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队” 出手!教你关注听力健康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4-17 11:37 1

摘要:在维护全民健康的道路上,科普知识的传播至关重要。众多 “国家队” 级别的权威医学专家,投身于听力健康知识普及工作,为大众带来了极具价值的专业见解。

在维护全民健康的道路上,科普知识的传播至关重要。众多 “国家队” 级别的权威医学专家,投身于听力健康知识普及工作,为大众带来了极具价值的专业见解。

听力下降:老年痴呆的潜在预警

国际著名医学杂志《柳叶刀》发布的报告表明,听力损失是引发痴呆症的首要危险因素,听力下降人群患痴呆的风险是正常人的2-5倍。这一研究结果充分说明,守护听力对预防老年痴呆起着关键作用。近日,钟南山院士在老年大学分享时也着重指出,听力下降与预防老年痴呆联系紧密。

我国听力健康现状剖析

今年2月,世界卫生组织(WHO)总部全球防聋工作组专家卜行宽教授分享了重要见解。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全球有15亿人正经受不同程度的听力损失。在我国,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听力受损老年人数量急剧攀升,听力障碍者总量超2亿人。然而,我国助听器有效验配率不足5%,与欧美国家40%的验配率形成鲜明对比。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民众对听力损失危害认识不足,不少老人将耳聋眼花当作自然衰老,觉得无需干预,甚至认为听不见反而更清净。

卜行宽教授强调,听力损失不仅会引发心理上的焦虑和抑郁,长期缺乏声音刺激,还会加速大脑认知能力的退化。听力损失每拖延一年,大脑对声音的适应能力就会持续减退,甚至造成不可逆的认知损伤。因此,若发现听力下降,应及时前往专业机构进行检查。按照世卫组织的推荐,成年人助听器验配时,500、1000、2000、4000四个频率的听觉阈值平均值超过40分贝,就需考虑佩戴助听器。

导致听力残疾的多元因素

解放军总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医学部主任戴朴在接受科普时报记者专访时披露,我国是全球听力残疾人数最多的国家,重度听力残疾人数高达2780万,其中单纯听力残疾人数2004万,位居各类残疾之首。导致耳聋的因素复杂多样,包括噪声、药物、内耳供血不足、病毒细菌感染等,其中遗传缺陷引发的耳聋在发病比例中占比50%-60%。

戴朴主任特别强调,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对维护听力健康十分重要。预防耳聋,需从注重耳部卫生做起,避免长时间处于噪声环境,或使用高音量耳机;同时,应避免过度疲劳、杜绝酗酒行为,保护外耳免受损伤。在临床治疗方面,科技助听不可或缺,数字化和融入人工智能的助听器代表着未来发展方向,有望为耳聋患者带来更优质的助听体验。

科学选配助听器的全流程

当面临听力问题时,科学选配助听器的过程严谨且系统:

1.全面听力评估:

在门诊由专业耳科医生开展清理耳道、声导抗、纯音测听、言语识别率检查等工作,精准评估听力损失程度,获取精确听力图。

2.实地试听体验:

前往助听器验配机构进行试听,依据试听效果调试性能参数,并结合自身情况挑选适宜的助听器。

3.专业康复指导:

助听器验配师会给予听觉康复指导,若患者对助听效果不满意,需及时重新调试。

4.定期跟踪随访:

佩戴助听器1个月左右,需进行首次随访,依据不同环境的助听效果再次调试。此后,每3个月至半年定期随访,做好助听器保养与听力复查工作。鉴于老年人听力会随年龄增长逐渐衰退,定期监测听力并适时调试助听器尤为重要。

“国家队” 专家凭借深厚的专业知识与丰富的临床经验,为我们全方位勾勒出听力健康领域的知识框架。从预防保健到疾病治疗,再到助听器的科学选配,每一个环节都与我们的生活品质息息相关。让我们积极响应专家呼吁,珍视听力健康,从当下开启守护听力的行动,做好自己听力健康第一责任人!

声明:本文仅做科普,内容仅供听力行业人士及用户阅读或参考使用。助听器请仔细阅读产品说明书或者在医务人员的指导下购买和使用,禁忌内容或者注意事项详见说明书。不可代替专业诊断,如有不适请及时就诊。

来源:崔讲健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