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根据北约秘书处和多家权威媒体最新通报,9月19日,俄罗斯三架米格-31战斗机闯入爱沙尼亚领空,事件持续12分钟。意大利空军F-35A战机紧急升空,最终将俄机逼退。与此同时,波兰与北约多国也在同一天报告俄军战机异常活动。
9月,波罗的海上空风云骤起。俄军战机数次逼近北约边境,北约多国战机紧急升空拦截。短短十天内,俄罗斯三次越界行动引发广泛关注。
根据北约秘书处和多家权威媒体最新通报,9月19日,俄罗斯三架米格-31战斗机闯入爱沙尼亚领空,事件持续12分钟。意大利空军F-35A战机紧急升空,最终将俄机逼退。与此同时,波兰与北约多国也在同一天报告俄军战机异常活动。
爱沙尼亚国防部发言人公开表示,俄机的持续入侵行为已构成对区域安全的严重挑战。北约秘书长吕特强调,北约将坚决履行对成员国的集体防御承诺。
今年9月,俄军连续三次侵犯东欧北约国家领空,每次都伴随北约的迅速反应。9月9日,波兰和罗马尼亚先后通报俄罗斯无人机进入本国领空。波兰国防部披露,单次入侵无人机数量超过30架。这一数字远超去年同期,显示俄方侦察与试探的意图更为明显。
进入9月中旬,俄罗斯的空中行动突然升级。19日凌晨,三架米格-31K战斗机以高空高速方式闯入爱沙尼亚北部领空,距离塔林仅9公里。根据北约雷达记录,俄机未按国际惯例进行无线电通联,也未对北约空管部门做出任何回应。
米格-31K作为俄军现役远程截击和打击平台,具备发射匕首高超音速导弹的能力,其进入北约国家领空被认为是对北约防空系统的直接挑战。
波兰当天也报告两架俄军战机低空飞越其波罗的海油气平台。这类平台是波兰能源安全的命脉,对其安全的威胁直接触动北约成员国的战略神经。北约联合空中司令部已将东欧与波罗的海地区的巡逻频率提升至历史高位。
2025年的这轮空中对峙,北约的应急响应能力明显提升。19日凌晨,意大利空军两架F-35A隐身战机从爱沙尼亚阿马里基地紧急起飞,并在不到5分钟内进入指定空域。在发现F-35A进入AIM-120中程空空导弹射程后,俄方米格-31选择迅速撤退,未发生交火。
军事专家指出,F-35A的雷达隐身性和全天候作战能力,使其成为北约空军的主力装备。根据美国国防部公布的2025年最新数据,北约成员国现役F-35系列战机已超过400架,部署于欧洲的数量较去年增长15%。北约空军指挥官罗伯特·鲍威尔表示,F-35的实战部署大大提升了北约在东欧的空中威慑力。
米格-31虽然具备高空高速的技术优势,但面对F-35的电子战优势和导弹射程,俄军在短兵相接时依然选择了回避。多家权威军事媒体分析,俄方此举更像是对北约防空反应的系统性测试,而非真正的军事进攻。
对东欧国家而言,俄军的空中行动已成为常态化威胁。自2022年乌克兰危机升级以来,波罗的海三国不断加强与北约的军事协作。最新数据显示,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的防空识别区(ADIZ)拦截和驱离俄军战机次数同比增长40%。
9月10日,波兰境内发生大规模无人机入侵事件,美国情报部门至今未对事件定性。北约常驻代表惠特克在新闻发布会上坦言,此类事件增加了误判和擦枪走火的风险。英国皇家联合军种研究所(RUSI)分析认为,俄方持续的高强度空中活动,或意在消耗北约成员国的防空资源、测试指挥链条反应速度。
与此同时,波罗的海北约成员国不断提升本国空军战备水平。拉脱维亚防长在接受《金融时报》采访时透露,拉脱维亚与立陶宛已与德国、英国达成新的防空雷达共享协议,以实现区域数据实时互通。
近半年,乌克兰与欧洲多国防务企业合作日益密切。根据乌克兰国防部最新公告,乌克兰已将部分巡航导弹生产线迁往丹麦、波兰等北约国家境内。火烈鸟远程巡航导弹等关键装备的转产,有效规避了俄军对乌本土工厂的远程打击。
北约与美国对乌克兰的军事援助也在持续加码。9月,美国国防部宣布通过“乌克兰优先需求清单”机制,批准两笔总额5亿美元的军援。该机制整合了北约资金和美国现有武器库存,加快对乌关键装备的交付效率。
在俄乌局势未见明显缓和的背景下,俄罗斯多次强调其空天军米格-31的高空高速突防能力。俄国防部发言人公开表示,米格-31作为全球最快的作战飞机之一,能够在2万米高空以3马赫速度完成防区突防,对北约防空系统形成“压制性威慑”。但多项实战数据显示,北约F-35的部署已显著提升了俄机行动的风险。
分析俄军近期空中挑衅的多重动机,既有对北约防空体系的测试,也有对乌克兰局势的持续施压。俄罗斯目前现役米格-31系列战机约140架,绝大部分为BM和K型,具备远程打击和截击双重能力。此番频繁出境,既是战略施压,也是对俄空天军实战能力的考验。
北约方面,2025年最新联合军演频率创下十年来新高。今年9月上旬,“波罗的海之盾-2025”演习刚刚落幕,涵盖空中拦截、远程打击、防区反应等多项科目。北约秘书长吕特在演习期间强调,任何对成员国主权的挑战都将遭到集体应对。
俄军多次否认故意侵犯北约领空,但根据北约指挥部的雷达追踪记录和多家国际媒体调查,俄机的飞行路径和行动高度具有高度计划性。
区域紧张升级,也让普京政府面临更大外交和军事压力。欧盟理事会最新决议显示,欧盟正在研拟新一轮对俄能源与高科技出口限制措施。北约东翼国家则加速推进联合防空网络建设,防范俄军进一步升级空中行动。
俄与北约的空中对峙正进入一个全新阶段。俄军利用米格-31等高性能平台,不断测试北约空中反应和防御极限。而北约则以F-35等新一代隐身战机加强威慑,并通过多国协同作战保持对东欧和波罗的海上空的绝对掌控。
最新北约情报评估显示,未来数月,俄罗斯在波罗的海与东欧地区的空中活动强度仍将持续高位。波罗的海三国与波兰不断加强雷达、拦截机和地面防空系统的联动。
综合来看,俄方意在“以试探促谈判”,而北约已形成高效的集体反应机制。9月的连续空中事件,凸显出地区安全局势的多变与复杂。未来一段时间,普京政府如何在战略威慑与实际压力之间寻求平衡,将成为全球安全治理的关键变量。
参考资料:爱沙尼亚称俄罗斯3架米格-31战机“侵犯领空”长达12分钟,俄国防部否认
2025-09-20 07:40·北京青年报
来源:遗海拾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