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赣鄱大地涌现出一大批奋斗在乡村振兴一线的巾帼典型。她们投身农业农村,为乡村振兴注入活力与动力。为充分发挥榜样的引领作用,江西省妇联1月24日起推出 “乡村振兴巾帼行动系列典型案例展播” 专栏,用一个个鲜活的乡村巾帼追梦故事,引领广大妇女在乡村全面振兴中
近年来,赣鄱大地涌现出一大批奋斗在乡村振兴一线的巾帼典型。她们投身农业农村,为乡村振兴注入活力与动力。为充分发挥榜样的引领作用,江西省妇联1月24日起推出 “乡村振兴巾帼行动系列典型案例展播” 专栏,用一个个鲜活的乡村巾帼追梦故事,引领广大妇女在乡村全面振兴中贡献巾帼力量,激励更多女性建功新征程。
在乡村振兴的广阔天地间,九江市修水县的樊细连十年如一日深耕水稻种植领域,流转2168亩土地,担起修水县洪军粮食种植专业合作社法人兼总经理的重任,带领着合作社一路奋进,在农业发展的道路上开拓出一片崭新天地。
带领农户增收致富
修水县洪军粮食种植专业合作社于2015年9月成立,近年来,合作社充分发挥带动作用,引领当地600多户农户增收致富,还为35名女性提供了创业就业机会,帮助她们年均增收5000元以上。
在樊细连的带领下,合作社的发展规模不断扩大,从机械化育秧、机插,到无人机“飞防”、机耕、机收,再到烘干,已形成一套完整的服务体系。此外,还轮作油菜600亩,种植棉花茶叶80亩,羊肚菌85亩。旗下注册的“爱米隆”大米品牌和“上衫绿”菜籽油品牌,成为上衫乡特色产品,深受市场青睐。
科技赋能产业兴
樊细连坚信科技创新是第一生产力,以科技赋能、惠农服务,激发广大农户种粮积极性。她牵头在上衫乡创办智慧农业服务中心,紧密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围绕农业耕作、茶园管护、优良品种推广、农药化肥合理使用、田间技术管理以及农业机械化等多个关键环节,为农户提供系统的科技咨询与服务。为了提高农田单产效益,她积极试验推广36个优良水稻品种,探索耕作方式转变。在合作社近2000亩的基地里,按照不同季节和土壤结构,精心划分出稻油轮作、优质稻试种、良种稻精作、高产稻种植四大类科技耕种区,明确各区域初期技术服务方式、技术收益指标、收益公开操作流程以及后期推广目标,用实实在在的数据说话,大大增强了群众的信服度,有效降低了科技普及推广的难度。
在技术推广方面,合作社与600户粮农签订技术服务协议,拥有4名专业技术推广社员,配备20多套各类农技机械化服务设备,实现了农业产业产前、产中、产后科技服务全覆盖。合作社每年都会为社员及周边农户开展2次以上技术培训学习,借助农技服务微信群和每期病虫情报,大力宣传科普知识,传授实用技术,让村民们熟练掌握现代化水稻油菜轮作技术、现代化机械设备操作技术以及优质高产耕作模式。
近五年,合作社累计组织农业耕种人员培训达500人次,发布病虫情报、气象情况反映近100期,为粮农提供上门技术服务超1000次,让新科技走进了千家万户。
探索产业发展新模式
樊细连还巧用育秧大棚闲置时段种植羊肚菌,获得大丰收。从去年试种5亩到今年扩建至80余亩,通过与省农科院微生物研究所合作,引入专家团队技术指导,探索出“科研院校+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发展新模式。新建的烘干房、冷库等设施,进一步完善了种植、加工、销售产业链条,有效提升了产品附加值,还带动了周边妇女在家门口实现就业。
一路走来,合作社成绩斐然,多次荣获省、市、县表彰。先后被评为江西省农民合作社示范社、九江市先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修水县爱心企业等。樊细连先后荣获“江西省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江西省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头人”“九江市创业致富带头人”等称号。
着眼未来,樊细连将带领修水县洪军粮食种植专业合作社锚定全新发展方向,深入实施“科研院校+合作社+基地+农户”新模式,大力发展羊肚菌种植优势特色产业,同时,将红色文化与农业产业深度融合,擦亮“红色修水”“红色上衫”两张具有地域标识性的文化名片,将红色资源转化为产业发展的强大动力,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来源:江西妇联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