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就是感冒发烧,没想到一下子扩心扩那么大。”4月17日,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的病房,小轩的妈妈回忆起这场变故,声音有些沙哑,她拉着儿子的手,又说起了后续的接力救治。在百余名医护人员的帮助下,小轩获得了左心心内、右心心外的双心辅助技术治疗,48天后,他终于
“就是感冒发烧,没想到一下子扩心扩那么大。”4月17日,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的病房,小轩的妈妈回忆起这场变故,声音有些沙哑,她拉着儿子的手,又说起了后续的接力救治。在百余名医护人员的帮助下,小轩获得了左心心内、右心心外的双心辅助技术治疗,48天后,他终于等到供体,成功完成心脏移植,恢复了正常的生活。
植入+外挂,团队“首创”一体内外双心辅助
小轩今年13岁,在1年前,他被诊断为扩张型心肌病,虽然接受了积极的药物治疗,但病情仍在持续进展,近2个月已经发展到全心衰竭。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名誉院长、心脏中心主任莫绪明介绍,小轩到达医院时,生命已进入终末期,即使通过呼吸机也难以维持生命。
由于已发展至全心衰竭,单纯植入左心辅助装置(LVAD),并不能维持他的心脏功能,但考虑到纵隔容积有限,没有空间再植入右心辅助装置(RVAD)。团队创新性地使用体外磁悬浮人工心脏(EXTRA-VAD),即通过颈静脉、经肋间肺动脉插管连接ECMO辅助右心功能。同时避免了传统ECMO插管方式延迟关胸带来的感染风险。一个体内、一个体外,双心辅助,为孩子争取一线生机。
手术耗时近23小时,百余名医护全力守护
“一内一外”的方案,解决了心脏难题,但术中的困难依然重重。小轩各脏器功能处在崩溃的边缘,导致术后凝血机制失控,创面渗血不止,无尿,同时发生了少见的全身血管麻痹综合征,在利用血液回收技术下输血六千多毫升、CRRT持续辅助、血管加压药等各种治疗手段下,小轩的脏器功能才得以恢复,同时紧急启动院内MDT,综合制订各脏器功能恢复的治疗方案。
小轩在心脏重症监护团队24小时的严密监护下,持续通过心脏超声监测左右心功能,适时调节左右心流量,术后两周右心功能恢复正常,并顺利撤离右心EXTRA-VAD。考虑到小轩术前胃肠道淤血、长期卧床、烦躁焦虑等情况,医院组织了中医科、临床营养科、康复医学科及心理医学科,根据患儿体虚疼痛及胃肠功能失调的病情特点,辨证施治,进行中医经方及药膳调养,提供全方位的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有效改善了术后胃肠功能紊乱、躯体疼痛、心理焦虑等问题。术后7天即可以下床活动。
用技术换时间,男孩成功过渡至心脏移植手术
莫绪明介绍,左心辅助适用于不同心脏疾病情况,但像小轩这种完全性心脏衰竭患者,只能依靠其争取心脏移植时间。有了人工心脏续跳,在术后第48天,小轩等到了心脏供体,莫绪明教授团队联合南京市第一医院专家团队克服二次开胸组织的粘连、长期抗凝出血的风险等挑战,顺利完成了心脏移植手术。经过术后详密的抗排异、抗感染、改善心功能等方案的实施,小轩恢复迅速。“他之前都不能躺着睡觉,还总是呕吐,情绪也很差,现在这些症状都没有了,人也开朗了。”小轩的妈妈笑着告诉记者。
据悉,我国每年约有40000例患儿因心衰住院治疗,心脏移植被视为心衰晚期的唯一治疗手段。然而,我国儿童心脏移植面临的主要难题是供体极度匮乏,许多儿童不得不依靠机械装置来等待心脏移植手术。此次儿童双心室辅助手术的成功开展,将人工心脏在儿童心衰治疗中的应用推向了新的高度。
莫绪明表示,目前国外心室辅助装置价格昂贵,国内虽然近几年国产人工心脏发展迅速,但价格依然较高,这使得人工心脏在桥接移植中的应用受到一定限制,约25%的患儿在等待移植过程中不幸离世。此次与刘晓程教授团队“火箭心”的成功合作,将进一步推动植入式心室辅助装置在心衰患儿中的应用,同时该院已开展人工心脏救助计划,旨在为终末期心衰患儿带来希望。
通讯员 张艾萱 现代快报/现代+记者 梅书华
来源:现代快报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