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大概在34岁开始出现中年危机,我花了大约10年的时间渡过我的中年转型,在那段时间,我经历了离婚,搬到了很多不同的城市,参与了新的活动。”
▲ 图片来源:Jessie Lin
导读
从事40多年的著名荣格派精神分析师莫瑞·斯坦(Murray Stein)博士接受此念文化创始人毛诗篇采访时回忆说:
“我大概在34岁开始出现中年危机,我花了大约10年的时间渡过我的中年转型,在那段时间,我经历了离婚,搬到了很多不同的城市,参与了新的活动。”
“44岁,我出版了我的第一本书《中年之旅》。”
莫瑞·斯坦博士认为:“中年时期,是人生中一个非常积极的时刻。”
——cinian——
莫瑞·斯坦(Murray Stein, Ph.D. )
荣格派精神分析师
研究、传播荣格心理学40多年
芝加哥大学哲学博士
瑞士苏黎世国际分析心理学学校创始校长
芝加哥荣格分析师协会首任主席
著有《荣格派精神分析》
以及《荣格的心灵地图》
此书是研读荣格分析心理学的重要入门书籍
01
中年转型,
需要经历的三个阶段
▲ 图片来源:Agoera
毛诗篇:我们这代很多人正在面临中年危机。父母变老、孩子正值青春期、经济下滑,很多人感到焦虑,您在这类问题上有很多研究,您怎么看待这些危机?
莫瑞·斯坦:在我中年的时候,我出版了第一本书《中年之旅》就是关于中年转型。我称之为转型(transformation),而不是危机(crisis)。危机意味着一些紧急情况,比如去急诊室,去看精神科医生。
中年转型是我们人生中不得不经历的正常现象,大约发生在35到45岁之间。通常这个时候,我们已经离开了自己的原生家庭,发展出了一些认同感——性别认同和个人认同。我们可能已经建立了一个家庭,有了孩子。
所以典型的情况是,在40岁左右时,一个人经历了一些事情,他们开始问一些以前没有认真问过问题。如果他们的前半生过得还不错并且很成功,他们会突然问一个奇怪的问题——“难道这就是全部吗?”
虽然有意义的活动、好的关系非常有吸引力,也很有趣,会占据我们的时间和精力。但是稍微改变一下,我们就会对这些事有新的认识,就会觉得也许生活中可能还有比这些更重要的事情。
然后一种分离的过程开始了,我称之为“与旧身份分离”(separation from an old identity)。
我将中年转型期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阶段:分离阶段(separation)
这个阶段,人们从旧的身份、旧的自我意识出发,质疑自己,质疑自己的生活,质疑生命的意义以及生命本身。
这是中年心理变化漫长过程中的第一阶段,这个阶段人们通常会陷入一种失落感,伴随的情绪反应:生命有限,恐慌自己的死亡。
有时候这种失落感的原因很明显:孩子离开、父母死亡、离婚、事业下坡。但是大部分时候,这个转化的开始阶段,直接原因往往不清楚。
中年的第一阶段通常会经历什么?
几年前,美国的心理学家已经对此进行了研究,研究表示,这个阶段死亡焦虑开始出现。荣格说过,在此之前,人们并不知道死亡意味着什么,甚至在家庭中经历过死亡的人之前也不真正清楚什么是死亡。
但是在分离阶段,死亡这件事变得非常个人化,就像太阳上升到顶点,开始向西,最终落在西方的海洋或地平线上。
这个阶段就是到达顶点,趋于平稳,并展望生命的尽头,会让人有一种不寒而栗的感觉。
这个时候,人们会以一种新的方式提出一些存在层面的问题——“我生命的意义是什么?我的余生要做什么?”
