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繁华的上海内环高架路上,一辆特斯拉Model Y在早高峰时段突然在公交车专用道上停下,引起了不小的骚动。行车记录仪捕捉到的画面显示,方向盘上闪烁着蓝色的光带,标志着特斯拉的FSD(全自动驾驶)系统正在运行。车主林东在社交媒体上无奈表示,车辆仿佛一位迷失方向的
在繁华的上海内环高架路上,一辆特斯拉Model Y在早高峰时段突然在公交车专用道上停下,引起了不小的骚动。行车记录仪捕捉到的画面显示,方向盘上闪烁着蓝色的光带,标志着特斯拉的FSD(全自动驾驶)系统正在运行。车主林东在社交媒体上无奈表示,车辆仿佛一位迷失方向的外国游客,面对复杂的潮汐车道和公交专用时段显得手足无措。
这一事件似乎预示着特斯拉FSD系统在中国市场面临的挑战。就在此事发生的前几天,特斯拉宣布暂停向中国用户推送FSD新版本,官方给出的理由是“系统优化调整”。然而,据知情人士透露,真正的原因是FSD系统在中国复杂路况下频繁出现误判。仅在3月上半月,上海交警就开出了87张涉及FSD违规的罚单。特斯拉CEO马斯克曾将FSD系统的推出比作特斯拉的“ChatGPT时刻”,但显然,这一技术在中国遭遇了意想不到的“水土不服”。
特斯拉FSD的中国之路走得并不顺畅。特斯拉的工程师团队或许未曾预料到,中国城市的交通环境远比他们熟悉的北美复杂得多。深圳南山区科技园路口,11条机动车道交织,送餐机器人穿梭其间,电动车逆行,流浪猫突然从绿化带窜出,这些场景在特斯拉FSD V12引以为傲的“端到端神经网络”中从未出现过。特斯拉的算法优势在结构化的道路环境中得以体现,但在中国,城市的交通生态更像是“有机生长”的。
同济大学汽车学院教授朱西产指出,中国每公里道路的交通复杂度是美国的3.2倍,深圳华强北商圈的路口变道频率更是曼哈顿的5倍。这种差异导致特斯拉依赖的纯视觉方案在中国复杂场景中频频受挫。相比之下,华为、小鹏等中国企业则采用了激光雷达+高精地图的融合方案,在复杂场景中构建“数字护栏”,从而提高了自动驾驶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数据主权问题也成为特斯拉FSD在中国发展的障碍。虽然特斯拉已将中国用户数据存储在上海,但FSD的核心训练仍在北美进行。截至2025年2月,特斯拉中国数据中心仅完成了3.7%的本土化模型训练。这意味着特斯拉的自动驾驶系统在面对中国复杂的交通环境时,可能无法做出最准确的判断。Momenta CEO曹旭东比喻道,这就像用纽约地铁的运行逻辑来调度重庆轻轨,显然无法适应重庆复杂的山城路况。
市场反应也揭示了特斯拉FSD在中国面临的困境。6.4万元的选装价格让FSD成为特斯拉中国最滞销的“奢侈品”。2024年,仅有8.2%的中国车主购买了FSD,远低于北美市场的23%。相比之下,小鹏XNGP、华为ADS 2.0等中国本土智能驾驶系统则采取了更为亲民的“硬件预埋+软件订阅”模式,入门门槛低至2万元。这种定价策略的背后,反映了中美消费者对技术价值的认知差异。
在中国智能驾驶市场,特斯拉FSD的暂停推送并未减缓其他企业的技术冲锋。华为ADS 3.0在深圳市民中心完成了全程零接管的演示,展现了其在面对道路施工围挡等复杂场景时的“灰度决策”能力。小鹏则宣布XNGP城市覆盖率突破98%,理想汽车通过VLM(视觉语言模型)实现了“语音指挥变道”的功能。中国智能驾驶市场的竞争格局已经形成,华为、小鹏、理想组成的第一阵营在端到端大模型上车率和全场景NOA接管率方面表现出色。
技术路线的分野在中国智能驾驶市场中愈发明显。华为坚持“安全冗余”路线,在算法中植入多条安全校验规则;小鹏则推崇“数据驱动”,其数据筛选系统能够高效地从海量视频中抓取有效片段;理想则独创“影子模式”,通过对比人类驾驶与AI决策的差异来持续优化模型。这种差异化竞争推动了中国智能驾驶技术的快速发展。
资本市场的反应也印证了中国智能驾驶市场的格局变迁。2025年第一季度,中国智能驾驶领域融资额同比增长47%,其中Momenta单轮融资额高达115亿元,估值突破500亿。相比之下,特斯拉中国智能驾驶团队则传出裁员20%的消息。政策层面也释放出积极信号,北京、武汉等地已立法允许L3级自动驾驶车辆上路,而特斯拉FSD仍被限定在L2级别。
特斯拉FSD入华虽然遭遇挫折,但也激活了中国智能驾驶产业的创新潜能。中国车企的日处理数据量大幅增长,华为甚至研发了“数据蒸馏”技术,从无效数据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技术路线的融合创新也值得关注,小鹏在XNGP 4.0中引入了特斯拉的“Occupancy Network”,提升了对异形障碍物的识别能力;华为则借鉴了FSD的视频自动标注技术,提高了数据处理效率。
商业模式的突破同样令人瞩目。比亚迪推出了“智驾保险”,用户购买高阶功能可获得交通事故险;蔚来上线了“智驾里程银行”,用户贡献数据可获得积分兑换服务。这些创新正在改写智能驾驶行业的规则。
在供应链层面,中国智能驾驶方案也展现出强大的竞争力。华为昇腾910B芯片的算力强劲且价格亲民;速腾聚创推出的192线激光雷达成本大幅降低,为中国智能驾驶方案的普及提供了有力支持。这些“性能提升+成本下降”的剪刀差效应,让中国智能驾驶方案在全球市场崭露头角。
随着智能驾驶技术的不断发展,未来的竞争将不再是单一车企之间的较量,而是整个生态体系的对抗。华为、小鹏、比亚迪等企业正在与不同领域的合作伙伴携手共进,共同推动智能驾驶技术的创新和应用。这场关于机器如何理解人类出行文明的战争,才刚刚进入下半场。
来源:ITBear科技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