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勺底料烹百味 匠心熬就“味滋香”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4-17 16:45 1

摘要:这个充满活力的品牌背后,有一位年轻的灵魂人物,年仅31岁的王刚,江湖人称“王莽哥”。谁能想到,这位在火锅底料江湖中呼风唤雨的传奇人物,竟起步于后厨最不起眼的角落?从最基础的打杂做起,他一路披荆斩棘,凭借着对火锅的满腔热爱、永不言弃的坚韧毅力和大胆创新的勇气,一

在烟火升腾的美食江湖里

火锅底料宛如撑起

“热辣江山”的幕后英雄

始终闪耀着耀眼的光芒

如今,一个来自江津的品牌

正在火锅底料的舞台上

大放异彩——味滋香

▲味滋香产品品类 记者 廖秋平 摄

这个充满活力的品牌背后,有一位年轻的灵魂人物,年仅31岁的王刚,江湖人称“王莽哥”。谁能想到,这位在火锅底料江湖中呼风唤雨的传奇人物,竟起步于后厨最不起眼的角落?从最基础的打杂做起,他一路披荆斩棘,凭借着对火锅的满腔热爱、永不言弃的坚韧毅力和大胆创新的勇气,一路逆袭,杀出重围,书写了一段热血沸腾、香气四溢的“传奇故事”。

他的故事,是每一个平凡人梦想逆袭的缩影;他的品牌,正在用独特的“味滋香”,重新定义火锅江湖的传奇!

▲王刚在工作中 记者 廖秋平 摄

王刚是重庆永川人,家中并不富裕。“早些年,我爸爸外出打工,最困难的时候还睡过牛棚。”王刚说。

2013年,19岁的他怀揣着对餐饮行业的懵懂憧憬,在熟人的介绍下,踏入了四川攀枝花的一家火锅店,就此开启了后厨学徒生涯。

初入后厨,他便全身心地投入其中,每天总是最早到店,仔仔细细地打扫厨房,精心挑选、处理食材;当夜幕降临,店内喧嚣渐渐褪去,其他人早已下班,他仍默默整理厨具、清扫地面,常常最晚一个离开。

▲王刚到生产车间检视 记者 廖秋平 摄

他的这份努力,师傅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当时,王刚的师傅同时教导着两个学徒,凭借远超常人的勤奋和对烹饪的满腔热爱,他逐渐脱颖而出,获得了师傅的认可。

“半年之后的一天,下了班之后,师傅叫我不要走,他教了我一些平常学不到的厨艺,还把店里的钥匙交给了我,让我负责采购等关键事务。”王刚说。在师傅的悉心指导下,他的厨艺突飞猛进,并迅速积累了丰富的火锅底料炒制经验和行业资源。

得益于此,20岁时,他和师傅合伙,运营了一家通添量自助火锅店,从选址、装修到日常运营,从凌晨4点的食材市场选品到后厨预处理切配摆盘再到凌晨1点闭店,每一个环节都亲力亲为地把控实操。这些经历,为王刚后续的创业之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企业包装车间工人正在打包产品 记者 廖秋平 摄

而创业的灵感则来源于一次普通的打包。“有一次,店里的一位新疆顾客想要用豆瓣桶打包火锅底料,我就想,为什么不能做成现成的让顾客直接能够买到呢?”王刚说。

这一次打包,让他萌生了创立专门的火锅底料企业的想法。

2017年,离开攀枝花后,王刚回到家乡永川,带领一群有梦想有冲劲的家乡有志之士,在没有资本的支持下,做了业务贷款作为第一笔启动资金,开启了火锅底料代加工业务。

▲企业生产车间 工人正在操作自动炒料机 记者 廖秋平 摄

起初,创业条件很艰苦,设备十分简陋,4名创始人只能在小工厂用两口锅炒制底料。炒料是个苦差事,完全依靠人工翻炒、摊晾,有一次,为了及时发货,王刚竟3天2晚没有合过眼。

“当时我们也没有库房,就租房子存放。房子在7楼,每次搬运材料,我们都要自己将沉重的原料从1楼搬到7楼,再把加工好的底料从7楼搬下来发货,一趟趟地来回奔波,累得气喘吁吁、汗流浃背。”王刚说。

经过一年时间的积累,公司终于做到年销售额突破100万元。

▲企业包装车间 记者 廖秋平 摄

一次参观让王刚邂逅了江津。“那时我过来参观这边的代工厂,第一印象就是江津这边的人都很热情,民风十分淳朴。在后续的了解中,我们还发现,江津的物流很发达,提供上门收取服务,可以解决我们一趟趟搬运发货的人工问题。”王刚说。