这个阶段,很多事情也许不是从外部注意到的,而是从内部注意到的。
分离期的最根本的烦恼就是分离,随之而来的是分离焦虑,所以必须先找出失落感的深层原因。
▲ 图片来源:Agoera
第二阶段: 过渡期(liminality)
在分离期(separation)还没完成之前,过渡期(liminality)开始了。分离阶段是过渡阶段的核心前提,因为唯有通过失落的经验,并埋葬先前的自我感,才能认识到“过渡”。
过渡阶段,你将进入一段时间,这可能会持续几年,“过渡”(liminality)这个词来自拉丁语,意思是在门槛处或房间之间,当你离开之前的房间,进入另一个房间时,将跨过一个门槛。
过渡期是人生中一个非常特殊的时期,你不会做出很多改变,但你会在一种“漂浮”的状态中。
我在书中用了荷马《奥德赛》的故事。
希腊英雄奥德修斯在长达10年的特洛伊战争结束后,漂泊了10年,才回到故乡伊萨卡。
他在地中海漂流,经历了各种冒险。他真的很想去“某个地方”,但他不知道怎么去,他一直停滞不前。
这段时间里,他的经历真正改变了他,把他从一个年轻人变成一个成熟的男人。
所以这段时期就像一个“启蒙时期”,一个“青春期”,你开始成为真正的男人或女人。
你曾经是一个年轻的成年人,现在你要成为一个成熟的成年人。
这两者之间是有区别的,一个成熟的成年人拥有的成熟感和洞察力,是年轻人没有的。年轻人仍在攀岩,成熟的成年人意识到他们已经达到了这一境界,他们要下山了,慢慢地步入老年,最终死亡。
所以这个阶段,你会漂浮一段时间,可能会做出一些改变,人们经常在这个阶段改变职业。
我在瑞士苏黎世有一家精神分析师培训机构,许多来这里学习的学生都处于中年阶段,因此学生的平均年龄可能是 40 到 45 岁,有些人甚至50 到60 多岁,但是40 岁以下的人相对较少,因为这将是这些人的第二职业。
他们曾经是老师、建筑师、医生等,他们来我这接受临床培训,开始学习成为精神分析师,这些转变是他们中年变化的一部分。
现在,他们将以非常不同的工作方式开始新的职业,他们对工作的感受通常不仅仅是赚钱,而更像是一种志业、一种召唤、一种特殊的意义。他们这样做不是为了钱或名声,而是为了治愈灵魂,我们称之为“灵魂疗愈”。
这段时间人们会发生变化,可能会经历离婚、再婚、更换居住地等,这是一段动荡的时期,一段不确定的时期。
就像在海上漂泊,你有一种想去哪里,但又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到达,是否会到达,所以不确定性是其中的一部分。
当过渡期结束,可能需要几年时间,你逐渐开始了解你是谁,你的生活会是什么样子,你脚下有了一些新的土地,你对生活、对自己、对你的人际关系有了新的深度感。
▲ 图片来源:Agoera
第三个阶段:再进入(re-entry)
在再进入时期,借用人类学家谈论青少年入会仪式。
以一个12岁的小男孩为例,男人们把这个小男孩从母亲的房子里带走,把他带到丛林里,在那里举行仪式。
大家讲故事、神话,然后把男孩重新介绍给大家,让他成为一个年轻人或战士,并给他取了一个新名字,他被赋予了一个成人的名字。
改名意味着身份认同感发生了变化。
现在,村里的人被要求把他当作不同的人来对待。他不再是和妈妈在一起的小男孩了,他是成年人中的一员,他必须去打猎、必须承担责任。
所以,这和中年转变的模式是差不多的,这种再进入是正在回到一个人正常活动的状态去生活,但是是作为一个不同的人,作为一个或许把事情看得更认真、更深、思考更仔细的人,比年轻的时候多了一点谨慎。
人生后半段,当你认清了死亡,你对事情更加谨慎。
心理学家把人生的中年阶段称为“创造价值”的阶段,即照顾下一代、保护环境、照顾老年人、回馈你汲取能量的机构和文化。
荣格说,如果在中年时期,你有责任抽出一些时间,把你汲取的能量还给你滋养过你的文化。
因此,在人生的后半部分,我们与周围的世界有着非常深入的互动,但它具有不同的特点,荣格就这样做了。
荣格通过自己的中年经验发现了他自己,也发现了他的志业:一个疗愈者与一位原创的心理学思想家,他发觉了自己的使命。
02
中年转型,需要多长时间?
▲ 图片来源:Agoera
毛诗篇:中年转型期,通常需要多长时间?
莫瑞·斯坦:我自己花了大约10年的时间渡过我的中年转型。
我大约34岁的时候开始出现中年危机,当我写《中年之旅》的时候已经44岁了。在这段时间,我经历离婚,搬到很多不同的城市,参与新的活动,事情就这样发生了。
当我回想这段时期,其中有很多痛苦、很多破碎,但我也从中得到了一些东西,而这些东西是原本不可能发生的。
这是一种命运感、一种未来感、一种全新的方向感。
荣格在他的回忆录《回忆、梦、思考》中对此有著名的描述,这一章叫 “直面无意识”,那是他的中年危机。
荣格花了大约10到15 年的时间,才渡过他的“中年危机”,第一阶段非常激烈,然后逐渐变得不那么激烈。
在中年阶段,他创作了一本非常重要、非常有趣的书——《红书》。
《红书》就是他的中年之旅的记录,他向内走,用他的想象力处理他的想法、感受、历史,并对自己以及生活有了全新的认识。
荣格年轻的时候是一位非常杰出的精神病学家、一位弗洛伊德主义者。但在那段时间里,他变成了荣格,变成了我们所熟知的分析心理学创始人的伟大导师,那是他生命中非常重要的时期。
中年时期,
是人生中一个非常积极的时刻
▲ 图片来源:Agoera
毛诗篇:荣格对梦有很多研究,您怎么看待自己做的梦?
