炸裂!百年冤家握手言和,黄仁勋携355亿入股英特尔,老黄赢麻了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9-20 12:04 1

摘要:科技圈恐怕再也找不到比英伟达和英特尔更相爱相杀的一对宿敌了。从诞生以来年来,他们一个代表GPU的未来,一个捍卫CPU的荣光,彼此的发布会都少不了对对方的明嘲暗讽。

编辑:F

科技圈恐怕再也找不到比英伟达和英特尔更相爱相杀的一对宿敌了。从诞生以来年来,他们一个代表GPU的未来,一个捍卫CPU的荣光,彼此的发布会都少不了对对方的明嘲暗讽。

但就在所有人都以为他们会斗到天荒地老时,这场科技史上最不可思议的联姻发生了:英伟达宣布向昔日的霸主英特尔注入一笔高达50亿美元的战略投资。

这笔交易直接让英伟达一跃成为其主要股东。那么到底是什么,能让这对老冤家选择结盟?

这50亿美金,与其说是投资,不如说是一次精准到极致的战略互补,每一分钱都打在了双方的痛点和野心上。

先看英特尔,这位半导体行业的先驱,日子过得确实有点憋屈。曾经靠着x86架构独步天下,但近年来在AI和移动浪潮中转身太慢,加上制程技术一度落后,市场份额被老对手AMD不断蚕食,财务压力巨大。

尽管2022年它的营收还是英伟达的两倍多,但谁都看得出那份昔日荣光正在褪色。

这时候,英伟达带着钱和技术来了。这笔巨款不只是雪中送炭,更是市场领导者投出的信任票,是强有力的背书。更关键的是合作内容:英特尔未来将推出集成英伟达RTXGPU的系统级芯片。

这意味着英特尔最核心的产品线,将得到最强图形技术的加持,这无疑是对抗AMD的一记重拳。

再看英伟达,如今风头无两,市值已经冲破了惊人的4万亿美元大关,成了AI革命中无可争议的“军火商”。

它的大语言模型算力基础——GPU,几乎是硬通货。但黄仁勋很清楚,英伟达的帝国不能只有一条腿走路。AI计算再强,也需要强大的CPU来处理海量的通用计算任务。

为了让自己的产品组合更多元化,为了构建一个无懈可击的AI生态霸权,英伟达必须补上CPU这块拼图。自己从头造?太慢了。

最快的路,就是和x86生态的缔造者合作。根据协议,英特尔将为英伟达量身定制x86架构的CPU。这笔交易,让英伟达用最高效的方式,获得了它最需要的东西。

这笔投资就像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深水炸弹,涟漪迅速扩散,整个半导体产业链都感受到了强烈的震感,资本市场更是用真金白银瞬间给出了自己的判断。

消息一出,英特尔的股价在盘前交易中一度飙升近30%,直接触及了去年7月以来的峰值。

这让英伟达的投资几乎在官宣的瞬间就产生了巨额的账面盈利,自家股价也跟着上涨了约3%。市场用最直接的方式,为这场联姻投了赞成票。

有赢家,自然就有失意者。英伟达原本的CPU合作伙伴Arm,股价应声盘前下跌5%。华尔街的逻辑简单粗暴:英伟达既然选择了英特尔,那Arm的地位必然受到冲击。一场投资,直接引发了产业链的重新站队。

竞争格局也因此被彻底改写。过去,全球高性能计算市场呈现出英特尔、英伟达、AMD三足鼎立的模糊态势。

但现在,一个“超级联盟”横空出世,直接对另一个挑战者AMD形成了战略压制。行业竞争的烈度,瞬间又上了一个台阶。

更深远的影响在于市场预期的转变。华尔街曾预测,凭借数据中心业务的爆炸式增长,英伟达未来的单季营收甚至可能超过英特尔的全年营收。

在这次合作之前,大家讨论的还是“谁会取代英特尔”。而现在,所有人的关注点都变成了:“这个新联盟的边界究竟在哪里?”整个行业的想象空间,被这次合作彻底重塑了。

如果把视野再拉高一层,你会发现,这场企业间的合纵连横,其实是更大棋盘上的一步关键落子,其背后是清晰可见的国家意志。

让我们把时间线稍微往前拨。就在今年8月,美国政府已经出手收购了英特尔约10%的股份。另一位重量级玩家软银集团,也以每股23美元的价格,投资了20亿美元。

现在,英伟达携50亿美元入局,收购价为每股23.28美元,略低于9月17日的收盘价,显示出双方的诚意。

把这三件事串起来看,一幅宏大的图景就浮现了:英特尔的复兴,早已不是一家公司自己的事,而是演变成了一个吸引了国家力量、国际资本和国内顶级科技巨头共同参与的“国家级项目”。

交易完成后,美国政府是第一大股东,英伟达紧随其后,软银位列第五。这哪里是股东列表,这分明是一份“美国芯”联盟的集结令。

其战略意图昭然若揭:确保本土芯片制造能力,巩固美国在全球半导体领域的绝对领导地位。

结语

英伟达CEO黄仁勋说,AI是新的工业革命,这次合作是两大世界级平台的强强联合。英特尔CEO陈立武则表示,合作将英特尔的制造与平台优势,同英伟达的AI领导力完美结合。

他们的发言,为这场世纪联姻画上了一个完美的注脚,也标志着全球半导体产业一个旧时代的终结。一个以“跨界融合”、“生态战争”和“地缘政治”为核心特征的新时代,已经拉开了序幕。

据悉,黄仁勋和陈立武还将共同出席一场网络直播发布会。那或许将不仅仅是一场商业发布,更像是一个象征性的“开幕式”,向全世界宣告:一个更加复杂、更加激烈、也更加难以预测的科技竞争新纪元,已经到来。

来源:怎么回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