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1月30日,第十一届动画学者圆桌论坛暨第十九届“五十六个月亮”西部数字动漫节学术论坛在西华大学成功举行。此次论坛由西华大学、四川省高校戏剧与影视类教学指导委员会、海口经济学院、西南民族大学等单位联合主办,西华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承办,支持单位有云南艺术研究院《
11月30日,第十一届动画学者圆桌论坛暨第十九届“五十六个月亮”西部数字动漫节学术论坛在西华大学成功举行。此次论坛由西华大学、四川省高校戏剧与影视类教学指导委员会、海口经济学院、西南民族大学等单位联合主办,西华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承办,支持单位有云南艺术研究院《民族艺术研究》杂志社和上海大学《电影理论研究》杂志社。
本次论坛延续了西华大学以“动画学者圆桌论坛”的形式推动中国动画学术共同体形成、推动中国动画学研究的论坛传统并有所创新:将动画学研究视为一个重要的学术领域,而非一个独立自足的建制学科,力图在电影理论、文化研究理论、媒介理论、文艺美学等多学科参照系中观照我国动画、游戏行业领域的最新发展与知识生产。
论坛分为两个单元,第一单元由西南大学美术学院院长、重庆市文联副主席段运冬教授主持,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李道新担任学术点评。
第一单元第一位演讲嘉宾、中国传媒大学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院长王雷教授发表了题为“智能媒体时代的拓展动画”的演讲。他认为,在人工智能时代,动画人才培养也面临着知识保鲜期变短、艺术技术复合型人才培养难度大以及邻近产业吸虹效应明显等挑战,提出人工智能作为强大的模仿者,将替代动画制作的多个环节,但在讲好原创故事以及创造情感共鸣方面,人类将不会被取代。作为支撑和拓展,王雷教授还展示了中国传媒大学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在培养人才过程中通过Ai进行的艺术创作项目案例,进一步提出人工智能将助力艺术家创造全新风格、支撑艺术家进入跨界领域,这将极大地拓展动画边界,进而凸显创意能力在未来数字艺术发展变局中特别突出的重要性。
北京电影学院动画学院奖评委会主席、动画系主任王昊副教授作了题为“从仰望他者到平视对话:国内外双循环模式下的动画短片影像价值重塑”的演讲,深度探讨了中国动画行业的发展态势。王昊副教授精准洞察到中国动画虽数量与质量渐次提升,但精品稀缺、国际认知度有限的现状,提出国产原创动画应积极主动表达本土价值观,全力推动中国动画从借鉴模仿迈向自主创新,在国际舞台绽放耀眼光芒。她还借由“手电筒理论”深入阐释了北京电影学院在培育拔尖创新动画人才、全方位提升影像价值、强化实践与创新能力、精心构建多元动画格局等方面的工作经验。
西华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动画系主任周红亚副教授的演讲“网络动画发展与青年亚文化的互动实践”聚焦中国网络动画的发展,悉心梳理其发展脉络,揭示其与青年亚文化的紧密关系。周红亚副教授将中国网络动画发展历程精准划分为开拓、沉浸、文化自觉期,深入剖析其不同阶段与青年亚文化的独特互动模式。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博士生导师、青年长江学者讲座教授黎杨全教授的演讲“以文为戏:数字时代文学的游戏批评范式”,匠心独运地提出数字时代文学的游戏批评范式。黎杨全教授敏锐捕捉到网民阅读文学受游戏心理强力驱动、文学活动凸显游戏化特征的时代趋势,全新构建的批评范式涵盖重视游戏功能、巧妙构建“文本—表演者—读者”结构、从游戏性深度剖析文本及充分发挥价值导向作用等核心维度,为文学批评开辟崭新视角,有力助推理解数字文学全新趋势。
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聂欣如的演讲“‘动画纪录片’概念争论的三个阶段”透彻剖析了近年来动画学研究出现的“动画纪录片”概念及其争议历程。聂欣如教授的研究精准聚焦该概念围绕真实性、纪录片材质、索引性展开的激烈争议,直击“动画纪录片”概念混淆电影类型本质问题,虽存在多种论证路径,但皆严谨剖析其逻辑瑕疵。他的演讲深度映射电影分类本质与认知差异,为动画创作边界拓展及纪录片定义精准探讨提供深远意义的理论基石。
论坛第二单元由圆桌论坛学术召集人、西华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党委书记屈立丰教授主持,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聂欣如教授担任学术点评。
第二单元第一位发言人四川美术学院影视动画学院副教授、研究生导师刁颖的演讲题目是“抗战时期中国大后方动画电影创作机构的共生格局及其影响”,她深入聚焦中国早期动画发展重镇之一的大后方重庆动画创作共生格局及深远影响,探索中国电影制片厂、重庆励志社、金陵大学理学院动画团队在其研究中鲜活呈现,各具鲜明特色且相互独立协作,这些团队在作品创作、抗战宣传、理论演进、人才培育等方面的贡献跨越时空,持续传扬。
华南农业大学珠江学院大湾区影视学院电影学系主任邱禹明副教授的演讲讨论了中国动画电影评价体系构建等重要议题。
四川师范大学二级教授、青年长江学者骆平教授的演讲,力图在影视视域下动画与游戏关系探究中聚焦其在实践中的交叉融合变局,进而精心构建理论互鉴的全新境界。
西南大学美术学院院长、重庆市文联副主席段运冬教授的报告题目是“激变时代影像艺术的调适及其知识体现”,他以“十月主义”理论为切入口,聚焦时代变革中影像艺术面临的挑战与机遇,锚定社会政治变迁、数智技术革新等关键因素促使影像艺术做出的调适转型,精准深度剖析当代影像艺术在逻辑架构、表达范式、美学范式层面的变与不变特质,探讨影像艺术在此调适动态过程中持续拓展边界,创新表达手法,塑造独特美学风格,精准映照时代精神内涵,强力推动艺术创新发展的新浪潮。
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李道新教授作了题为“基于大数据与AI驱动的中国电影知识体系构建”的发言,分享了依托国家社科重大招标项目所构建的中国电影知识体系平台构建的标志成果——基于大数据与AI 的中国电影知识体系平台(CCKS)建设。李道新教授团队以高质量数据资源集成与自主性知识体系打造为核心目标,在影人年谱精编、计量电影学创新等多领域实现重大突破。通过精心组织知识社群、高效开发智能工具、匠心创建共享平台、广泛开展国际合作与学术交流,深度整合各方资源、培育专业人才、创新研究方法,为电影学术繁荣与产业升级筑牢坚实支撑,显著提升中国电影国际话语权与全球影响力,引领电影知识体系数字化转型革新征程。
中国艺术研究院原副院长贾磊磊研究员在题为“中国电影美学体系的建构问题”的发言中指出,中国电影美学体系的理论建构不仅仅是讨论电影艺术的特质或评论具体影片的美学风格,而是将电影的本质属性提升到学科建构的层面,进行深入的电影理论研究。要在中国传统美学的平行线上,确立属于自己的电影本体概念——包括光影、影戏与影意三个相互关联的核心概念。他认为,中国电影美学体系的建构,可以为中国动画学领域的知识生产提供有效镜鉴。
本次论坛达成了预期效果,取得了圆满成功。(通讯员:倪和平)
来源:未来网高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