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看《喜剧之王单口季2》,莫只关注谁好笑,将进度条定格于“吐槽浓度”处,便会发觉翟佳宁夺冠并非爆冷,乃是观众以投票开展了一回集体出气之举。
看《喜剧之王单口季2》,莫只关注谁好笑,将进度条定格于“吐槽浓度”处,便会发觉翟佳宁夺冠并非爆冷,乃是观众以投票开展了一回集体出气之举。
别的舞台竭力让你落泪,他却将麦克风当作弹弓,啪啪地朝节目组、观众甚至自己人打去,打完还询问“爽不爽?”——爽那自然是爽的,所以票数就上去了。
为验证这个“爽感定律”,我连夜重刷总决赛
十二个人里,有九个在剖析自身:有辍学的、有变美的、有要报复前公司的……一个个故事都挺励志的,可观众好似被强迫喝鸡汤一般,笑不出来。
到翟佳宁上场,他一登上舞台,立马就拿导播间里的“黑暗剪辑”开起了玩笑,还模仿起观众打哈欠的模样,一下子就把现场的气氛给炒热。
那一刻我知晓众人并非来聆听人生哲理的,而是期望有人帮忙将憋了许久的那口恶气骂出来。
有人担忧“纯吐槽”或许会随意冒犯他人,不过节目现场的灯牌却亮得十分带劲。
缘由极简单,若冒犯处于“安全区”内便如同游乐园里的过山车,因知晓不会真的掉落,所以才敢大声呼喊。
翟佳宁把枪口指向“凌晨两点去录制”“领笑员随意拍灯”这类公共议题,仿佛替所有人向甲方提出质问,观众因而自然而然地站到他这一边;即便个人表白再真挚,也难以获得如此强烈的集体共鸣所带来的畅快感。
我闺蜜看完后言道:“可我依旧会被‘变美逆袭’所打动,”我反诘她:“你哭罢之后,可记得她讲了几个笑话,”她便愣住了——此即为问题之处。
刀锋向内的故事可使人们情绪得以舒缓,并非是让人记住笑点;吐槽将“情绪”径直化作“包袱”你在笑过之后还能同同事提及,二次传播之时又能再度发笑。
投票之时,比拼的是能否记住,而非谁最为可怜,因此吐槽之人必然能获胜。
这种偏好逐渐改变着我们的社交货币,以往聚会众人比惨,言“我加班至三点”是有颜面之事;当下谁率先道“我老板将KPI贴于冰箱上”,全场便会发笑,他即刻便拥有话语权了。
翟佳宁的那些段子就像舞台上的“嘴替”把私下里的梗变成公共段子,观众就跟着把票投给那个“替自己发声的人”,就跟给自己点赞似的,谁还会去管惨不惨。
莫以为吐槽便可轻易成功,边界感恰似隐形的裁判员
小北在吐槽“两点录制”时说“选手们都困得没什么精神头了”,还把工作人员扯了进来,本是冒犯的行为却成了所谓的共情;翟佳宁骂完观众后打了个哈欠,先自我调侃说“你们是不是在想着怎么还没结束”,也把自己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若安全措施未做到位,观众便难以安心大笑,否则真会发生意外状况。
可见“刀锋向外”并非盲目乱砍,而是如同精准的外科手术一般运用刀刃。
若节目明年持续将“吐槽票仓”扩大,会不会出现“比狠”内卷的情形?
参赛的选手为了突围,把私下里议论的八卦、圈内的隐情全都拿到台面上公开来说,观众早就听厌烦了;真正的当事人坐在台下,气得脸都青了,节目口碑很可能会因此受到影响。
喜剧需有能引人觉得有冒犯之处,但要把握好尺度,若吐槽从“为观众宣泄情绪”转为“为自身炒作热度”,这样爽感便会走样。
接着谈谈我们屏幕外的平常生活
在职场上,谁没有一肚子委屈?但多数人担心把关系弄僵,只能在心里默念“算了”。
舞台上有人替你撕的时候,你心里投射出的是自己的不甘心,因而投票给翟佳宁,仿佛是给那个“要是我自己也敢说就好了”的另一个自己打钱。
综艺将日常的压抑转化成灯光秀的模样,我们笑着来了一回“安全越轨”,第二天依旧得老老实实回到工作岗位,这才是真正暗藏的闪光点。
那我丝毫不担忧脱口秀会仅剩下吐槽,观众所期望的并非终日骂街,而是能够依次寻得情绪的出口。
若下一季,有位能将痛苦化作情书来书写的厉害之人登场,也可从众人里崭露头角。
毕竟我们喜爱的是“被理解”,形式能够变换着来;今日想骂人,明日想抱人,节目只要卡点,便可接住下一波心跳。
翟佳宁的胜利,意味着那部分“有发火想法”的人将想法予以了表达。
若让你抉择,同样是时长为五分钟的段子,你是情愿将伤口揭开以换取他人产生共鸣,还是会起身替众人拍桌子斥骂那些蠢货?
别急着作答,先思索一下:上回你在群里吐槽老板之后,收到了多少个“+1”。
那或许就是你会在投票器上按下的那个按键,节目好似镜子,映照出我们最想隐匿起来的真实需求。
最后总结而言:翟佳宁能夺冠,并非因其格外擅长搞笑,而是在那十分钟里,他恰好替我们说出了我们想要表达的话语。
下次节目莫只询问“谁最惨”,可换成询问“谁将我不敢言之说出来”,票型该是老模样。
来源:子夜观综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