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扇窗一道墙,两种命运:一场实验揭露电动车火灾的AB面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20 07:13 1

摘要:为了让实验更加真实可信,实验选址一栋待拆迁的三层民居,在一楼停放2辆正在充电的电动自行车,周围堆放衣物、被褥等常见易燃物,模拟家庭常见充电场景。

一道火花炸响,浓烟猛然腾起——

你以为它只是通勤工具

却可能在5分钟内

将你推入生死边缘

是顺利逃生,还是被困火场?

一扇窗、一道墙

隔开的或许是两种命运

安全,从来不是侥幸之事

(实验现场图)

实验准备

为了让实验更加真实可信,实验选址一栋待拆迁的三层民居,在一楼停放2辆正在充电的电动自行车,周围堆放衣物、被褥等常见易燃物,模拟家庭常见充电场景。

同时,在一二楼通道处砌筑实体墙,测试其对烟气的阻隔效果。

(实验现场图)

实验一:

家中充电起火有多危险?

实验模拟电动自行车电池充电时发生短路,仅10秒就有白烟迅速冒出。

10秒

互联烟感报警器发出尖锐警报;

1分钟

车辆进入猛烈燃烧阶段,并引燃旁边另一辆电动自行车;

3分钟

两辆车完全被火焰吞没,火势迅速蔓延至周边易燃可燃物;

整个建筑被黑烟笼罩,身处现场即便戴着口罩也能闻到一股浓重的橡胶烧焦的刺鼻气味;

5分钟

两辆车都被烧毁,仅剩焦黑车架。

实验结果

当电动自行车在室内充电时发生电池短路时,起火速度快,火势蔓延迅速并伴有大量浓烟。此时若试图穿越楼梯间贸然逃生,会大量吸入高温有毒烟气,极易导致呼吸道灼伤甚至窒息,严重威胁生命

实验二:

防盗窗:逃生路上的“拦路虎”?

假如你的电动自行车在室内充电时突然起火,而你被困在二楼,窗户还装有防盗窗——这会对逃生和救援造成多大阻碍?

实验二就模拟了人员被困二楼装有防盗窗的房间,此时消防员需先破拆防盗窗,才能实施救援。

实验结果

本次破拆对象为常见的镀锌铁方管防盗窗。最终,破拆出一个成人可通行的出口,用时约1分30秒

结果看似不长,但在真实的救援现场中火势千变万化,消防员需携带装备、高空作业,救援分秒必争,全封闭防盗窗将极大延误救援。

消防建议:请大家拆除全封闭防盗窗,如必须安装,请设置不小于1m×1m的逃生口并保证常开。

实验三:

“硬隔离”:一墙之隔,两个世界

本次实验前期,我们已用实体墙封堵一二层通道。

电动自行车起火后,整层楼迅速被黑烟笼罩。

然而,因实体墙的有效阻隔,楼梯间几乎没有烟雾侵入。

实验结果

一道实体墙,可有效阻止火势蔓延和烟气扩散,为人员逃生争取宝贵时间。防火“硬隔离”,是实现“火不蔓延、烟不窜入、人可逃生”的关键措施

无论是防盗窗的阻碍

还是实体墙的保护

根本之道

仍是杜绝电动自行车进楼入户

请大家牢记这七个“严禁”

杜绝火患

从你我开始

电动自行车安全管理七个“严禁”

1.严禁购买不合格电动自行车及配件。不合格、非标或超标的电动自行车、电池、电线、充电器,会增加火灾风险。

2.严禁擅自改装。擅自改装电池、加装音响、照明等,容易造成线路超负荷引发火灾。

3.严禁不按规定停放严禁在未落实防火分隔、监护等防范措施的住房、地下车库和地下室、半地下室内停放电动自行车。

4.严禁在非规定区域充电。严禁在人员密集场所和住宅建筑物的公共门厅、疏散通道、楼梯间、架空层、安全出口等公共区域充电,不能将电池带回家充电。

5.严禁“飞线充电”。严禁采用私拉电线、乱装插座等不符合消防技术标准和管理规定的方式为电动自行车充电。

6.严禁在易燃品附近充电。电动自行车充电要远离易燃可燃材料搭建的电动自行车停放场所和易燃易爆物品。

7.严禁长时间充电。车辆应避免充电时间过长,整夜充电且无人看管,一旦电池、电线等出现问题,极易引发火灾。

来源:江南水乡生活见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