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951年6月11日,合肥市西门街“碧水驿馆”来了一个旅客,此人名叫谢国运,自称前来合肥办理粮行业务。
1951年6月11日,合肥市西门街“碧水驿馆”来了一个旅客,此人名叫谢国运,自称前来合肥办理粮行业务。
“碧水驿馆”的老板姓章,土生土长的本地人。他按照客人要求,在后院给其开了一个单间。
旅馆后院外有个水泊,面积不大,水深两三米左右,人称“龙潭”。“龙潭”上有一座简单的竹桥,直通旅馆后门。
6月11日,谢国运入住后,放下行李就出门办事去了,天黑时分才回来。
第三天,有两个男子来访,三人喝茶聊天,然后一起出去晚饭。
这一走,谢国运再也没能返回“碧水驿馆”,一桩扑朔迷离的谋杀案,由此拉开了帷幕!
谢国运的尸体,是6月14日午后被几个捕虾的少年发现的。
老板章翊斐吓得瑟瑟发抖,立刻报了警,警员张楚一带着实习生小丁来到旅馆。
初步判断,谢国运是从竹桥上掉落水里的,可以定性为一起意外事故。
可是在检查遗物的时候,警员张楚却发现了异常:谢国运的行李里,有一封只写了一个开头的检举信!
信上写着:“合肥市公安局领导:敝人现检举长期隐藏于合肥之惯匪黄世斌……”
这封有头无尾的举报信引起了警方的高度重视,因为被举报的黄世斌,和他的兄弟黄世升,乃是皖南一带大名鼎鼎的悍匪兄弟。
合肥市公安局觉得谢国运之死并不简单,立即进行立案调查,专案组由叶超然、冯继竹、张楚一等经验丰富的老刑警组成。
法医解剖遗体后,发现谢国运的确是溺水而亡,但是生前曾喝过高度烈酒。
调查人员推测,如果谢国运的死不是意外,那么不排除有人趁他醉酒之际,扶他过桥,然后故意松手让其跌落水潭,溺毙而亡。
可是谢国运和黄世斌究竟是何关系?他又怎会知道黄世斌的下落呢?
就在警方摸不着头脑的时候,旅馆老板章翊斐跑来提供了一条重要线索——谢国运死亡当天,是去“仁心斋”吃的晚饭。
仁心斋老板姓王。
据王老板说,当晚谢国运带着两个人来吃饭,其中一人是他的妹夫穆老五。穆老五是帮会人士,开了一家棺材铺,当晚就是他请客。
叶超然追问细节:“他们三人喝了酒吗?”
王老板很肯定地回答:“没有。”
叶超然不由得觉得奇怪,既然谢国运没喝酒,那胃里的酒精残留物是哪里来的?难道他还吃了第二顿饭?
看来,只有找穆老五问问了。
黄昏时分,冯继竹、叶超然、张楚一共同前往“穆记棺材店”。
穆老五眼看有警察找上门来,吓了一大跳。
很快,他就被带到了公安局。
可是一通审问下来,此人竟对谢国运已死之事毫不知情。
不过,穆老五爆出了一个让所有人都意想不到的猛料——谢国运,竟然就是一直被通缉的惯匪黄世升!
前面说过,穆老五在江湖上也算小有名气,他和活跃在鄂豫皖交界处的惯匪黄世升、黄世斌打过交道,还曾借过两兄弟一笔款项。
然而这笔钱如泥牛入海,一去不回。解放后,穆老五就死了心,做好了再也要不回账的准备,只能自我安慰消财免灾。
谁知1951年6月,黄世升居然来合肥了!他化名“谢国运”,下榻于“碧水驿馆”,还主动约穆老五来旅馆见面。
6月13日,穆老五带着店里的伙计万利生到了“碧水驿馆”。
一见面,黄世升就为自己拖欠款项多年的事情道歉,还爽快地拿出一条“小黄鱼”:“这次连本带利一起还了。”
穆老五心情很好,本来都没打算要回来的钱,居然回来了这就跟天上掉了似的,于是便提出他做东,大家一起到“仁心斋”吃一顿。吃完,他们就散伙各自回家了。
根据穆老五提供的线索,专案组找到了万利生了解情况,他的口供和穆老五基本一致,如此看来,黄世升之死的确与他们无关。
这样一来,线索就断了。
可是此时,负责打捞龙潭的警员有了新发现。
02 神秘纸币在潭中,警员在淤泥上找到了来一个皮夹子,从夹层里找到了几张旧币,所幸没有被水打湿。其中一张一万元的纸币(旧币)上,发现有几个字:三(1)班苗小草。
笔迹显得稚嫩,像是小孩子写的。
专案组全体出动,走遍了市内所有小学,一方折腾后,终于查到了这个苗小草——她是“鸿仁小学”三年级的一名女生,那张一万元钞票是她的学费。
据鸿仁小学的苏校长说,学校财政紧张,经常拖欠老师工资。苗小草家境贫穷,是最后一个交学费的,所以她印象特别深刻。
在收到苗小草的学费后,苏校长就直接当工资,发给了她们的班主任刘翠婷老师。
据刘老师说,领工资那天刚好是她母亲的生日。
她去菜场买菜的时候,把那张有苗小草名字的钞票花在了一个卤肉店里。
卤肉店是个夫妻小店,老板姓史,老史与妻子还记得刘老师拿一万钞票来买肉的事情,因为他们的孩子也在那个小学读书。
张楚一赶忙问:“那张钞票后来去哪里了呢?”
