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春日的阳光斜斜铺洒,滨江国际企业港绿色微电网示范点屋顶深蓝色的光伏板表面泛起细碎的光芒。这股绿能,每一道都将转化为流动的电流,编织起覆盖园区的绿色能量网,勾勒出常州高新区“双碳”实践的清晰轨迹。
春日的阳光斜斜铺洒,滨江国际企业港绿色微电网示范点屋顶深蓝色的光伏板表面泛起细碎的光芒。这股绿能,每一道都将转化为流动的电流,编织起覆盖园区的绿色能量网,勾勒出常州高新区“双碳”实践的清晰轨迹。
从街角市集的“一度电”到产业园区的“一条链”,这个国家级高新区正沿着“光—电—链”的轨迹,呼应常州市“新能源产业高地”的城市基因。
上午10时,随着智能地锁缓缓降下,市民冯先生将新能源车停入盘龙低碳市集超充站。扫码、充电、买菜,仅20分钟,车辆的电量已超50%。“我就住在附近,买个菜的工夫就能给车充上电,非常方便。”
位于龙虎塘街道的盘龙低碳市集,是全市首个低碳市集示范项目,自2024年投运以来,已累计发电95万千瓦时、服务充电4.5万车次,是当之无愧的“能量补给站”。
而“一杯咖啡、满电出发”的绿色出行体验,正在常州高新区全域延伸——由常高新新能源公司投建的新北区政府“光储充换”智能微电网场站,建设有光伏车棚5650平方米,光伏装机容量1.06兆瓦,年均发电110万千瓦时,配置储能1.6兆瓦时,是目前全市光伏容量最大的充电场站,可实现动态增容、峰谷套利,促进光伏就地消纳。
由龙城国控集团旗下常州龙城新能源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宝钢轧辊储能电站项目,于上个月正式启动并网。项目集屋顶光伏、储能系统、光伏车棚于一体,经测算,每年自发绿电超800万千瓦时,清洁能源占比提升至16%,每年可节约电费超350万元,车棚光伏年均减排二氧化碳超1900吨,等同植树8.8万棵。
AI中枢实时调度万千能源节点,虚拟电厂织就灵动能源网。滨江国控以总装机容量30兆瓦的光伏电站,配套建设2兆瓦时储能系统和130台智能充电设施,构建起集光伏发电、储能调峰、充电服务于一体的综合能源系统。“依托‘源网荷储’四位一体解决方案,助力园区企业降本增效,增加绿电消纳,推动(近)零碳园区建设。”常州滨江国有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能源板块负责人蒋剑峰介绍。
从单个超充站到规模化微电网群
常州高新区
正通过能源基础设施的升级迭代
让绿色能量织密城市脉络
截至2025年3月,全区分布式光伏装机并网总户数超4400户,累计并网总容量达710兆瓦。今年1-3月,新增分布式光伏并网容量50兆瓦,同比增长38%,占比全市增量14%。全区累计在库微电网项目25个,其中,2024年已建成项目4个,总投资5000万元;2025年新增入库项目21个,总投资2.26亿元。新增项目中,已建成投运项目4个,在建项目7个,拟建项目10个。
当清洁电力注入生产线
绿色基因便沿着产业链脉动延伸
滨江国控以能源微网为纽带
联动光伏制造、储能研发
智慧运维等创新单元
构建起共生共荣的能源生态圈
在园区绿色微电网示范点项目中,由江苏沃莱新材料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生产的新型复合材料光伏边框,得到了成功应用。这家初创企业通过工艺革新,瞄准新能源光伏边框细分赛道,提升了新型复合材料光伏边框的耐腐性,大大降低了组件成本。除此以外,整套储能系统来自园区内的江苏简谐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光伏幕墙来自宸光(常州)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推动园区内企业从“用电需求侧”到“用能供给侧”的有效联动。
这种绿色协同
正在催生新质生产力
在江苏宏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纯水站控制室,每天200吨自来水经处理后,变为100吨生产用洁净水和100吨浓缩水,用于绿化浇灌和卫生冲洗,年节水超5万吨。这家IGBT芯片龙头企业同时建设了一套包括水电气在内的智慧能源综合管理系统,实现年发电量150万千瓦时,减排二氧化碳700余吨。“未来我们将扩大光伏项目,提升绿电占比。”运营保障部经理常亚龙说。
这样的绿色转型案例在常州高新区不断涌现。作为全市经济发展的主阵地,常州高新区以产业“含绿量”提升发展“含金量”,从水资源循环利用到能源管理数字化,从生产工艺革新到园区基础设施低碳化,越来越多企业将绿色创新视为高质量发展的必答题。截至目前,常州高新区累计建设国家级绿色工业园区2个、绿色工厂5家、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7家、省级绿色工厂37家、市级绿色工厂91家、市级近零碳工厂2家。
日前
常州成为全省唯一入选
国家碳达峰第二批试点城市
当绿色脉动融入发展肌理,常州高新区正以长三角(常州)ESG国际产业创新园为“先手棋”,打造从城市到乡村的全域低碳样板。园区以常州高铁新城为核心区,紧扣ESG(环境、社会、治理)产业发展趋势,积极推进绿色智慧能源、低碳智能制造、ESG高端服务业发展,建设30个近零碳绿色应用场景,打造常州乃至长三角ESG产业集聚高地。
而在提升全域环境
抢抓绿色发展机遇方面
高铁新城早已快人一步
随着常州被列为全国三个绿色建造试点城市之一,20个试点工程项目入选市级绿色建造示范项目,其中常州高新区有8个。
位于高铁新城核心区的绿创大厦、国际人才广场、星耀城等,通过探索绿色建造建筑体系、管理体系、实施体系和评价体系等,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常州经验”。这些楼宇载体、综合体建筑,既是经济发展的引擎,也是ESG发展理念的践行者、见证者。
此外,高铁新城智慧综合能源站通过“子母站+蜂窝型输配网”的建设模式,已稳定供能5年,累计服务居民7000余户,企事业单位100余家,通过智慧化调控实现供需动态平衡,综合能效较传统系统提升40%;环新龙湖2.63平方公里被列为全省唯一绿色城区,成为绿色低碳发展的标杆;1000辆永安行氢能共享自行车在高铁新城投放,为未来氢能交通与智慧城市的融合发展积累了宝贵经验……
在乡村振兴领域
ESG理念同样生根发芽
眼下的新华村德胜岛,1.67公顷油菜花盛放,金黄的花海与田舍、炊烟、彩虹路相互映衬勾勒出一幅和谐的生态画卷,曾经杂草丛生的河岸已被整齐的绿化带取代,清澈的河水缓缓流淌,几只白鹭在水面上悠闲地觅食。这些变化,正是ESG理念在环境整治中的生动实践。
近年来,新华村先后投入1000余万元推动德胜岛农文旅建设,完成环岛道路贯通、绿化布景、驳岸建造等一系列改造。基础设施的升级极大地方便了居民的生活。“以前村里环境差,年轻人都不愿意回来。现在环境变好了,在外打工的儿子都回乡创业了。”村民王阿姨兴奋地说道,“我们准备现改造老宅,开一个农家乐!”
未来,常州高新区将围绕长三角(常州)ESG国际产业创新园的战略定位,以建设集创新展示、服务孵化、绿色金融、国际人才、研发创新、生产智造、法律服务、运动乐活的八大中心为支撑,探索更多ESG发展新模式,力争为常州建设全国先进制造业基地、区域性科技创新高地提供强劲动能。
编辑:张小琰
审核:王秋艳 高铭浩 储乐天
来源:常州新北区宣统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