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刚子”,有多“刚”?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19 20:22 3

摘要:“人大刚子”的成功,对于中国诸多高校来说,当下想要简单地复制也许不容易,但是它提供了一种新思路:高校的舆论管理、线上治校,或许可以多一种尝试。

“人大刚子”的成功,对于中国诸多高校来说,当下想要简单地复制也许不容易,但是它提供了一种新思路:高校的舆论管理、线上治校,或许可以多一种尝试。

文 | 王仲昀

近日,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张东刚开通社交媒体小红书账号,ID名为“人大刚子”。短短几天,“人大刚子”从起号就迅速成为“网红”。截至9月19日,不到半个月时间,“人大刚子”已经收获了9.7万粉丝,超过了人大小红书的官方账号。

自从起号以来,“人大刚子”账号的评论区,已成为学生向张东刚提出建议、反映意见的便捷渠道,而及时、直接的反馈也让“刚子”的形象变得非常接地气。学生和网友发现,校领导不仅如此有“活人感”,而且真能解决问题。

“人大刚子”的成功,对于中国诸多高校来说,当下想要简单地复制也许不容易,但是它提供了一种新思路:高校的舆论管理、线上治校,或许可以多一种尝试。

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张东刚,社交平台账号为“人大刚子”。图源:URC小浪花微信公众号

1

“刚子”,真的很“刚”

“人大刚子”为什么迅速涨粉、收获广大网友好评?“刚子”这称呼,自带网感,与其知名高校党委书记的身份,形成了一种鲜明的反差,很容易拉近与学生的距离。

当然,如果只是起名上讨巧,很难真正抵达人心。“人大刚子”的创新在于,一位大学党委书记,直接在社交平台开号、直接和网民对话,而且真正帮学生解决了问题。

有学子提出:“可以给通州校区的食堂增设新鲜面点和水果吗?”“人大刚子”回复:“刚问了餐饮中心,说地下一层有水果吧,他们还会不断改进,在用餐区放水果。”

很快,有学生发帖,表示在通州校区食堂吃到了果切。

有人大学生提出,希望提高博士生工资,“刚子”在评论区回复:“告诉同学们,今天下午我组织有关部门专题进行了研究,敬请期待!”

从“刚子”最近的回复来看,处理效率很高,问题几乎短时间内就得到解决,或取得进展。解决问题这一块,“刚子”真的很“刚”。

此外,一些迹象表明,“人大刚子”起号,直接与学生对话,并非一次临时起意的尝试,而是早有相关的实践。如果只是依赖校领导个人的热情,这种解决问题的模式很难长期维持。

据澎湃新闻报道,张东刚不仅自己“下场”入驻社交平台,还在人大校内工作群中建议:“请每部处长亮明身份、立马下场、及时回复、快速解决(问题)!”

有人大图书馆工作人员此前表示,张东刚曾在开会时说明,希望职能部门能够主动去了解学生需求并尽快回复。

据中国人民大学团委《青年人大》的官方账号,小红书账号“祚荣”,为中国人民大学餐饮服务中心副主任王祚荣的账号。早在2023年,他便通过小红书账号“祚荣”与师生互动,目前粉丝量已超两万。

“祚荣”会在账号中分享食堂新出的菜品,也会收集大家对食堂的建议。有学生告诉媒体,“食堂各种美食上新,都会通过社交媒体平台发布,之前有学生想吃鹅腿,他便启动了鹅腿研发工作”。

2

如何用好社交媒体?

“人大刚子”的走红,无疑给当下的高校管理者如何构建与师生的新型关系提供了一个鲜活的案例。

学生需要的不仅仅是更多的“刚子”,更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这过程中每一个环节的公开、透明与效率。其实高校一直不乏与学生沟通的途径,譬如校长信箱、领导热线、电子邮件、举报电话等,但上述途径显然没有社交媒体上的对话这般直接。

如今年轻的大学生,出生在互联网时代,几乎都是“互联网原住民”。他们对于社交媒体的熟练运用,为高校的日常治理提出了新挑战。无论好事或坏事,一旦经过社交媒体的传播,往往令舆论超乎意料。

就在9月15日,有网友发帖称,重庆理工大学两江校区6栋女生宿舍安排了男性留学生入住,引发关注。

可以看到,该网帖中的照片里有多名男性。发文者表示,女生们不理解把留学男生安排进两江6栋女生宿舍的操作,宿舍门口还挂有“女生宿舍,男生勿入”的牌子。

对此,9月16日重庆理工大学发布了相关通报。通报当中提到:

经查,2025年我校留学生规模增加,招收了37个国家的近三百名来华留学生。9月15日为我校2025级留学生报到日,自上午10时开始,陆续有留学生前来报到。因原定为2025级男留学生住宿点的16号学生公寓部分家具尚未到位,学校将当天陆续报到的男留学生30人临时安排于6号学生公寓2、3、4层暂住(此前该栋2、3、4层为空置房)。考虑到6号公寓5至8层为女生宿舍,学校在此期间实行了严格的电梯管控、专人值班、分层管理等相关措施。截至9月16日17时,学校已将6号公寓临时安排的男留学生全部安排入住到16号公寓。目前,学校教学秩序正常。

从这则通报看,学校当天面对意外状况的处理,事出有因,并非网友发帖后部分舆论猜测的那般“不堪”。

社交媒体时代,大学生们与高校管理方,再也不是“你说你的我做我的”这种格局。“人大刚子”账号的成功,启示其他高校应该有更接地气的互联网思维,充分了解青年学生需求。有学者期待,“刚子”带来的热度,能鼓励更多高校建立一个常态化、制度化的网络沟通新机制。

来源:新民周刊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