老史低头想了很久,才想起来:“找给一个外地口音的顾客了。”
据老史说,那天来吃饭的客人很少,快打烊时来了两个男子。两人点了很多酒菜,总共花了12000多,最后拿出一张五万元的钞票买单。
老史就把刘老师那里收来的一万元纸币找了给客人。
张楚一又问:“那两个人客人长啥样?”
老史说:“一个四十几岁,很高很壮,脸上有道短疤;另一个络腮胡,脸圆圆的。”
张楚一一听,就知道脸上有道短疤的人正是死去的黄世升。
那么和他一起吃饭的人是谁呢?
这时候,老史的妻子想起来一件事,她说:络腮胡子喝酒喝得上头,就脱下上衣散热,胸口有一个明显的三角刺青。
专案组立刻来了兴趣。
这个三角刺青,该不会是某个帮派的标志吧?要查这种事,看来不得不去找从前的帮派人士了。
叶超然想起来自己有个绰号“阮老鳖”的眼线,长期混迹在各种码头,三教九流、各路帮会政党都有朋友。
他立刻派去找阮老鳖了解情况。
阮老鳖不愧是老江湖,一听三角刺青,就脱口而出:“这是三角禅堂的会标。不过,这个帮会抗战后就解散了啊。”
原来,“三角禅堂”是皖地帮会之一,养了很多职业杀手,每个杀手胸口都会纹一个三角图案,靠暗杀闻名江湖。
可是后来局势变化,“三角禅堂”也没落了,堂下的那些杀手,都各奔东西,自谋生路。
叶超然听完老阮一番话,觉得事情有些眉目了。
专案组推测了一下案情:黄世升自杀和意外的可能性已经排除。那个络腮胡子是职业杀手出身,是否是其受雇于人杀死黄世升呢?
可是也有人提出了不同意见:黄世升罪大恶极,本来就是通缉犯。要杀他,直接往公安局送一封举报信不就行了?为什么要如此大费周章呢?
就在双方争论不休的时候,组长叶超然忽然灵光一现——这个买凶杀人的人,该不会就是死者黄世升的弟弟黄世斌吧?
之前搜查黄世升的遗物时,就发现了他写的举报黄世斌的信。难道是这两兄弟在自相残杀?
此言一出,大家纷纷直呼很有可能。
03 千里追凶专案组决定兵分两路,一路前往原“三角禅堂”老窝芜湖,了解该组织的情况;另一路留在合肥,追查络腮胡子的情况。
6月28日下午,出发前往芜湖的刑警终于查到了“三角禅堂”其中一名成员解三娃的下落。
说来也巧,解三娃因为死性不改,和人斗殴,悲观尽量看守所。
冯继竹和小丁在看守所提审了解三娃。
好在,这一趟没白跑。
解三娃还真了解络腮胡子的情况。
据他说,络腮胡子真名冯抱壤,民国二十三年前后加入“三角禅堂”。按照堂里的规矩,成员互相之间是不能交流。所以解三娃对冯抱壤的其余情况也不了解,更不知道他接过什么活。
回到合肥后,叶超然主持了一次会议。
大家交流了一下现有的线索,一致认为现在最重要的线索就是冯抱壤。此人是敲开整个案件的一把关键钥匙。
可是一个隐藏在暗处的职业杀手,找他无异于大海捞针。
叶超然也是一筹莫展。
想来想去,他决定去看守所见一见那些解放后被关进来的混混、地痞、流氓。
这种“向江湖人查江湖事”的方式,在解放初非常常见,而这种做法还真有成效。
一个因为卖烟土被抓的流氓“老瘪三”,听说提供情报能减刑,立刻就嚷嚷着要举报。
冯继竹和叶超然很快在看守所提审了“老瘪三”。
据他说,自己早些年在合肥码头拜大哥,曾经和这个绰号“满天飞”的冯抱壤有过一面之缘。
那时候,他听说冯抱壤在合肥有个老相好,外号“花狐狸”,是个风尘女子。两人感情很好,曾经同居过。
“老瘪三”说,只要找到“花狐狸”,应该就能找到冯抱壤的下落。
专案组立刻开始着手调查。
解放后,大大小小的妓院被关闭,民政部门负责那些风尘女子的后续安排和改造。
叶超然、张楚一带着两拨人分头走访。
费尽周折后,6月27日上午,张楚一终于从一个改造后的妓女那里获得了关于“花狐狸”的信息。
