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很多直播团队在考核主播时,总把 “表现力” 挂在嘴边,却从来没说清 “怎么判断表现力好坏”“哪里需要提升”。最后只能笼统地说 “你今天表现一般”,主播听完一头雾水,下次直播还是老样子。
很多直播团队在考核主播时,总把 “表现力” 挂在嘴边,却从来没说清 “怎么判断表现力好坏”“哪里需要提升”。最后只能笼统地说 “你今天表现一般”,主播听完一头雾水,下次直播还是老样子。
其实,考核主播表现力根本不用靠 “感觉”。我们团队在筛选和培养主播时,会用一个 “两重奏” 考核法,只通过简单的录屏调试,就能精准定位主播的问题 —— 是声音没感染力,还是肢体没张力?今天就把这个方法分享给你,帮你快速打造能 “抓观众、促转化” 的优质主播。
很多团队考核主播时,习惯 “声音 + 画面一起看”,比如坐在旁边看直播,或者事后完整回看录屏。但这种方式有个致命问题:信息太杂,容易忽略核心。
比如有的主播说话有气无力,但肢体动作很积极,你可能会被肢体吸引,没意识到 “声音没穿透性,留不住观众”;有的主播声音很有感染力,但全程站着不动像 “木头人”,你又可能被声音打动,没发现 “肢体没互动感,观众没代入感”。
到最后,你只能模糊地说 “表现力不够”,主播不知道从哪改,只能靠自己瞎琢磨,浪费时间不说,还可能越改越错。而我们的 “两重奏” 考核法,就是通过 “拆分信息”,把 “看不见的问题” 变 “看得见”。
我们考核主播时,会先让主播把完整直播过程录屏,然后分两遍审定 —— 不看复杂数据,只做简单调试,就能快速找到提升方向。
观众刷直播间时,第一秒接收到的往往是 “声音”。如果声音没感染力,哪怕画面再好看,观众也会立刻划走。所以第一遍考核,我们会盖住屏幕,只听声音,重点关注 3 个问题:
听到哪句话时,你有 “想买的冲动”?比如卖零食的主播,说 “这个饼干咬一口掉渣,奶香味特别浓”,比干巴巴说 “这个饼干很好吃” 更有穿透力;卖护肤品的主播,说 “熬夜后用它,第二天脸不黄不垮”,比 “这个护肤品效果好” 更能戳中需求。如果全程听下来,没有一句话让你有 “想买的感觉”,说明主播的 “产品卖点表达” 没到位,需要优化 “痛点 + 利益” 的话术结构。声音有没有 “起伏感”?有的主播全程一个声调,像 “念稿子”,观众听着容易犯困;而好的主播会在关键节点提声调,比如讲卖点时说 “重点来了!”,逼单时说 “只剩最后 5 单了!”。如果声音太平,说明 “情绪调动能力” 不足,需要练习 “重音和停顿”,比如在 “专属价”“限量” 等关键词上加重语气。有没有 “互动感”?比如主播说 “刚进来的姐妹扣 1,我看看有多少人需要”,比全程自说自话更有代入感。如果听下来像 “单人演讲”,说明 “互动话术” 没跟上,需要在直播中加入更多 “提问式表达”,让观众有 “被关注” 的感觉。这一步的核心是:声音能不能独立 “留住观众、打动观众”。如果盖屏听下来没感觉,哪怕画面再好,也要先优化声音表达。
声音留住观众后,画面就要负责 “让观众代入”。如果肢体没互动感,观众容易 “出戏”,哪怕声音再好,转化也会受影响。所以第二遍考核,我们会关掉声音,只看画面,重点关注 2 个问题:
肢体有没有 “互动感”?比如讲产品时,主播会不会拿起产品 “展示细节”(比如翻到成分表给观众看),会不会用手势 “强调重点”(比如伸出 3 根手指说 “3 个核心卖点”);互动时,会不会看向镜头 “眼神交流”,而不是盯着脚本或产品。如果全程站着不动,像 “背书”,说明 “肢体与观众的连接感” 不足,需要设计简单的 “展示动作”,比如拿产品时靠近镜头,互动时点头微笑。肢体有没有 “节奏感”?比如讲完一个卖点后,主播会不会停顿 1 秒,给观众 “消化时间”;逼单时,会不会加快手部动作(比如快速点小黄车),营造 “紧迫感”。如果肢体动作和内容脱节,比如讲 “限量” 时,手还是慢悠悠的,说明 “肢体与话术的配合度” 不够,需要练习 “动作与关键词的同步”,比如说到 “抓紧拍” 时,做 “点击” 的手势。这一步的核心是:画面能不能独立 “让观众代入、促进行动”。如果关声看画没感觉,就要从 “动作设计” 和 “眼神互动” 入手优化。
当然,光靠 “两重奏” 考核找到问题还不够,还要结合直播数据,把 “要改的点” 变 “具体的方案”。以前我们靠人工记录 “哪分钟声音没感染力、哪分钟肢体没互动”,耗时又容易漏;现在用飞瓜智投的 “话术分析” 和 “全场复盘” 功能,就能更高效地落地改进:比如通过 “话术分析”,可以拆解主播在不同时段的话术类型 —— 是 “产品介绍话术” 多,还是 “互动话术” 少?哪些话术对应的 “在线人数上涨”,哪些对应的 “在线人数下跌”,一目了然。再结合 “全场复盘” 的 “回放 + 数据趋势图”,能精准定位:比如 19:10-19:15 主播讲产品时,在线人数涨了,这时候可以回看画面,看当时的肢体动作是怎样的,声音是怎样的,把 “有效动作和话术” 记下来,让主播下次复用;而 19:30-19:35 主播自说自话时,在线人数跌了,再对比当时的声音和肢体,找到 “无效表达”,针对性调整。
不用复杂操作,只靠 “录屏 + 工具辅助”,就能把 “模糊的表现力问题”,变成 “具体的改进步骤”—— 主播知道改什么、怎么改,进步自然快。
很多人觉得 “主播表现力靠天赋”,但其实绝大多数优质主播,都是靠 “科学考核 + 针对性改进” 练出来的。你不用花大价钱请专业导师,只要掌握 “两重奏” 考核法,再用工具辅助复盘,就能快速找到主播的提升关键。
如果你的团队还在靠 “感觉” 考核主播,不妨从今天开始试试这个方法:让主播录屏,分两遍审定,再结合飞瓜智投的功能落地改进。相信用不了多久,你就能看到主播的表现力明显提升,直播间的留客率和转化率也会跟着涨。
如果不知道怎么用飞瓜智投做具体复盘,或者想要 “声音和肢体优化的话术模板”,可以在评论区打 “求模板”,我把我们团队常用的资料分享给你!
来源:朗煊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