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国际电工委员会(IEC)智慧城市系统委员会工作组IEC SyC Smart City/WG2正式发布国际标准IEC 63326:2025《城市需求分析框架》。该标准由中国团队牵头提案并组织编制,历时6年多,标志着我国在以需求为牵引的智慧城市国际标准体系建
近日,国际电工委员会(IEC)智慧城市系统委员会工作组IEC SyC Smart City/WG2正式发布国际标准IEC 63326:2025《城市需求分析框架》。该标准由中国团队牵头提案并组织编制,历时6年多,标志着我国在以需求为牵引的智慧城市国际标准体系建设上取得重要突破。
北京联合大学作为重要参与单位,在城市需求方法论框架构建与重点场景章节撰写中作出关键贡献。
IEC官网发布截图
发布稿封面
学校城市信息化研究所成员李晓峰副研究员(智慧城市学院)、薛云副教授(商务学院)、张欢(智慧城市学院)作为核心参编者,承担了核心章节第7章“Approach and Analysis Framework for City Needs (CNAF)”、8.6节“City needs of management of Public Health Emergencies in Smart Cities”以及标准的INTRODUCTION、Scope的撰写与整合,同时,他们还多次参与该标准国内与国际专家的讨论、汇报及评审,保障内容与国际形成的行业共识相契合。
李晓峰,副研究员,北京联合大学智慧城市学院副院长
薛云,商务学院,电子商务系大数据管理与应用专业教师,副教授
张欢,硕士生导师,北京联合大学智慧城市信息化研究所所长
北京联合大学城市信息化研究所此次能在国际标准制定中精准发力,离不开学校长期在智慧城市领域的深厚积累。早在2022年,研究所便编制的《北京市智慧城市建设标准体系框架方案》,代表学校入选“北京市经济信息局智慧城市标准体系建设总体标准组”,并参与多项国内外标准的编写与评审,提升了学校的全球知名度与国际影响力。
通过参与国际共识构建,研究团队将科研与实践沉淀为可复用的规则与方法。一方面,促进产业协同与规模化应用,提升我国在相关领域的国际话语权;另一方面,强化跨学科、跨部门协作,反哺教学与科研,培养具有国际视野与工程能力的复合型人才。相关成果不仅彰显了学校的学术实力与行业影响力,更实现了学术价值、社会价值与国家需求的同频共振。
此外,北京联合大学在智慧城市领域的科研实力已形成多维度支撑。此前,学校张萌萌教授、何宁教授参与完成的项目“空天地协同的视觉智能关键技术及应用”荣获北京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实现新的突破。该项目所提出的关键技术在航空航天建设、智慧城市建设、智能巡检等领域大规模应用部署,取得了显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获奖名单
此次深度参与国际标准制定,既是北京联合大学科研实力的生动体现,也为后续深化智慧城市领域研究奠定坚实基础。未来,学校将持续以实践需求为导向,为我国智慧城市领域的标准完善与技术创新注入更多活力。
素材来源:北京联合大学官微、北京联合大学高考招生办公室官微、北京联合大学智慧城市学院官网/官微、北京联合大学商务学院教务办公室官微
来源:北京联合大学招生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