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人才来新区求职最长免费住宿15天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4-17 10:45 1

摘要:就业稳,民心安。作为民生之本、稳定之基、发展之源,就业工作与千家万户的幸福生活息息相关。4月16日,记者从《青岛西海岸新区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行动工作方案(2025-2027)》政策例行吹风会上获悉,未来三年,新区将围绕“扩岗位、兜底线、促创业、提技能、优服务、

就业稳,民心安。作为民生之本、稳定之基、发展之源,就业工作与千家万户的幸福生活息息相关。4月16日,记者从《青岛西海岸新区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行动工作方案(2025-2027)》政策例行吹风会上获悉,未来三年,新区将围绕“扩岗位、兜底线、促创业、提技能、优服务、强保障”六大方面实施22项具体措施,力争每年城镇新增就业8万人以上、扶持创业5700人以上,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劳动者比例明显提升,在全省率先建成就业环境友好型城市,争创全省高质量充分就业县,为建设“品质西海岸”提供坚实保障。

就业优先>>以高质量发展带动就业提质扩容

人才和产业相辅相成,产才融合是促进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环节。为此,新区将聚焦集成电路、新型显示、人工智能及虚拟现实等“5+5+7”重点产业,加速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创造更多高质量就业岗位;围绕“1+3+3+1”海洋重点产业体系,带动高端研发、装备制造、养殖技术等领域岗位需求;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打造“政务+商务+文旅”生态圈,带动导游、文创设计、新媒体运营等灵活就业机会。同时,发挥国有企业就业引领作用和民营经济就业主体作用,引导各类经营主体履行稳岗扩岗社会责任;实施银发人力资源开发行动,催生新的就业增长点;高标准建设黄河流域青年就业创业基地,推动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向价值链高端延伸,吸引更多人才到新区就业创业。

从产业链出发,靶向引才是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突破口”。为精准引才、赋能产业链,新区坚持“走出去”和“引进来”双向发力,抢抓高校毕业生离校前的关键窗口期,赴全国各地高校开展“千名人才进新区”“招才引智名校行”等各类引才招聘活动。同时,依托在省内外重点高校建立的12处“招才引智工作站”以及聘请的40名“新区高质量发展人才顾问”,深入推介新区产才环境、人才政策和优质岗位。推出5条新区产业研学精品路线,邀请重点高校相关专业师生来新区开展“访企拓岗”活动,加深对新区产业及企业的认识,促进人才来区就业创业。

针对青年人才,新区将加大力拓宽青年群体就业渠道,开发更多有利于发挥青年所学所长的就业岗位;优化提升青年人才驿站、“优徕青年社区”,建设“惠居青栖”公寓,促进海内外大学生到新区就业创业。

针对退役军人、妇女、残疾人等重点群体,新区将加大帮扶力度,持续开展各类专场招聘会,鼓励企业设立“妈妈岗”,开发残疾人辅助性就业岗位。

新区还将进一步推进农村就业集成改革,为农村劳动力尤其是西部镇街的农村劳动力提供更多就近就业岗位。建立“失业即就业”无缝衔接机制,为失业人员提供及时、可靠的支持。完善东西部协作、省内协作、东西区镇街协作等跨区域劳务协作机制,打造新区特色劳务品牌。

激励扶持>>多元服务点燃创新创业发展引擎

新区积极构建“六位一体”创业服务体系,开发“创贷+商贷”“人才贷”等金融产品,为创业者提供资金支持和兜底保障;打造金沙滩啤酒城省级创业街区、24条市级创业型特色街区,设立5处“青岛市创贷驿站”,编制集“政策+基地+导师+街区+金融”于一体的新区创业服务电子手册,开展系列创业沙龙等活动,为创业者提供全方位服务。

为了让想创者能创,新区以“真金白银”的政策扶持,为创业者“架桥铺路”、真诚助力。具体而言,来区创业符合条件的,可享受创业补贴,首次创办个体工商户、事务所等创业实体的,一次性补贴6000元;首次创办小微企业的,一次性补贴12000元。符合创业带动就业条件的,按照每个岗位2000元标准以及申领补贴时创造就业岗位数量增加补贴额度,创业补贴累计不超过3万元。符合条件的创业者,还可享受创业担保贷款及贴息,个人贷款最高30万元,合伙企业贷款最高99万元,按实际贷款利率给予全额贴息;小微企业贷款最高400万元,按实际贷款利率给予50%的财政贴息。

此外,新区还将健全面向全体劳动者的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鼓励企业开展新录用人员岗位技能培训、新型学徒制培训和“金蓝领”培训,全面提高劳动者就业技能水平;推行“八级工”职业技能等级序列制度,支持企业开展特级、首席技师评聘工作;贯通技能人才与专业技术人才职业发展通道,积极推进企业工程技术领域职称自主评审;举办数字经济、新能源汽车等领域职业技能大赛,落实相关奖励政策,打造复合型高技能人才队伍。

接下来,新区将重点创新打造黄河流域青年就业创业基地,为青年人才提供就业链接、创业支持、实习实训、生活保障等综合性、专业化服务。实施青年创业“陪跑”行动,持续推进省级创业街区建设,积极落实高校毕业生住房补贴和一次性安家费“即申即享”,提升青年人才获得感。同时,进一步盘活闲置的国有房产资源,逐步打造青年人才公寓;扩建更多青年人才驿站,免费提供住宿及配套服务,促进更多优秀青年人才来到新区、安居新区。

精准对接>>全方位优化人才服务“生态圈”

人才竞争,既需投入资源,更要提供发展机遇。新区不仅为人才提供肥沃“土壤”,更积极营造宜人“气候”。

近年来,新区搭建了“青西智找活”“职海冲浪”等线上、线下就业服务平台;归集210条就业创业、社会保险等政策及教育医疗、住房落户、休闲体育等常用信息,打造“就业创业一张图”电子导引;依托西海岸汽车东站,建设新区零工之家(人力资源大市场),推出“下车即求职、上车即上岗”服务模式,外来人才在此可享受岗位信息推介、现场招聘、直播带岗、技能培训等服务,通过手机扫码,还可获取全方位需求申请及指引;启用青岛市首条企业人才服务街,高标准建设40处“就享家”乐业服务站,为人才就业创业提供高效便捷服务。

此外,新区还将健全工资决定、合理增长和支付保障机制,发布“技术工人薪酬指引”,支持企业建立技能价值导向的薪酬体系。编制《青岛西海岸新区新业态劳动用工规范化指引》,保障新业态从业人员的合法权益。在工业园区、商圈楼宇增设劳动维权调解工作站,实现简单争议48小时内现场调解。完善就业与失业保险、最低生活保障联动机制,设立工伤超前救助慈善基金,为无法及时进行救治的工伤职工提供兜底保障。

为了让人才在新区能够安稳立足,新区还聚焦求职人才临时性住房需求,在产业园区、核心街区、楼宇商圈等区域,打造15处青年人才驿站,为求职人才提供最长15天免费住宿。针对青年人才的租房需求,建设海智融园、海汇融园等5处产业博士邨,并给予本科每月500元、硕士每月800元、博士每月1200元的住房补贴。对于有购房意愿的青年人才,按照硕士5万元、博士10万元的标准发放购房券;在购买住房后,还将给予硕士每人10万元、博士15万元的一次性安家费,助力大家实现“安居梦”“宜居梦”。

广开才路,未来可期。接下来,新区将以更实的政策举措、更暖的服务温度,让每一位劳动者都能在新区找到奋斗的舞台、共享发展的成果。

来源:大众日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