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强硬派放话:前总统鲁哈尼若指控成立或判死刑,政坛暗流加剧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20 16:06 1

摘要:前总统鲁哈尼被强硬派议员指控,如果指控被法院完全确认,法律允许最高刑罚为死刑。

文|徐 来

编辑|徐 来

伊朗政坛再次震动。

前总统鲁哈尼被强硬派议员指控,如果指控被法院完全确认,法律允许最高刑罚为死刑。

政治较量与司法程序交织,局势引发国内外关注。

伊朗议会一名强硬派议员在公开场合表态,声称上一届议会已向司法系统递交多份针对前总统鲁哈尼的投诉。

这些投诉涉及经济管理、外汇政策以及政府时期的多项决策。

议员宣称,如果其中任何一项指控在法院得到确认,法律框架下可以判处最高刑罚。

只是目前没有任何正式起诉书,也没有开庭记录,更没有最终判决。

所有信息停留在政治表态的层面,却足以搅动政坛与社会。

鲁哈尼的身份使这场风波格外敏感。

他是伊朗核协议的重要推动者,曾在国际舞台上与西方多次谈判,代表了伊朗内部相对温和的路线。

也是一名宗教人士,根据伊朗体制,涉及神职人员的案件由特别法院处理,该机构独立于普通司法体系,审理程序长期缺乏公开透明。

司法部门早前承认此案由神职人员特别法院负责,但并未公布罪名和调查进度。

这名议员选择在此时发声并非偶然。

鲁哈尼在完成总统任期后仍保持一定政治影响力,但在一次关键的资格审查中被取消专家会议参选资格。

专家会议负责选任甚至罢免最高领袖,在伊朗权力结构中地位极高。

失去参选资格意味着政治舞台的进一步收窄,也显示强硬派已经在体制层面限制其活动。

如今又出现“最高可判死刑”的公开言论,更像是向整个社会释放信号,表明强硬派的态度与力量。

伊朗社会的反应呈现复杂面貌。

支持强硬派的群体认为应当彻查鲁哈尼执政时期的经济和外交政策,尤其是核协议带来的国际影响。

温和派则担忧,这类表态会加剧国内分裂,破坏社会稳定。

国际媒体普遍指出,目前缺乏证据表明鲁哈尼真的会面临死刑,更多是一场政治压力的展示。

无论外界如何解读,这场风波已让伊朗的政治氛围更加紧张。

这类政治行动在伊朗并不罕见。

历史上,资格审查和司法调查常被用作遏制对手的工具。

鲁哈尼的处境既是个人命运,也反映权力格局的变化。

强硬派借助司法话语制造舆论压力,在公众心中塑造前总统可能受到最严厉惩罚的印象。

这种做法能够动员支持者,同时牵制潜在的温和派势力。

对于鲁哈尼来说,这不仅是法律挑战,更是政治生命的考验。

伊朗刑法中存在一条广泛使用的罪名“在地散布腐败”。

法律规定,如果行为被认定为严重危害国家安全、破坏经济秩序或造成社会重大损害,最高刑罚可以是死刑。

条文语言宽泛,赋予司法机构极大的解释空间。

此条款在过去的多起案件中被援引,成为当局处理政治与安全案件的重要依据。

正是因为这一条款的存在,议员才能声称“最高可判死刑”。

在实践中,这类案件的审理往往缺乏透明度。

被告通常无法自由选择律师,庭审过程封闭,外界难以获得完整资料。

国际人权组织多次批评伊朗司法体系程序不透明,认为“在地散布腐败”这一罪名范围过大,容易被用于政治目的。

多起备受关注的死刑案例显示,一旦司法系统启动该条款,被告面临的风险极高。

近年来,伊朗的处决数量引起广泛关注。

国际机构的报告显示,在多个年度内处决人数明显上升,其中包括涉及抗议、经济犯罪、恐怖活动指控的案件。

有双重国籍人士因被指策划暴力行动被判死刑并执行,有经济领域的高层因腐败与破坏经济秩序被判死刑。

