享了幼儿园实践经验,3名课题实验教师分别进行了游戏案例分享。依托市职教中心附属幼儿园“乐行田园”课程开展的幼儿深度学习实践研究,秉持“在生活中学习、在游戏中成长”的课程理念,充分彰显了市职教中心附属幼儿园生活化探究的深度学习魅力,展现了乌兰浩特市“以幼儿为本”的教育理念,聚焦“游戏化、趣味化、专业化”等学前教育特点,是全市幼儿园的发展路径与实践创新的典范。
在真实问题中生长
乌兰浩特市职教中心附属幼儿园保教主任赵欣然以《以问启思 悦见成长》为题分享幼儿深度学习的创新实践之路
本着“生活即教育”的办园理念,“乐行田园”课程立足自然与生活,充分依托优美的自然环境,以“五园·五坊+”特色课程为载体,将教育视野投向幼儿生活的本真场域,致力于让教育回归自然与生活的原点,在亲近自然、了解社会、热爱生活、主动探究、多元创造等方面努力培养幼儿,使其踏上积极参与、大胆探究、主动表达、勇敢质疑、深度反思、反复询证,以问题解决为导向的深度学习之路。
在解决问题中发展
乌兰浩特市职教中心附属幼儿园教师杨荣华分享案例《毕业风筝》
在《毕业风筝》项目活动中,孩子们用图画日记记录每次失败:“第一次:骨架太软,风一吹就翻;第二次、第三次,直到第八次,筝面太大,竹条支撑不住……”当游戏遇到瓶颈失去兴趣的时候,教师适时提供支持,抛出问题:“用什么方式能够使骨架变硬呢?”幼儿展开激烈的讨论,最后得出结论:“用两根竹条加固骨架”。从第一次试飞风筝“像断了线的纸团”坠落,到第 17 次“风筝稳稳飞向天空,教师的有效支持和问题引导使孩子们不断深入探究直至成功。整个过程中,孩子们在真实问题解决中自然融合科学探究、数学认知、工程设计等多元经验,实现了从“材料选择”到“结构优化”的系统性学习与能力进阶。
乌兰浩特市职教中心附属幼儿园教师许淼分享案例《度假村客房》
在《度假村客房》项目活动中,孩子们在户外实践中尝试用砖块砌筑“度假村客房”,从打地基开始便遇到系列挑战:如何让地基稳固不倾斜?需要多少块砖才能砌成墙体?怎样搅拌水泥?垒砖时怎样排列更结实?用什么做门?……他们通过观察模仿、寻求帮助、动手实践、分工协作,逐步掌握了交错建造法,还在搬运砖块时自发计算数量、规划堆放位置。这场“真实建造”不仅让幼儿在解决工程问题中理解了“结构与承重”“测量与计算”的关系,更在真实劳动中体会到合作的力量。
在《玉米加农炮》项目活动中,孩子们最初只是想用魔尺模仿《植物大战僵尸》中的武器,但教师没有停留在简单的手工制作,而是抛出高水平问题,激发了孩子们对 “发射原理” 的持续探索。他们先尝试用树枝做弹射器,发现干树枝易折断,活树枝虽有韧性但弹力不足。最后受生活中橡皮筋的启发,尝试将橡皮筋缠绕在炮筒支架上,通过调整缠绕圈数测试弹射距离。为了让炮筒既能旋转又能稳定发射,孩子们“将炮筒固定在车轮轴上” ,通过多次调整轴的高度和角度,最终实现了 “360 度旋转发射”的功能。这场融合数学测量、科学探索与动手操作的实践,让幼儿在真实问题解决中自然习得跨领域知识,在“尝试—调整—总结”的循环中培养了主动探究、耐心试错、反思归纳的良好学习品质,使幼儿问题解决能力有效提升。
在自治区、盟、市三级教研员持续跟进指导下,市职教中心幼儿园《以问题解决为导向的幼儿深度学习的实践研究》课题已初步呈现丰硕成果。有60余篇案例、随笔、论文等,被编入兴安盟基础教育教研专项课题组《实践成果集》(幼儿园篇),并参加了自治区2024年基础教育专项研究成果展。
本次活动分享聚焦“问题解决”这一深度学习核心经验,通过生活化课程与游戏案例,展现幼儿在真实情境中主动学习、积极探索、多元发展的成长过程,为全区幼儿园课程改革提供可借鉴的实践样本,为乌兰浩特市幼儿园课程建设提供了优秀范例。
来源:草原古都生活宝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