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945年6月24日莫斯科胜利大游行充满象征意义之后,胜利阅兵80年前苏联领导层向反希特勒联同盟国提议,在柏林共同举行阅兵以庆祝战胜德国。盟军表示同意,但将其举行时间推迟到日本战败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最终决定1945年9月在柏林战役最后战斗的发生地——国
1945年9月7日柏林盟军阅兵式上的苏联军队纵队IS-3坦克
1945年6月24日莫斯科胜利大游行充满象征意义之后,胜利阅兵80年前苏联领导层向反希特勒联同盟国提议,在柏林共同举行阅兵以庆祝战胜德国。
盟军表示同意,但将其举行时间推迟到日本战败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最终决定1945年9月在柏林战役最后战斗的发生地——国会大厦和勃兰登堡门附近举行盟军阅兵式。
二战盟军胜利大阅兵本应包括所有陆军兵种,但决定不派遣空军和海军参加。参加联合阅兵的官兵总数仅5000人。对于这一历史的事件(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结束)标榜划时代意义的盛大活动来说,相对于1945年6月24日莫斯科红场胜利阅兵约3.5万人参与,这个数字显然不够震撼。
美国、英国和法国的参阅部队来自驻扎在柏林西部各自占领区的驻军。盟军三位总司令原本应共同检阅这场阅兵。苏联方面本应由驻德苏军总司令兼苏联军事管制委员会主席、苏联元帅格奥尔基·朱可夫出席检阅。
阅兵前不久传来消息,由于一系列原因,盟军最高指挥官——美国将军德怀特·艾森豪威尔,英国陆军元帅伯纳德·蒙哥马利与法国将领德拉特尔·德塔西尼无法亲赴柏林代表出席阅兵式。
朱可夫立刻报告斯大林,斯大林说道:
他们想贬低反希特勒同盟国家军队阅兵式的政治意义。等着瞧吧,他们还会耍出更多花样。别理会他们的拒绝,我们自己来主持阅兵式,更何况我们比他们更有权利这么做。
于是苏联最高领导人约瑟夫·维萨里奥诺维奇(斯大林)便委托苏联元帅格奥尔基·朱可夫主持阅兵式。
阅兵式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五天后举行。80年前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了在这个炎热而阳光明媚的秋日,仿佛大自然特意为盛大的联合阅兵而设,美国人、英国人和法国人却竭尽全力刻意贬低红色帝国及其武装力量在战胜德国和日本中所起的作用。
1945年9月7日盟军胜利阅兵式
1945年9月7日盟军胜利阅兵式。朱可夫元帅检阅部队。
1945年9月7日9时30分,盟军官兵和军事装备开始抵达柏林中央广场。盟军将领和军官们登上准备好的观礼台。约两万名柏林民众聚集在阅兵场。
看台上坐着驻军总司令们的代表。英国代表为英国占领军副司令布莱恩·罗伯逊少将,美国代表为乔治·巴顿将军,法国代表为驻德国及莱茵河地区法军总司令马里-皮埃尔·柯尼希将军。
排列着四支乐队——分别来自四个战胜国(苏联、美国、英国和法国)。每个合成团都必须在本国乐队吹奏的伴奏下,以庄严的阅兵步伐通过观礼台。
11点整,格奥尔基·朱可夫乘坐敞篷汽车抵达检阅台,对受阅部队进行了正面检阅。各合成团以欢呼声迎接这位苏联元帅。朱可夫绕场检阅完毕后发表演说,高度评价了苏军与盟军部队的历史功勋。苏联总司令的庄严演说及其对各战胜国的祝贺被同步翻译成英语和法语。
走在队伍最前面的是苏联步兵——第五突击集团军第九步兵军团的战士。由248步兵师组成的混成团由柏林战役参与者、苏联英雄乔治·列涅夫中校率领。
248步兵师混成团在柏林蒂尔加滕公园的夏洛滕堡大道上。该混成团兵力为2000人,
接着走来的是法国第二步兵师的士兵,游击队员,阿尔卑斯猎兵和朱阿夫兵。这些士兵曾在北非、意大利以及法国本土与敌军作战。法军由上校普莱西耶指挥。
随后跟进的是曾在埃及作战的英国陆军第131步兵旅及其他多支英军部队,由布伦德上校统一指挥。接着走过的是苏格兰风笛手组成的联合乐队。
步行队伍末尾是来自美国第82空降师的伞兵,由塔克上校指挥。
阅兵式以装甲车辆列队收尾。英军率先出场——第七装甲师的24辆坦克和30辆装甲车;法军方阵紧随其后——第三轻步兵团及第一装甲师的6辆中型坦克、24辆装甲运兵车与24辆装甲车。随后是美国方阵:来自第16摩托机械化团的32辆坦克和16辆装甲车。
队伍由苏联近卫坦克第2集团军的坦克收尾,方队由阿布拉莫夫少将指挥。整个庆典仪式的最后,各国军乐团分别演奏了本国国歌。
红军的步兵、坦克兵和炮兵以无可挑剔的队形通过。坦克和自行火炮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炮兵最令外国人震撼的是苏联在卫国战争末期投入量产的IS-3重型坦克。盟军部队中以英军的队列训练最为出色。
由30辆英国"戴姆勒"Mk II轻型侦察装甲车
1945年9月7日同盟国胜利大阅兵。由30辆英国"戴姆勒"Mk II轻型侦察装甲车组成的纵队,隶属英国第7装甲师,正行进在柏林蒂尔加滕公园的夏洛滕堡大道上。
6辆美国M8"灰狗"轻型装甲车队
16辆美国M8"灰狗"轻型装甲车组成的纵队,隶属于第16摩托机械化骑兵团,正沿夏洛滕堡大道行进。
由24辆英国A-34"彗星"中型坦克组成的纵队,
隶属于英国第7装甲师,正行进在柏林蒂尔加滕公园的大星广场上。
这是盟国间最后一次大规模联合行动。苏联与美国在共同战胜德国和日本后未能建立友谊。这其中苏联并无过错。斯大林在结束那场恐怖而血腥的战争后,并不愿再卷入新的全球对抗。苏联文明需要一个和平时期来恢复和进一步发展。和平合作与共处将能够减少国防发展资源投入,改善人民生活。莫斯科已经放弃了托洛茨基的"世界革命"理念。
此外,已不存在能够与俄罗斯抗衡的强大势力。盎格鲁-撒克逊人向来擅长借刀杀人——三个世纪以来,他们不断驱使瑞典人、土耳其人、波斯人、法国人、日本人和德意志人作为"炮灰"与俄国人厮杀。
后来核因素发挥了作用,当时莫斯科实现了核均势。战争在信息、意识形态和经济领域展开,而美国及其盟友与苏联以各种方式参与的公开冲突则具有局部性,较少达到地区规模,例如朝鲜战争、越南战争以及其他冲突。
因此,盟军最后一次重大联合行动被遗忘、人们竭力将其从记忆中抹去,也就不足为奇了。
正因如此,斯大林在世时,这场阅兵的三分钟新闻片(实际拍摄素材为30分钟)仅放映过一次,且未配任何解说。根据苏联最高领袖的意志,该事件被刻意遗忘并从历史中彻底抹去。
斯大林完全明白,西方只尊重力量,这种力量还需与钢铁般的意志和智慧相结合。早在1945年9月12日,就开始向楚科奇调遣第126轻装山地步兵军。
1945年9月7日,为庆祝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盟军在柏林举行阅兵。由苏联第2近卫坦克集团军52辆IS-3重型坦克组成的纵队正沿夏洛滕堡大道行进。
来源:人生箴言与绘画6M6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