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辅助化疗:“新辅助”指的是“主要治疗之前进行的”,“化疗”就是化学药物治疗。
现在乳腺癌都比较流行做新辅助治疗。那么我们乳腺癌为什么要进行修复化疗呢?
首先,我们拆解一下这个词:
新辅助化疗:“新辅助”指的是“主要治疗之前进行的”,“化疗”就是化学药物治疗。
所以,它的意思就是:在乳腺癌的主要治疗(通常是手术)之前,先进行的化疗。
传统模式是:先手术,后化疗。
新辅助模式是:先化疗,后手术。
那么,为什么医生要选择这种“反着来”的模式呢?主要有以下几个非常重要的原因:
1. 为了把“大肿瘤”变成“小肿瘤”,让不能手术的患者获得手术机会
场景:有些患者确诊时,肿瘤体积非常大,或者已经紧紧地粘住了胸壁、皮肤等,无法直接通过手术干净地切除。
作用:先进行化疗,相当于“先头部队”去攻击和缩小肿瘤。如果化疗有效,肿瘤会明显变小,原本不能手术的就变成了可以手术的。这为患者打开了根治的大门。
2. 为了把“只能全切”变成“可以保乳”,提高生活质量
场景:有些患者的肿瘤虽然不算巨大,但相对于乳房体积来说偏大,如果直接手术,需要将整个乳房切除(全切)。
作用:先化疗使肿瘤缩小后,可能只需要做一个小范围的切除(保乳手术)就能达到同样的效果。这对于患者术后的心理和生活质量是非常重要的。
3. 这是一个宝贵的“药效试金石”,看哪种化疗方案对患者有效
场景:化疗药物不是对每个人都100%有效的。如果先手术,术后再化疗,我们无法直观地看到化疗药到底起没起作用。
作用:先化疗相当于一次“实战测试”。医生可以直接通过影像学检查(B超、磁共振)和体检,观察肿瘤在化疗后是缩小了、没变化还是增大了。
如果明显缩小:太好了!说明这个化疗方案对你非常有效,术后继续用这个方案心里就有底了。
如果没变化甚至变大:也很重要!这说明这个方案可能无效,医生可以在手术后及时更换其他药物方案,避免无效治疗和副作用。
4. 及早控制全身的微小转移灶
核心思想:乳腺癌从一开始就可能不仅仅是一个局部疾病,有些癌细胞可能很早就偷偷跑到了身体其他地方(如血液、骨髓),只是太小无法被发现,这些叫“微小转移灶”。
作用:手术只能解决乳房局部的肿瘤,解决不了这些“逃跑”的癌细胞。新辅助化疗可以更早地、在手术前就开始全身性地清除这些潜在的敌人,降低未来复发转移的风险。
5. 根据化疗后的结果,指导后续精准治疗
一个关键指标:pCR
经过新辅助化疗后,有些幸运的患者在手术切除的组织里已经完全找不到活的癌细胞了,这种情况被称为“病理学完全缓解”(pCR)。
pCR是一个非常好的信号,尤其在某些亚型的乳腺癌(如HER2阳性、三阴性)中,意味着预后非常好,复发风险很低。
对于没有达到pCR的患者,这个信息也同样宝贵。医生就知道需要加强术后治疗,比如更换或增加其他药物(如卡培他滨对于三阴性乳腺癌,或T-DM1对于HER2阳性乳腺癌),来进一步降低风险。
总结一下,新辅助化疗就像一场战争的“战略轰炸”阶段:
1. 炸毁主要堡垒(缩小原发肿瘤)。
2. 清扫外围小股敌人(清除微小转移灶)。
3. 测试敌方对我方武器的反应(评估化疗敏感性)。
4. 根据轰炸效果,决定下一步的地面部队(手术)和后续清剿(术后治疗) 计划。
需要注意的是:并非所有乳腺癌患者都需要做新辅助化疗。它主要适用于:
肿瘤较大,>5cm。
腋窝有淋巴结转移
某些特定亚型(如HER2阳性型、三阴性乳腺癌)的患者。
最终是否采用这种方案,需要肿瘤科医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肿瘤大小、类型、分期、年龄、身体状况等)进行全面评估后决定。
希望这个解释对您有帮助!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治疗策略,是现代乳腺癌个体化、精准化治疗的体现。
来源:肿瘤科主任李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