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4月11日,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公安局环食药侦大队“60后”民警郭勇带着纳日松生态警务室“90后”的民警辅警们,一边开展古树名木巡护检查工作,一边现场讲解巡查保护古树名木的相关知识及经验做法。
“这棵老柏树是我们的‘活历史’,小时候常在树下玩儿,听长辈们讲故事。现在民警隔段时间就来巡查,‘老伙计’被保护得很好,我们心里踏实!”
4月11日,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公安局环食药侦大队“60后”民警郭勇带着纳日松生态警务室“90后”的民警辅警们,一边开展古树名木巡护检查工作,一边现场讲解巡查保护古树名木的相关知识及经验做法。
每周一次的生态保护巡查工作已经成为郭勇的工作“习惯”,以后也将成为这些“90后”生态警长的工作日常。
自生态警务机制实施以来,准格尔旗公安局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结合辖区实际情况,充分发挥派出所民警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形成以“生态警长”为引领,“生态义警”为补充的生态联合执法“最小单元”,将生态保护深度融入基层警务工作。
警民共织“绿色防护网”
“我现在也是‘生态义警’了!”十二连城乡村民大刘自豪地展示着臂章。
作为河道管理员,他每天路过河边都会用手机拍摄可疑情况,随后通过微信群直接上报。今年以来,“义警”队员共提供线索37条,协助破获了多起案件。
“多一双眼睛,多一份力量”,环食药侦大队生态警长赵宇栋表示,“只有群众主动参与,才能让破坏生态的行为无处藏身。”
目前,准格尔旗公安局已建成生态警务指挥中心1个,生态警务室14个,设有“生态警长”190名,吸纳“生态义警”214名,形成了警民联动、群防群治的生态守护力量。
田间地头的“生态课堂”
“非法砍伐树木需按三倍价值赔偿,毁一片草场将追究刑事责任,民警讲得明明白白,咱可不能犯糊涂啊!”在布尔陶亥苏木的嘎查(村)中,村民拿着民警辅警发放的宣传册互相讨论着。
“有人因私自开垦草场被追责,有人因砍伐林木赔偿了3倍损失……”针对部分村民环保意识薄弱的问题,生态警长们经常走进农牧区以案说法。
这些发生在身边的真实故事,让大伙儿听得直咋舌。“草皮一坏,大风一刮土全跑了,雨水冲得沟壑遍地!”民警辅警指着案例图解释道,环境破坏的后果让村民们连连摇头。
用“土话”讲法、用“身边事”说理,准格尔旗公安局始终对破坏生态资源违法犯罪保持严打高压态势。今年以来,环食药侦大队联合派出所生态警务室开展专项巡查工作100余次,及时制止违法行为6起,妥善化解矛盾纠纷8起,抓获毁林毁草犯罪嫌疑人8人。
科技让守护“看得见”
准格尔旗公安局依托“智慧警务多维实战应用系统”开发了“环食药侦打防管控实战应用平台”,制作三维建模地图350平方公里,接入黄河沿线438个视频探头及林区高点监控154路,实现对重点区域24小时立体化监管。成立生态警务无人机巡防中队,配备警用无人机10架、指挥车及图传系统,精准打击非法采矿、河道采砂等行为,用科技手段为生态保护注入强劲动能,真正实现了“破坏行为露头就打”。
“嗡嗡……”随着无人机升空,屏幕上实时显示出林区画面。“以前我们巡一片林子、巡一段河得一整天,现在无人机1个多小时就能全覆盖。”无人机巡防中队民警表示,“发现异常情况时,无人机持续追踪,实时调度地面巡逻队赶赴处置,实现了即时指挥、快速反应、靶向发力、精准用警,大幅提升了巡防工作质效。”
今年以来,生态警长通过“车巡+步巡+无人机巡护”的方式对辖区重点区域展开“地毯式”巡查,同步清理河道垃圾、清除捕鸟网、毒饵等隐患,并利用快检设备对水域进行实时监测。
巡查期间,生态警务室民警辅警累计救助受伤候鸟5只。看到河道旁新设立的警示牌和空中盘旋的无人机,村民老李笑着说:“现在连鸟都知道这儿有人护着,来得都比往年多!”
从黄河岸边的候鸟栖息地,到村镇周围的百年古树,准格尔公安用脚步丈量责任,用科技织密防线,更用“土话普法”让生态理念根植民心。警力有限、民力无穷,未来,这支“生态铁军”将继续携手群众,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积极传播者和模范践行者,让准格尔大地的每一抹绿意,都饱含守护的温度。
供稿单位:鄂尔多斯市公安局
编 辑:张佳良
校 对:陆 晗 包慧敏
来源:草原古都生活宝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