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谷雨是春天的压轴戏,也是播种谷物、孕育丰收与运筹未来的重头戏。扬州八怪郑板桥诗云:“一盏雨前茶,一方端砚石。一张宣州纸,几枝折笔花。”谷雨时节,扬州人赏花、品茗、吃茶食,用极具浪漫主义的生活方式送别着这个春季最后的节令。近日,扬州民俗专家朱韫慧盘点了扬州人谷雨
谷雨是春天的压轴戏,也是播种谷物、孕育丰收与运筹未来的重头戏。扬州八怪郑板桥诗云:“一盏雨前茶,一方端砚石。一张宣州纸,几枝折笔花。”谷雨时节,扬州人赏花、品茗、吃茶食,用极具浪漫主义的生活方式送别着这个春季最后的节令。近日,扬州民俗专家朱韫慧盘点了扬州人谷雨前后的视觉、味觉习俗。
赏花:扬州芍药名于天下
说起与谷雨有关的文化象征,首推扬州芍药与洛阳牡丹。牡丹是花王,芍药是花相。芍药又以扬州出产的最为著名,蜀冈禅智寺的芍药尤享盛名,故有“扬州芍药名于天下,与洛阳牡丹俱贵于时”的美誉。元代诗人方回《芍药花》诗云:“眼中不复见姚黄,从古扬州亚洛阳。可止中郎虎贲似,政堪花相相花王。”姚黄是牡丹四大名品之一,芍药伴牡丹,恰似花相伴花王。
北宋时曾有“四相簪花”的典故。韩琦任扬州太守时,后园中有一枝芍药,分成四岔,每个岔上长出一朵花,花瓣上下呈红色,中间有一圈金黄蕊,起名“金缠腰”,又叫“金带围”。传说此花一开,城里要出宰相。为观赏这枝祥瑞之花,韩琦邀请王珪、王安石、陈升之于后园饮酒,并剪下分别插在每人的头上。说来奇巧,这四人果真先后做了宋朝的宰相,扬州的芍药也被视作富贵之花。北宋科学家沈括将“四相簪花”的故事,记入《梦溪笔谈》,扬州八怪之一的黄慎绘有《四相簪花图》条轴和《金带围》扇面。
扬州芍药的名品,不止有金带围。宋代王观撰写《扬州芍药谱》,描述前人认定的三十一个芍药品种和新增的八个民间最佳芍药品种。他说,“冠群芳、赛群芳、宝妆成、尽天工、晓妆新、点妆红”是芍药上等名品,“叠香英、积娇红、醉西施、道妆成、掬香琼、素妆残、试梅装、浅妆匀”是中上等名品。他认为,唐代居扬日久的名士,少有诗文论及芍药,所以为“扬州甲天下”的芍药正名,是他作《扬州芍药谱》的本意。谷雨前后,正是扬州芍药盛开的时节。
品茗:郑板桥以雨前茶写浪漫
谷雨正是品茶的时候。扬州八怪郑板桥诗云:“一盏雨前茶,一方端砚石。一张宣州纸,几枝折笔花。”又说:“不风不雨正晴和,翠竹亭亭好节柯。最爱晚凉佳客至,一壶新茗泡松萝。几枝新叶萧萧竹,数笔横皴淡淡山。正好清明连谷雨,一杯香茗坐其间”。清明谷雨,时间相接,此时的茶叶也是最能显示大自然清新风韵的时候。
谷雨前后,气候温暖,雨量充沛,茶树生长旺盛,长出来的芽叶饱满鲜嫩,色泽翠绿,香气高扬,滋味清新。明前茶和雨前茶一样,富含多种维生素和氨基酸,具有清火、明目、除湿的功效,受到茶友们的喜爱。
扬州出产的新茶,以蜀冈茶为优。客居扬州的新罗人崔致远曾作《谢新茶状》,说:“伏以蜀冈养秀,隋苑腾芳,始兴采撷之功,方就精华之味。所宜烹绿乳于金鼎,泛香膏于玉瓯。”明确记载新茶出自扬州蜀冈。《中国茶经》谈到扬州名茶时,蜀冈茶也名列其中。蜀冈茶之外,仪征茶园早在唐宋时期就成为名茶产区之一,宋代将仪征茶列为贡品。仪征茶园土壤以黄棕壤为主,土层深厚,出产的茶叶汤色清澈、香气高雅、滋味鲜爽,也是绿茶中的上品。
茶食:色、香、味、形俱佳
会生活的扬州人给清香沁脾的扬州新茶配了小食的陪伴。《扬州画舫录》记载,“清明前后,肩担卖食之辈,类皆俊秀少年,竞尚妆饰。每着藕蓝布衫,反纫钩边,缺其衽,谓之琵琶衿。袴缝错伍取窄,谓之棋盘裆。草帽插花,蒲鞋染蜡,卖豆腐脑、茯苓糕,唤声轻柔,渺渺可听”。
风流的少年,精美的小吃,正好配得上清香扑鼻的扬州新茶。扬州人爱喝茶,也会喝茶。百年老店冶春茶社、富春茶社,都是从茶水起家,扩展为花、茶、点、菜结合,色、香、味、形俱佳的淮扬菜名店。
通讯员 扬档宣 现代快报/现代+记者 庄剑翔
来源:现代快报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