莫瑞·斯坦:荣格学派的精神分析师特别注意梦,这是他们工作的一部分,他们也会接受和梦相关的培训,因为梦境非常有意义,并且对人格的无意识层次非常有启发。
弗洛伊德把梦称为通往无意识的“皇家大道”(royal road)。
所以,有时一个人会做非常重要的梦,非常有象征性的梦,我在书中有写过几个。
一位30多岁的女性做了一个关于转变的梦,她梦见自己死了,然后被带到一个特殊的地方、一个像茧一样的地方,她在里面呆了一段时间。
几个季节过去了,她破茧而出,像蝴蝶一样被释放出来。
带她走过整个过程的老师对她说:“你可以向右或向左,但要始终与中心、与自己保持联系,好吗?”
这就是信息。她做这个梦的时候正值中年,转变即将开始。
10年后,当她回头看这个梦,才可以明白这个梦对当下的含义。
中年时期,你会死于旧的东西,然后重生,去开展一些新事物,这是重组、死亡、重生与开始。
所以中年是人生中一个非常积极的时刻,有很多潜力,应该被非常认真地对待。
有些人中年会出现抑郁,荣格主义者对“中年抑郁症”有不同的看法,他认为如果你去看精神科医生,他们给你一些药片让你摆脱抑郁,你就可以正常生活,这也是一种价值。
你会在抑郁中“退缩”,你的能量从外部世界收回到内部世界,会出现一些新东西,我们称之为“回归”。
04
荣格如何看待死亡
▲ 图片来源:Agoera
毛诗篇:人们普遍害怕死亡,您怎么看待死亡?
莫瑞·斯坦:死亡,让你对生命有更深的感激。
哲学家们说,要永远肩负着死亡而活着。因为这会让你更加警觉,意识到自己还活着,并充分利用你的时间。
但死亡也是一个谜。我们不知道死亡到底是什么。
荣格对东方非常感兴趣,包括中国哲学、宗教,他曾写了一篇关于中国炼金术文本的翻译的评论,叫《金花的秘密》。
他写这本书是1930左右,中国炼金术士用道家哲学——我们有两个灵魂,一个肉体灵魂,一个灵性灵魂。肉体的灵魂与身体一起死去,沉入地底,并解体,但是灵性灵魂去了另一个地方。
在凡间,神仙也有时间跨度,他们可能会存在 1000 年左右,最终也会消逝。
有一个叫“金花”的地方,如果你作为一个炼金术士或作为一个冥想者,努力地做内在的工作,你就筑起一条通往金花的道路。
如果你能用你的精神、灵魂进入金花,那就是不朽,它完全处于另一个层次,这是永恒的。你可以经由时间到达暂时的世界,再进入永恒的世界。
荣格写了很多关于死亡的文章——《心灵如何面对死亡》,《在心灵中有没有一条路径,可以通向永恒的体验》。这是东方佛教哲学,藏传佛教和其他形式佛教的共同特征,有一种可能性去体验所谓非二元的可能性,在一生中的非时间世界。
因此,你可以通过某种深度冥想或内观来体验这种感觉,你可能会突然有片刻觉悟,清楚地看到了这一点。
在心理学中,我们试图将这种视角融入生命意识中,即我们是暂时的,我们受到时间的束缚,我们出生、生存、死亡是一个层面;另一个层面,灵魂进入身体,会在这里停留一段时间,然后按照《西藏度亡经》中的教导继续前进,你会进入另一个世界、一个超然的世界。
所以荣格非常认真地对待这件事,不从形而上学的角度去相信它,也许是真的,也许不是真的。但是,如果今生能有这样的生死体验,会让你释然很多。
给自己30天,倾听内心的声音
▲ 图片来源:Agoera
毛诗篇:很多中年人可能正在经历过渡期,他们内心冲突,不知道该去什么方向。我们总说“倾听内心的声音”,但这非常抽象,要怎么倾听呢?