“花狐狸”,四十二岁,蚌埠人氏,真名蒋小丽。
曹秀梅告诉刑警,她与蒋小丽的关系一向比较好,解放后,两人先后嫁了人。
但是蒋小丽嫁的人很奇怪,是一个临时认识的老头儿,比她大了二十几岁。
老头儿姓梁,是个鱼贩子。两人认识以后,还没见几面,就去民政局领了结婚证。
不过,蒋小丽的婚姻之维持了短短三个月。
一天夜里,老梁喝多了酒,突发中风,拉到医院抢救也没救回来。
就这样,蒋小丽沦为了寡妇。听说之后,她又不甘心老老实实过日子,重操旧业,做起了暗娼。
而当提到冯抱壤的时候,曹秀梅说自己没听过这个人,也不知道他和蒋小丽是什么关系。
叶超然下令,由张楚一和小丁对蒋小丽实施秘密监视。
蒋小丽在老城区租了两间平房,一个人居住。
她已经徐娘半老,即使当暗娼也接不到几个客人。张楚一盯了几天,也没发现什么可疑人员。
这样守株待兔,不知猴年马月才能等到冯抱壤。
专案组无奈之下,决定启用一个大胆的方案——打草惊蛇。
简单来说,就是先派曹秀梅前往蒋小丽那里刺探一下,故意提到警方已经获得冯抱壤的信息。蒋小丽如果害怕老情人出事,一定会上门通风报信。只要尾随其后,说不定能有意外收获。
这个计划果然有效。
曹秀梅稍微在蒋小丽面前透露了一点风声,蒋小丽就坐不住了。
黄昏时分,她匆匆出门,拦下一辆三轮车离开了家。
而她根本想不到,刑警正骑车跟在她后面。
到了目的地以后,蒋小丽下了车,走进一幢看起来还算精致的小宅院。
叶超然坐在局里指挥。
他下令,张楚一和小丁继续监视,如果蒋小丽单独离开小宅院,则由小丁跟踪;冯抱壤离开的话,不管是独自一人还是与蒋小丽一起,都须三人一起跟上去。
叶超然强调:冯抱壤是职业杀手,不到万不得己,不可擅自抓捕。
此时,在小宅院门口盯梢的张楚一和小丁听到里面似乎传来了争吵声。
蒋小丽哭着说:“我认识你这么多年,你总是来无去无踪。解放后又突然消失了这么久,害我嫁给那个老不死的受罪……”
有个男的声音安慰她。
蒋小丽平静下来后,就劝男人尽早搬走,此地不宜久留。男人表示同意,还让蒋小丽赶紧物色一下合适的房子。
小丁一看蒋小丽单独出来了,就立刻跟了上去。
叶超然听了张楚一的汇报后,认为冯抱壤应该是藏匿于小宅院内,决定晚上采取抓捕行动。
到了六点左右,蒋小丽被警方控制住了。
天黑后,抓捕行动开始了。
可是,等专案组冲进小宅院后,却发现扑了个空!
原来,蒋小丽来过以后,冯抱壤就意识到危险,从后墙溜之大吉了。
04 新的死者6月30日上午,专案组开会,商量如何抓捕冯抱壤,可会还没开完,专案组就获得了一个惊人的消息:鼓楼街的一口水井里发现疑似冯抱壤的尸体!
市局随即指派法医赶到现场。
经过解剖,法医认定死者是以单刃匕首从背后刺入心脏,一刀毙命。
根据现场勘查,水井不是第一案发现场,尸体应该是从别的地方搬来的。
经过蒋小丽辨认,死者正是被通缉的冯抱壤!
他在逃亡途中,莫名其妙被杀死了。
是谁杀了他?
专案组走访了附近居民,询问案发当晚有无可以事情发生。
一个住在水井旁的独居老人反映说,自己在昨晚12点左右,听到路上响起了轻微的“吱吱嘎嘎”声,像是有人推着木轮车走过,不一会儿,就听到“噗通”的声音,像是有什么东西掉进了水里。
如果老人没有听错,那就是凶手用类似拉板车的工具将尸体运送到水井附近,然后抛尸井中。
之前专案组曾推测,冯抱壤是一名职业杀手,不会平白无故冲黄世升下手,很有可能是受黄世斌雇佣。
他杀死黄世升之后,没有急着逃离合肥,而是一直东躲西藏,以至于最后一命呜呼。那么最有作案动机的,就是他昔日的雇主黄世斌。
如此看来,黄世斌很大可能是两起命案的幕后黑手。
那么,他现在躲在哪里呢?
