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子游对曰。昔者。偃也闻诸夫子曰。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戏之耳。】
【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子游对曰。昔者。偃也闻诸夫子曰。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戏之耳。】
因果伦常 和谐天下
净宗十二祖彻悟禅师说,“善谈心性者,必不弃离于因果”,如果一个人很善谈心性、大道,他所讲的肯定不离开因果,“深信因果者,终必大明乎心性”,深信因果的人,只要能信到底,信到起心动念都有因果,都不敢乱来,这叫“深信”,“终必大明乎心性”,他就一定能够明心见性,换句话说,他能变成上智之人,从下愚也能提到上智。所以,“因果的道理”很好,我们要把“伦理道德的教育融在因果中讲”。
《弟子规》就是讲“伦理道德”,怎么讲最有效?结合因果,讲案例、讲故事。譬如“父母呼,应勿缓”,如果我们做到了,会有什么果报;如果做不到,又会有什么果报。最好是举现代的案例,一听就有震动,就知道真的要这么做,才能真正生起孝顺心。《弟子规》不是什么高深的大道,但是每个人都能得受用。对于小人,也就是没有什么大志向的一般民众,他们学了之后就能“易使”。“易使”是因为他有恭顺心,他能在家孝顺父母,在外就能尊重领导,遵守国家的政策法令。
我们听到这里,有人可能就会问,“圣贤道理”是不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是不是统治阶级用来愚弄百姓的工具?我们小时候也接受过这种言论的熏习,所以不少人有这种观念,认为不能学《论语》,它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一个工具。我们听到这些话,不能够不假思索地就认同,把古圣先贤的道理打翻在地。我们要静静地想一想,一个社会、一个国家,是不是应该有条不紊,上下和谐,还是应该各自为政,互相斗争、抗争?国家的政令,地方政府就是不执行;国家领导人说的话,人民都不遵从,都是自己说了算,这种社会就会成为什么样的状况?天下大乱。大家就会不断地斗争,谁斗赢了,就听谁的,最后变成强权政治、霸权主义。所以,一个国家必须要有条理,必须上下等级分明。
臣民一定要服从君主的领导,如果不服从,天下就大乱了。天下乱了,社会怎么和谐?上下怎么相安?既然我们希望上下相安、社会和谐,就需要教育,这不仅仅是为统治阶级服务,也是为被统治阶级服务。要知道,一旦有斗争或战争,最受伤害的不是统治阶级,是被统治阶级,是普通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是最无辜的。老百姓最希望的就是和谐、和平,不希望有动乱,不希望有战争。
“教民最重要的”是“以孝顺之道”,人能够孝顺自己的父母,才能够敬顺自己的领导。一个家庭里,如果没有伦理道德的教育,家庭就会不和,所以现在有很多父子不和、兄弟反目,相争上法庭等,甚至父杀子、子弑父的这种事情。难道我们希望这种现象越来越多吗?这样的社会好吗?当然不好,所以要回归到“传统伦理道德的教育上”,而最基础的教育就是《弟子规》。
一个不孝的人,他的心是不安的,为什么?违背了他的自性,他会生活在烦恼痛苦当中。如果一个人真有孝顺心,他能孝顺长辈,这就是符合性德,他就会非常幸福、非常快乐。
在汤池镇听说过一个13岁的初一女孩子,在没学《弟子规》之前,她悖逆父母,总跟父母吵架,甚至离家出走。学了《弟子规》以后,她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改过自新,回家给父母做了一桌饭菜,请父母享用,父母吃完饭后,她又收拾碗筷,然后给父母端上一盆热水洗脚。当天晚上,她在自己的日记里说,那天的她是最幸福的。
为什么幸福?因为她顺着自己的自性,不再抗逆自性,“幸福快乐”是“随顺自性而来的”。但是,这个大道理一般人很难懂,所以就直接告诉他,做人要孝顺父母,孝顺父母就有好处,自己会体验到的。对于一个13岁的小孩,她不懂自性,不懂宇宙一体,也不用跟她讲这些,她只要孝顺父母,她就体验到了。所以,“学习伦理道德之后,人心就和顺了”,对她的父母来讲,她能够“易使“,将来走入社会,她的领导也会喜欢她、重用她,因为她能敬顺尊长。所以,“伦理道德”需要去弘扬。
“真正的大道”是“讲宇宙人生的真相”,佛法里讲得最究竟圆满。大道要入世,该怎么教导社会大众?儒家讲得非常具体,“五伦、五常、四维、八德、十义”,任何人学了,都会不一样。英国历史学家汤恩比博士在20世纪70年代时就说了,“要解决二十一世纪的社会问题,唯有靠中国的孔孟学说和大乘佛法”。孔孟学说和大乘佛法讲的就是道,当然也包括道家,儒释道三家是一体,同源同根。古人有所谓,“以佛治心,以道治身,以儒治世”,这就是“大学之道”讲的“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所以,佛道儒三家要合在一起学,共同来弘扬。
李炳南老先生引孔安国的批注说,“道,谓礼乐也”,“礼乐”是“道”,但是,“道”不仅仅只是礼乐,“礼乐”只是“道”的一种表现形式。通过“礼乐的修为”,可以去“悟道、证道”。“乐以和人,人和则易使”,“音乐”能使人的性情得以调和,一个人的自心和谐了,身心就和谐;身心和谐了,家庭就和谐;家庭和谐了,团体乃至社会、国家就能和谐,最后达到世界和谐。这就是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大学之道。
平天下的平是和平,天下和平。靠什么?就靠“礼乐教化之道”。君子学了礼乐,就懂得了用礼乐治世,管理团体、管理国家,能使团体和睦、国家和谐,这是爱人的表现。小人,是指一般的老百姓,学了礼乐之道后,他能够得到幸福、快乐,对于君子的爱民政策,也一定能非常拥护,这叫“易使”。
我们国家现在希望能够推动和谐社会、和谐世界,要靠什么?靠礼乐之教。从哪里教起?最好是从《弟子规》教起,《弟子规》是最基本的礼。我们现在看到,政府确实对这方面很关注,各级政府都在推动传统文化,积极地举办传统文化论坛,造成了很大的社会影响力。《孝经》说,“教民亲爱,莫善于孝”,教导大家相亲相爱、和谐共处,所谓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就是围绕着《弟子规》《孝经》这些最基本的道理去教导民众,真的引起了很大的反响。
来源:邱学斌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