莫瑞·斯坦:“内心的声音”不仅仅是你喋喋不休的想法。
如果你坐下来什么都不做,观察你的想法,会有很多喋喋不休的想法出现,由一个想法联想到另一个,那不是内心的声音,而是喋喋不休的想法,你必须克服这一点。
所以,冥想或是正念,就是观察喋喋不休的想法,不要试图对它们做任何事情,只是看着它们,让它们离开,然后倾听其他的声音,这就是所谓的深刻直觉。
在荣格精神分析中,有一种做法叫“积极想象”。这是一种冥想,你清空思绪,不去追随那些喋喋不休的想法,静静地等待,直到有什么东西出现。
尝试创造一个清晰的空间,然后等待,直到有什么东西出现在你眼前,这个东西可能不是一个想法,可能是一个风景、房屋、动物。然后你把注意力集中在这一点上,继续等待,并试着让这一形象参与进来,让它生动起来。
如果你今天没有时间继续冥想了,就放到第二天再回来,继续跟着它走,不管它能把你带到哪里。所以,这是一种非常专注的、集中的使用你的想象力运用,这个图像会带你去某个地方。
你可能需要进入一个洞穴,这是荣格开始尝试这种练习时遇到的经历。他看到了一个洞穴的图像,他走进洞穴,探索洞穴,他俯瞰一口井,看到一条河流在流淌。
这些图像不是喋喋不休的想法,而是自我呈现的东西,最终人物出现在他面前,这发生在做这种练习的人身上。
一个人物或一个会说话的人物会出现,你可以与这个人物进行对话,从这种想象活动中,你会感受到内心的声音是什么。
内在的声音不是来自我们所说的自我,而是来自其他地方。它与你对话,不要控制它,这不是你的声音,而是另一种声音 —— 内心的声音。这可能会告诉你一些事情,可能会给你一些关于前进方向的想法。
如果你不知道该怎么办,如果你愿意做这样的工作去找到内心的声音,这个声音也许会给你指明方向——“去学习哲学”“去探索某个作家”“去加深对艺术的了解”“去欣赏艺术”“开始绘画”。
我认识一个人,他很喜欢写作,那是他的艺术,后来他离开了写作,他失去了对写作的兴趣,然后开始绘画和木雕,作为进入他人生另一个阶段过程的一部分,但那是从内在工作中出现的一个缓慢的过程。
所以让内在的声音引导你,它会带你去某个地方,你得有勇气跟着走,比如,来瑞士一段时间学习心理学,谁知道呢?
▲ 图片来源:Agoera
毛诗篇:这种练习是不是很难,是大家都可以通过练习做到的吗?
莫瑞·斯坦:它有几个步骤,如果你遵循,任何人都可以做到。
因为每个人都会做梦,这意味着你可以想象事物。当你在做梦的时候,外部世界什么都没有发生,都是你无法想象的内心世界。
所以你要做的就是在清醒的时候,同样用你的想象力去做这件事。
有些人觉得这很容易做到,他们只是坐下来,就像把鱼放进水里一样,他们就开始了。
如果你是一个非常理性的人,可能会觉得这非常困难。有些人不是那么凭直觉或感觉,就可能会更难,但是你仍然可以做到,只是需要等待更长的时间,你要有耐心。
第一步:理清脑子里的思绪,让喋喋不休的思绪有一个清晰的空间。
第二步:等待一个画面出现在你面前,无论那幅画面是什么都不要拒绝它,因为如果你拒绝它并开始编辑,就会迷失方向。你如果想,我不要那个,我想要一个更好的,要一个不同的,那就不起作用了。
因此,无论你看到什么图像,都要接收它,这是一条规则,接受任何到来的东西。
第三步:在你想象中的那个框架里,环顾四周,无论看到什么在移动,都要跟着它走。
因此,如果第一张图像开始向某个方向移动,将你带入树林或其他什么地方,请跟随它,顺其自然并参与其中,与它建立关系,它会引导你找到其他人物。
每天花30分钟,看看会发生什么,记录你所经历的一切,第2天,从你离开的地方继续开始,第3天同样30分钟,连续做30天。
几乎可以保证,30天以后,你会有一个内在的风景、一个内在的地方,我们称之为内心世界。
你可以在白天或黑夜的任何时间,在想象中前往内心世界,坐在那里,和它待在一起,把你的问题带到那里,和内心的人聊一聊。
这时候你就拥有了一个稳定的空间,是你经过 30 天的冥想积累起来的地方。
来源:此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