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黄河安澜:小浪底水利枢纽的“中国智慧”丨何以中国 黄河安澜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9-21 09:26 2

摘要: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生命河,也是一条桀骜难驯的忧患之河。黄河径流泥沙含量世界居首,大量泥沙淤积在下游河床上,形成地上悬河。每当汛期来临或突发洪水,极易决溢改道。

四川新闻网-首屏新闻记者 任俊豪 摄影报道

9月20日,“何以中国·黄河安澜”网络主题宣传活动媒体采风团来到了位于河南洛阳的小浪底水利枢纽,探寻这座水利枢纽守护黄河安澜的传奇故事。

“何以中国·黄河安澜”网络主题宣传活动媒体采风团走进小浪底水利枢纽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生命河,也是一条桀骜难驯的忧患之河。黄河径流泥沙含量世界居首,大量泥沙淤积在下游河床上,形成地上悬河。每当汛期来临或突发洪水,极易决溢改道。

1953年,黄河水利委员会进驻小浪底坝址开展勘探和测量。历经30多年的勘探设计和论证研究,1991年9月,小浪底水利枢纽开始前期工程建设。赶工截流、下闸蓄水、20万人移民动迁……经过数十年的奋斗,2009年4月,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顺利通过竣工验收。

小浪底水利枢纽

小浪底工程规模宏大,工期紧迫,地质条件复杂,运用要求严格。尤其是工程中存在的泥沙问题,以及坝址的软弱泥化夹层、左岸单薄分水岭、顺河大断裂、右岸倾倒变形体等工程地质难题,进一步加大了施工难度。面对前所未有的挑战,施工人员积极引进、应用并创新设计施工技术,最终成功完成工程建设,创造了多项世界纪录。尤为值得一提的是,在不足1平方千米的单面山体内,上下左右、纵横交错地开挖出108个洞室,构建了当时世界上地下洞群最密集的水利工程。

人工“清洗”黄河,是小浪底凝聚中国智慧的创举。黄河调水调沙从2002年开始,借助自然的力量,依靠大型水库的人工调节,通过调控水库泄水,把淤积在黄河河道和水库中的泥沙随河水一起,适时送入大海、冲刷河床,从而减少库区和河床的淤积,让地上悬河不再抬高,增大黄河干流主槽的行洪能力,打破了“河淤堤高,人沙赛跑”的险局。

不仅如此,工程投入运营以来,在流域机构的科学调度下,基本保证了黄河下游不再发生断流现象,有效改善了下游供水条件和生态环境。

小浪底水利枢纽

“现在,我们建设了一个与实体工程虚实交互、精准映射、迭代优化、同步运行的数字孪生小浪底,并构筑了‘天空地水工’一体化监测感知体系。”小浪底管理中心开发公司高级工程师李立刚表示,以智能化方式代替传统人工巡检,大大提高监测效率,守护黄河安澜。

小浪底水利枢纽是黄河治理开发的关键控制性工程。它控制着黄河92%的流域面积、91%的径流量和近100%的泥沙,以防洪、防凌、减淤为主,兼顾供水、灌溉、发电,不仅是中华民族治黄史上的丰碑,也是世界水利工程史上最具标志性的杰作之一。

喷涌而出的黄河激流

如今,以往谈之色变的汛期,已成为这里的一张“金名片”。小浪底水利枢纽调水调沙时,黄河激流从坝上的洞群喷涌而出,大浪滔天,巨瀑飞泻,生动呈现了“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壮丽景观。

编辑:王敏琳

本网(平台)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四川新闻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