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建议:科研、工程领域用汉语,日常生活用英语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4-17 09:49 1

摘要:一个建议:科研、工程领域用汉语,日常生活用英语。英语在科研、工程领域用语落后如尘肺病,英语要用45字母,真是脑残行为。令人头疼的英语术语,在科研领域摸爬滚打的小伙伴们肯定都有过被英语术语折磨的经历。

一个建议:科研、工程领域用汉语,日常生活用英语。英语在科研、工程领域用语落后如尘肺病,英语要用45字母,真是脑残行为。令人头疼的英语术语,在科研领域摸爬滚打的小伙伴们肯定都有过被英语术语折磨的经历。

就拿我身边的一位朋友来说,他是研究材料科学的,前阵子写了一篇关于新型纳米材料制备的论文,满心欢喜地投稿出去,结果很快就被打回,原因竟是术语翻译不准确。其中,"纳米级表面粗糙度"被他误译成了Nano level surface roughnessness,多了一个莫名其妙的"ness"。这让审稿人一脸懵,直接质疑论文的专业性。

这种情况并不少见,在科研论文、工程报告等严肃的学术和工作场景中,英语术语的使用频率极高,且要求精准无误。可英语术语的表达真的算得上是五花八门、复杂至极。英语在科研领域的"乱象",英语中一词多义的现象在科研领域尤为突出,给科研人员的理解和交流带来了很大的障碍。

以"spring"这个常见单词为例,在机械学科中,它常表示"弹簧",如a mechanical spring。而在物理学科中,它又有"弹性"、"弹力"的含义,像the spring of the material。再比如"power"在电学领域,它表示"功率",如electrical power。在力学中,它又可以表示"力"、"动力"的power of the engine。

然而,英语在创造新术语方面存在很大的局限性。英语往往需要通过组合已有词汇或者创造非常复杂的新词汇来表示新的概念。例如"虚拟现实"被表达为Virtual Reality是两个单词的组合,"人工智能"是Artificial Intelligence,同样是组合词。而当遇到全新的没有相关词汇可借鉴的概念时,创造新词汇就变得更加困难,且新造的词汇往往冗长复杂,不利于记忆和传播。

相比之下,中文在造词方面就灵活简便得多。比如"高铁",是"高速铁路"的简称,简单明了,一听就知道大概含义"蓝牙",将原本抽象的无线技术形象化易于理解和记忆。

来源:一粒小石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