随后,王刚立刻带领团队来到江津。2021年9月,成立了重庆味滋香食品科技有限公司,第一座工厂“德感工厂”正式投产。2022年,为了拓展市场,王刚带领团队成立了味滋香成都分公司。通过精准的市场定位和本地化运营策略,成功打开了西南市场,为品牌的全国化战略奠定了基础。2024年5月,第二座工厂“先锋工厂”正式投产,标志着企业进入了全新的发展阶段。同年7月,旗下的“王莽哥老火锅”直营店正式开业。2025年3月,安徽合肥分公司成立,强有力的推动了华中地区火锅市场,再次为品牌的全国化战略奠定基础。

“江津良好营商环境为我们的发展增添了很大的动力。”王刚介绍道。

在租金方面,政府出台的补贴政策,有效缓解了企业初期的资金压力,让企业能够将更多资金投入到生产和研发中。

▲王刚介绍企业合伙人 记者 廖秋平 摄

在日常经营过程中,政府工作人员时常走访企业,主动关心企业发展状况,及时了解并帮助解决问题。有一次,工厂因施工用电不稳定,导致正在炒制的底料报废,直接造成经济损失10余万元。江津区迅速协调相关部门改善用电保障,目前,已彻底解决了用电问题。

在政府的支持和自身的不懈努力下,如今,味滋香生产车间内,自动化设备正高效运转,从原料预处理、精准配比到高温炒制、真空包装,全流程自动化率已达 80%-90%。智能化炒锅搭载数控系统,能精准控制火候与翻炒力度,既提升了生产效率,又保障了每一包底料的风味稳定性。

▲企业生产车间 记者 廖秋平 摄

王刚深知,在竞争激烈的火锅底料市场中,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核心动力。2018年,王刚团队创立了重庆“王莽哥”火锅底料品牌,专注于火锅底料的研发与制作。

“我们想把‘双重发酵’传统火锅炒制工艺传承下去,让更多人感受到传统工艺魅力。因此,我们凭借多年研发经验,不断调整产品配方,把工艺与配方融合,成功研发出了一款独具一格的火锅锅底‘双重发酵型老火锅底料’。”王刚说。这款底料让“王莽哥”品牌在市场中逐渐站稳脚跟,目前,正在申请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企业产品牛油火锅红油 记者 廖秋平 摄

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王刚也将目光投向了海外市场,尤其是东南亚地区。他敏锐地察觉到,东南亚有着庞大的火锅消费群体,但当地消费者的口味与国内存在差异。为了打开东南亚市场,王刚带领团队深入调研,全面了解当地消费者的饮食习惯和口味偏好,致力于研发适合海外销售的产品。

▲原料糍粑辣椒 记者 廖秋平 摄

“以老火锅系列产品为例,重庆本地的老火锅口味浓郁,花椒和辣椒的用量较大,味道厚重。但东南亚消费者不太能接受过于浓烈的麻和辣,且更注重香味的清新与层次感。针对这些特点,我们对老火锅底料进行了精心改良。适当减少了花椒的用量,弱化了麻味,同时调整辣椒的配比,让辣味更加柔和。此外,还精心调配香料,提升复合香味,使其更符合东南亚消费者的口味。”王刚说。

改良后的老火锅底料一经推出,便受到了当地消费者的喜爱,在东南亚市场逐渐打开了销路,每年的订单量仅老火锅系列就超300万元。

▲企业合作版图 记者 廖秋平 摄

除了根据当地口味改良产品,王刚还十分注重产品的多样化。他以双重发酵工艺为基础,延伸出了一系列特色产品,如酒酿火锅底料、小龙虾味火锅底料,其中小龙虾味火锅底料选用江津先锋本地的九叶青花椒进行调配,为消费者带来全新的味觉体验。目前,公司的产品种类已达300多种,涵盖了各种口味和类型,满足了不同消费者的多元需求。

▲王刚在企业休息区看书 记者 廖秋平 摄

从后厨学徒到行业佼佼者,王刚用匠心与执着,将对火锅的热爱化作推动产业发展的力量。如今,味滋香的火锅底料不仅香飘国内万家餐桌,更跨越山海,在东南亚市场绽放光彩。站在新的起点,王刚仍保持着创业初期的热忱,以创新为笔、以品质为墨,在火锅底料的广阔天地中继续书写传奇。未来,他将带领团队持续深耕研发、拓展全球版图,让世界品尝到中国火锅底料的独特魅力,为推动行业发展、传播美食文化贡献更多力量。来源;江津发布

来源:城乡统筹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