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南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多元路径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4-17 07:17 1

摘要:中医药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医药文化的传承发展,明确提出“着力推动中医药振兴发展”,并从国家战略的高度对中医药发展进行全面谋划和系统部署,明确了新形势下发展中医药事业的指导思想和目标

□吴晓斐

中医药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医药文化的传承发展,明确提出“着力推动中医药振兴发展”,并从国家战略的高度对中医药发展进行全面谋划和系统部署,明确了新形势下发展中医药事业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为推动中医药振兴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我们要以高度文化自信推动中医药振兴发展,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

岭南是南药的发源地之一,现今南药的演化均与其有关。唐末五代李珣世业香药,游历岭南,总结了岭南地方药材和经海路输入的外来药材,著有《海药本草》;清初何谏所著《生草药性备要》为岭南中草药专著;清代屈大均在《广东新语》一书中记载的“戒在任官吏、不得私市南药”,是“南药”一词最早的文字记载。

在广东,南药具有浓厚的历史传统文化积淀,但近年来品牌的影响力却逐渐减弱,这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首先,目前南药的种植比较分散,未能形成规模化种植。一些地方没有中药材种植行业管理组织或协会,导致南药种植处于一种分散、无组织状态,市场缺乏监管。中药材市场供求变化价格波动很大。近几年,一些地方发展扶持项目,种植佛手、山银花等南药,但因为市场信息不畅、管理不善、没有实施订单种植等原因导致项目失败,严重挫伤农民种植南药的积极性。其次,山区农民要上规模种植南药,缺少资金是困扰他们的一大原因。由于政府扶持政策不足,金融信贷支持有限,普通农户缺乏种植资金,这也制约着南药种植业的规模发展。再次,一些地方缺乏中药专业合作社和龙头企业等引领作用,中药材产品市场竞争力还不够强,产业整体质量体系仍有待提升。对此,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三方面精准施策、做大做强广东南药产业。

以党建引领统筹南药产业规模化发展。发展南药产业需要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因地制宜进行合理的统筹规划,创新体制机制,实现土地、人员、资源等生产要素的合理规划与配置。打造南药产业园需要发挥党建引领的作用。广东一些乡镇一直以来有种植南药的历史和基础,动员村民把连片耕地大面积流转起来,发挥其最大的效益,需要党委、政府瞄准南药经济进行科学谋划。如实施“一三产联动,二产提升”的发展策略,以党建引领为抓手,发挥领头雁作用,推行“党组织+企业”的模式。此外,在推动土地成功流转的基础上,要紧盯市场需求和未来收益,谋划部署南药产业园中南药种植的品类,在大力推动南药传统种植规模化的基础上,引进具有南药深加工资质的农业企业,推广种植受市场欢迎的品种。第三,要逐步完善南药种植产业规模、标准化建设,打造南药品牌,形成良好的发展氛围,推动人口就业、助力乡村振兴和产业高质量发展。

以金融赋能助推南药产业高质量发展。南药的产业化发展是未来发展的大趋势,金融赋能则能够为南药的产业化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首先,金融助推南药产业格局的形成。针对和全省“一核一带一区”相对应的中医药产业区域发展格局,金融机构重点扶持发展以广东名优中成药、现代中药饮片、中药大健康产品生产为主导的现代中药制造业,打造区域特色鲜明、优势互补、协同联动的南药产业格局。通过支持龙头企业科技创新,推动现代农业园项目和种植基地建设,引导企业针对道地中药材开发出制剂、香料、饮料茶饮等多元化品牌产品。其次,金融赋能康养旅游助推南药品牌发展。运用“公司+农户+体验馆”模式,金融机构支持企业把南药种植与医药大健康旅游、中医药生态养生融为一体。游客可在参观南药展示体验中心、博物馆时,同步体验药疗、刺疗等传统手艺。2016年,广东在全国率先遴选出第一批受保护的八种岭南中药材,又称“岭南八味”。结合“岭南八味”清单,金融机构可以扶持企业对中药材种植、炮制、饮片等工艺进行升级更新,培育出一批“粤字号”中药材,助推道地南药产量破新高。再次,金融助推南药种植的高质量发展。要充分发挥金融润滑剂作用,助推南药种植的规模化发展。通过主动联络地方村社、南药企业,扶持产业带动山区南药种植,将扩大农民就业、南药增产增收与打通药材种植、收购、销售节点工作串联起来,推动“产购销”一体化发展。此外,金融产品还可以助力开荒复垦。山区南药种植企业及农户缺少有效担保物、增信困难,可与县乡村振兴信贷风险补偿金领导小组联手签订项目合作协议,运用项目模式支持开垦复耕土地用于南药种植,通过合作社向种植户开展“优质种苗、优惠价格、无偿技术指导、保底收购”等活动,保障南药种植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培育南药产业地理标志品牌建设。发展地理标志农产品是推动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的重要举措。地方政府要进行高位谋划,强化统筹部署,构建起政府主导、部门协同、企业主体、行业协会参与的工作格局,全方位健全地理标志培育、运用和保护工作机制,激发地理标志申请、运用和保护内生动力。中草药资源丰富的大县可立足区域资源禀赋,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中草药产业,积极培育地理标志品牌产品,同时多元开拓地理标志产业市场,在顶层设计、品质保障、文旅协同、市场认知等方面多管齐下,激活乡村振兴新引擎。

首先,地方政府在顶层设计方面要发挥重要作用。政府要把握地方南药发展情况,提前布局,着力打造和发展壮大南药全产业链,积极培育地理标志品牌商标,推动南药成为富民兴村的良方。其次,在品质保障方面,生产标准不统一、品质不达标、产地追溯难等仍是地理标志质量管理面临的难题。为破解难题,要建立健全地理标志产品标准体系、检验检测体系和产地溯源体系。可依托协会、科研院所等,制定标准,建立实施市级地方标准,让标准化生产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再次,注重文旅协同发展。充分发挥地理标志品牌效应,探索“地理标志+”发展模式,加快产业链条有效衔接、互补和延伸,促进地理标志产业与生态旅游、文化创意、电子商务等行业领域融合发展,不断提升地理标志品牌影响力。最后,通过媒体传播加强市场推广。创新宣传推介方式,通过举办文化节等活动,积极参加商标品牌节、农产品交易会、绿色食品博览会等对接活动,多元化推广南药地理标志产品,推动地理标志产品“出圈”。要以故事为核心,讲好品牌故事。采取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相结合、线上传播和线下推广相结合的方式,深入挖掘地理标志产品历史文化内涵,通过制作纪录片、线上直播、举办新农人会客厅活动等,讲好南药地理标志品牌故事。

(作者系广州航海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注: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一般项目(22YJA710043)阶段性成果

来源:新浪财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