虽然案件性质不同,但都体现了这一条款的严厉和执行速度。

针对神职人员的案件则由神职人员特别法院审理。

这个机构直接向最高领袖负责,不属于普通司法体系。

法院的程序更加封闭,外界更难了解内部运作。鲁哈尼作为神职人员,案件必然在这一体系内处理。

过去也有宗教高层在此体系内受审,但公开资料极少。

这使得外界很难判断案件走向,也增加了政治解读的空间。

从法律角度看,鲁哈尼理论上确实存在被判极刑的可能,但法律的存在与现实的执行是两回事。

即使在伊朗,判处前总统死刑仍是极为罕见的情形,需要最高层的政治决断。

政治因素在此类案件中往往比法律因素更关键。

最高领袖的态度、国内外舆论的反应、社会稳定的考量,都会左右最终的结果。

当前,没有任何迹象表明司法程序已经启动到关键节点,也没有权威部门公开指控具体罪名。

这正是法律与现实之间的巨大落差。

议员的高调表态更多是政治策略,用法律的可能性制造社会震动。

对于国内观众,这是一种警示;对于国际社会,这是一种姿态。

政治派系借用司法话语,既能压制潜在对手,又能向外界展示强硬立场。

鲁哈尼的命运,最终取决于权力中心的博弈,而非一条法律条文的字面含义。

伊朗政治向来充满派系竞争。鲁哈尼曾经代表温和路线,在核协议谈判中发挥关键作用。

强硬派长期对其不满,认为与西方接触削弱了国家立场。

近年经济困境、外部制裁和地区冲突加剧,强硬派影响力不断扩大,社会氛围也更趋保守。

议员的强硬表态放大了这种对立。通过强调“最高可判死刑”,强硬派不仅向鲁哈尼施压,也在向社会展示力量。

对于温和派而言,这是一次警告:任何试图与西方改善关系的路线都可能被追责。

国际社会对这一动态保持高度关注。

联合国和多个人权组织批评伊朗死刑适用范围过宽,呼吁遵守程序正义。

西方媒体普遍认为,这更像是一场政治试探而非真正的司法行动。

伊朗国内媒体则在报道中强调司法独立,但鲜少透露调查细节。

鲁哈尼的处境折射出伊朗内部权力平衡的微妙变化。最高领袖的态度仍是决定性因素。

没有最高层的支持,司法程序很难进入实质阶段。

政治斗争与法律程序交织,任何一步动作都可能引发连锁反应。

强硬派借助舆论和法律条文塑造压力氛围,既是对鲁哈尼个人的围堵,也是对温和派整体的遏制。

政坛的这种操作让外界看到,一个缺乏透明度的司法体系如何被政治力量运用,也让伊朗社会再次陷入不确定。

另一位前总统内贾德的经历为理解当前局势提供了参照。

他出身保守阵营,任内以对美强硬著称。任期后期却与最高领袖多次出现矛盾,甚至在关键人事任命上公开冲突。

他多次试图重返权力中心,但屡次被资格审查阻止。

多名亲信因腐败或国家安全指控获刑,但本人始终保持人身自由。

相比之下,鲁哈尼目前面对的“最高可判死刑”只是议员的政治表态,仍未进入司法程序。

两人的处境有相似之处:都在卸任后遭到体制边缘化,都曾因路线与强硬派冲突而失去政治资本。

但内贾德的经历说明,前总统即便被彻底排斥,也未必真的遭受司法极刑。

未来的关键在于权力核心的判断。

最高领袖如何看待鲁哈尼的政治影响力,伊朗社会能否保持稳定,外部压力是否加大,都会影响事件走向。

如果政治需要保持团结以应对外部挑战,极端司法行动的可能性会降低。

鲁哈尼的命运仍充满变数。

法律的最高刑罚只是一个符号,更像政治斗争的工具。

议员的高调表态可能是谈判筹码,也可能是一次权力秀场。

对于伊朗来说,这不仅关乎一位前总统的个人前途,更是对整个政治体系的一次公开测试。

来源:小喵侃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