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大杨某媛案二审宣判,极致利己的游戏终于玩不下去了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20 11:00 1

摘要:至此,这件跨时2年多,影响巨大的校园案件,终于迎来了最终结果。因为民事诉讼二审为终审,除非杨某媛有新的线索,否则再无翻案可能。

9月20日,武汉中院发布通报,之前闹得沸沸扬扬的武汉大学杨某媛事件有了最终结果。

通报称,杨某媛诉肖某瑫性骚扰损害责任纠纷案,经过法院二次不公开审理,维持一审的判决结果,驳回杨某媛的所有请求。

至此,这件跨时2年多,影响巨大的校园案件,终于迎来了最终结果。因为民事诉讼二审为终审,除非杨某媛有新的线索,否则再无翻案可能。

其实这是预想之中的结果,从这件事在网上发酵之后,几近转折。网上的信息几乎透明,事实真相也全部暴露,网络上的舆论早就给出了结果,法院的审判只是符合预期罢了。

于此同时,法院的通报也给武汉大学出了一个巨大难题。当年为了平息舆论,罔顾公平草草结案,本以为能讨好一群女拳的好感,结果却把自己置身到热锅上的尴尬处境。

回顾整个事件,摒弃公众的情绪表达,这件事的核心其实是“极致利己”的一场游戏。

杨某媛的恶是时代造就的,也是这些年的“女拳”和“利己”文化交配后的结果。我们能够清楚的感觉到,从疫情后开始,伴随着《方方日记》的流行,这种利己主义一直在批判中茁壮成长。

从四川大学张同学事件,再到重庆地铁偷拍,还有这次杨某媛。看似并不相关的个体事件,背后的逻辑却极其一致:她们抱着敌意去审视他们,不放过任何一次举报和反制的机会。

这些年,“男女对立”和“女性独立”的话题,成了网上戾气的根本。女性长期处于相对弱势的地位,当历史提供了这样一次机遇时,未免有些人反应过度。他们时刻的处于攻击状态,撑起一张大网,等待猎物上场。

在这张大网中,那些外观劣势的男性更容易成为攻击的对象。比如地铁上的农民工大叔,文质彬彬的职场男,或者气质柔弱的男同学。

女性认识到了自己权利的神圣,其实并不是坏事。但女性的情绪化和网络的传播相结合,就很容易把一件事引到了完全相反的方向。

而武汉大学的做法,也是同样的逻辑。

他们倒不是相信小仙女的说法,而是把“维护利益”当作第一要务。他们缺乏追求真相和公平的耐心,但在“息事宁人”方面不惜做“利己者”的帮凶。

更加令人难以接受的,还有“利己”背后的傲慢。他们即便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也为了所谓的面子,拒绝道歉。

这就是“极致利己”的游戏,当“利己”者和权力的“趋利避害”相结合,利己就有了更大的活动空间,也给了她们更多挥拳的机会。

不过任何思潮都有生存的土壤,这些年社会也在慢慢反省,这种“极致利己”对社会的破坏已经侵占到了他人的生存空间。大家也都意识到,一味的为“利己”者撑腰,最终遭殃的必然是自己。

我始终认为,做事的永远是人,而不是一所学校。因为杨某媛事件,把批判的群体无限放大,其实也是另一种“利己”。当所有人都毫不包容的兵戎相见,所谓的正义就失去了意义。

武汉大学的当务之急是拨乱反正,为自己犯的错做最大程度的弥补。目前至少有三件事迫切要做:

撤销对肖同学的处分,并对他的精神损失做出实实在在的物质赔偿。

对杨某媛诬告给学校和同学造成的损失进行起诉,并根据规定对杨某媛做出相应处理。

全面复盘整个事件,对当初作出错误处理的责任人依规处理,对杨某媛的学术情况进行复核,不让注水论文成为学校的耻辱。

“极致利己”早已超出了自私的范畴,而是对他人生存空间的侵略,我们当然要旗帜鲜明地进行反对。

我们很欣慰看到,“极致利己”者的话语权正在快速消失,围观者渐渐变得更加理性。这是网络时代的一次自我矫正,也是网络伦理彻底堕落之前的最后之光。

来源:Mr王的饭后茶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