就在专案组准备全城排查的时候,一个姓谭的米行老板跑到辖区派出所报案,说自家米行用来送货的一辆独轮木车丢了。
接警的民警一问,才知道他的米行刚好就在发现尸体的水井隔壁街。
这条线索立刻引起了专案组重视。
大家全体出动,以谭记米行为中心,在附近一带广撒网,到处打听有谁看到过那架丢失的独轮车。
7月1日下午,一个小孩子跑去和米行和谭老板告状,说自己曾经看到这一带有名的痴呆儿“傻大个”推着一辆木车在家门口经过。
“傻大个“父母双亡,先天智商有缺陷,基本靠附近的居民施舍食物为生。
谭老板听了小孩子的报告以后,觉得一个傻子肯定不可能干出杀人抛尸的事情,背后绝对有人主使。
他是个很迷信的人,一想到自己用来做生意的车子居然让人拿来运尸体,就气不打一出来。
谭老板对指使“傻大个”偷车的人恨之入骨,巴不得比警察先找到他,狠狠打一顿。
他一气之下,居然没有汇报专案组,自己就把“傻大个”找来问话。
谭老板故意拿出很多零食,然后指了指门口的一辆独轮车,哄骗着问他:“有好吃的,推不推车?“
“傻大个”拼命往嘴里塞吃的,一边吃一边点头:“推。”
谭老板将他带到车子前,只见那傻子果然推起车就走。
谭老板跟在后面,一直走到不远处一家文具店门口,“傻大个”居然停了下来。
只见店里冲出一个中年妇女,急赤白脸道:“这傻子,又把车子推来了……”
这时,一个男的冲出来,急着打断了她的话:“你胡说些什么呀!进来!”
谭老板于赶紧跑到公安局向专案组报告:文具店老板有嫌疑!
05 真相大白当晚,文具店老板夫妇被捕。
在店里,法医提取到一点血迹。经检验,与死者冯抱壤相符。
在突击审讯后,文具店夫妇对雇佣冯抱壤杀死黄世升,然后又将冯抱壤灭口的事情供认不讳。
和之前专案组猜测的一样,文具店老板正是血债累累的惯匪黄世斌。
解放后,他躲藏在合肥,后来改名换姓开了家文具店,为了不被新政府发现甚至还结了婚。
黄世斌本以为可以安静度日。
可是他的亲兄弟黄世升不知从哪里获得了他的信息,突然上门,而且一开口就要借钱。
黄世斌为了稳住他,先给了他一条“小黄鱼”。
可没想到黄世升后来借口要做生意,胃口越来越大,借钱的金额一次比一次高,还威胁说不给钱就把他的下落举报给政府。
黄世斌出于自身安全考虑,不得不将亲兄弟灭口。
他知道原先大名鼎鼎的职业杀手冯抱壤也躲在合肥,就上门拜访,提出要和他做一回交易。
冯抱壤一口答应。
黄世斌知道黄世升这次来合肥,住在碧水驿馆。
6月13日晚,黄世升在“仁心斋”与穆老五、万利生喝酒,冯抱壤一直在暗中观察。等到黄世升与穆、万二人分手后,他就上前和黄世升打招呼,说是受黄世斌所托来送钱。
黄世升一听,没有起疑,还和他另外找了个地方喝酒。酒后,冯抱壤搀扶黄世升回旅馆,在经过龙潭小桥时,乘着夜黑人静将他推下了水潭。可是混乱中,他自己的皮夹子从口袋掉出,落入了水中。
而夹子里的那张纸币,最后成了锁定真凶的重要线索。
次日,冯抱壤跟黄世斌见面,拿到了佣金,之后一直躲藏在蒋小丽安排的屋子里。可他没想到,公安这么快就找上了门。
冯抱壤在慌乱之中逃离,无处可去,便去了文具店找黄世斌想办法。
黄世斌心狠手辣,决定斩草除根。
6月28日傍晚,他去发现谭记米行门口停着的独轮车,于是就利用“傻大个”将车子偷到手。
当晚,黄世斌将冯抱壤杀死,然后抛尸于鼓楼街水井。
至此,龙潭沉尸案终于水落石出,说到底,这是一起坏人自相残杀的引发的血案。
1951年9月,黄世斌被判处死刑,立即执行。
来源:温读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