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宁沉沦三年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4-13 21:45 2

摘要:4月10日,运动巨头安踏高歌猛进,宣布将以2.9亿美元全资收购德国知名户外品牌狼爪(Jack Wolfskin)。

4月10日,运动巨头安踏高歌猛进,宣布将以2.9亿美元全资收购德国知名户外品牌狼爪(Jack Wolfskin)。

而曾经力压安踏的李宁,却已悄然掉队。

据最新财报,李宁营收286.76亿元,同比增长3.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0.13亿元,同比下降5.5%。

实际上,李宁已经陷入营收增速连续三年下滑,且净利润增速连续两年为负的困境。

而安踏营收创新高达到708.26亿元,连续三年中国第一;净利润同比增长52.4%,达到155.96亿元 。

图源:AI

同在90年代初创业,李宁本来一直领先,直至2012年安踏营收反超李宁,从此一骑绝尘。

如今的安踏,已建立起品牌帝国:斐乐、始祖鸟、迪桑特、可隆、威尔胜、萨洛蒙……如今又将加入狼爪。

而李宁,大家熟悉的仍然是李宁,而子品牌李宁1990、李宁YOUNG、LNG等区分度模糊。

外有强敌,内有隐忧。

李宁集团执行董事、联席CEO钱炜在财报电话会上表示:

“2024年我们是稳健经营、夯实基础、务实发展,今年也是。但要说明的是,稳健不等于保守,我们是该攻的攻、该控的控、该调的调。”

但李宁对2025年的业绩预测是:全年收入同比持平,净利率为高单位数。这也是七年来李宁最低的盈利预期,2024年的净利率还有10.5%。

作为曾经有着优秀商业表现,以及极高知名度的国内运动品牌,李宁究竟怎么了?

01

李宁控调攻

细看财报,除了3.33亿元的香港总部账目价值减值,整体来看,李宁在稳健地收缩。

在店铺数量上,截至2024年底,李宁销售点净减少123个至6117个,其中直营门店减少201个。

更少的直营店和总店数,让零售业务相关费用减少1.04亿,使毛利率上升了0.2%。

在库存方面,李宁全渠道库销比维持在4个月,库存周转天数为64天,较行业平均水平快15天以上。

图源:李宁财报

在篮球品类,李宁选择收缩防守,零售流水下降了21%。

“其实这是我们主动控制的下降,进行有效的控货,把篮球的发货量有效控制,目的是提升篮球的产品核心竞争力的提升,”

钱炜表示,“因为往往有些量并不带来规模的增长,反而带来乱价行为,损害李宁篮球品类核心价值。”

经过上述多个措施,李宁稳健表现明显,库存85%产品为新品,经营现金流净流入同比增12.4%,创下52.7亿元新高,同时现金储备增至75亿元。

稳健收缩成果明显,李宁又在哪些方面“该攻的攻”?

在收缩了篮球品类后,李宁跟上了近年马拉松的热潮,发力跑步品类。

据《2025中国跑者跑鞋使用年度报告》,2024年中国跑步市场收入将达37亿美元,2024-2029年预计年均增长率为1.17%。

2024年,李宁跑步零售流水增长25%,零售流水占比达到28%。“超轻”“赤兔”“飞电”三大核心跑鞋IP,年销售突破1060万双。

李宁还大力投入到赛事中,2024年共助力国内外运动员夺得66个马拉松及越野赛冠军,累计登台128次。

图源:李宁微博

另一方面,李宁也在加大奥运会的投入。

1月,李宁宣布于2025-2028年再度成为中国奥委会(COC)及中国体育代表团的合作伙伴。据懒熊体育报道,李宁耗资8亿夺下赞助权。

这被视为李宁对安踏的挑战。因为从2009年起,安踏已连续赞助中国奥委会16年。

这16年里面,安踏从营收不到60亿的公司成长到如今年营收突破708亿,也是在2012年伦敦奥运会周期,安踏营收超越李宁。

李宁这次重夺中国奥委会赞助权,会否是逆袭安踏的开端?

黑板君认为,赞助权肯定有好处,但想要追赶上安踏,李宁更需要的是品牌和产品方面的发力。

02

单品牌桎梏

单品牌和多品牌哪个好?

这是不是3个鸡蛋放在1个篮子,3个鸡蛋放在3个篮子的概念?

脱离实际情况,这个问题便没有实质意义。

单品牌运作得好,可以拉动其他产品,但如果主品牌不行,那就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多品牌可以避免这样的情况,但同时也面临同质化与产品互搏的风险,非常考验运营能力。

2023年财报业绩会上,李宁曾表示,未来公司将坚持单品牌的运营战略,虽然外界对于中国李宁的关注度较高,但公司实际上仍是以运动品牌和产品作为最核心的产品系列。

但回顾安踏2009年最大的两个动作,一是正式开启赞助中国奥委会,二是6亿港币收购斐乐在中国的商标使用权和专营权。

当时很多人并不看好,认为安踏作为一个中低端的品牌,无法经营好一个高端品牌。

但安踏集团将斐乐定义为高端时尚品牌,安踏为大众专业运动品牌,门店、营销、产品完全分隔运营。

2024年,安踏主品牌、斐乐、其他品牌分部收入分别为335.2亿、266.3亿、106.8亿,斐乐已经成为安踏的重要业务支撑。

不仅是斐乐,安踏继续收购之路,始祖鸟、迪桑特、可隆、威尔胜、萨洛蒙、狼爪纷纷纳入旗下,覆盖的人群也越来越广,品牌矩阵成效明显。

相较而言,李宁抓住了2018年开启的中国复古风潮,以及2021年的“新疆棉”热度,开出了多个子品牌。

图源:中国李宁微博

在2018年推出高端时尚子品牌“中国李宁”、专业运动童装品牌“李宁YOUNG”,2019年重构电竞潮牌“LNG”,2021年推出独立高级运动时尚品牌“李宁1990”。

但限于“单品牌”的运营战略,李宁各子品牌在命名上就难以区分。吃光潮流红利后,这些子品牌陷入曲高和寡境地。

另一方面,李宁其实也在收购品牌,但都放在了李宁先生的另外一家港股上市公司非凡领越中。

它们包括英国百年鞋履品牌Clarks、香港著名休闲品牌堡狮龙、意大利奢侈皮具品牌Amedeo Testoni(铁狮东尼)。

据财报,Clarks营收90亿港币,同比下滑6.6%;堡狮龙营收4.55亿港币,同比下滑25.%。

Clarks虽然是非凡领越营收主力,但仍多年亏损,2023年在欧洲亏了2千万英镑,2024年继续裁员。

非凡领越也通过更换LOGO、更换创意总监,加强联名等方式寻求突破,但仍不得其法。

此外堡狮龙也在大幅度寻求改变,转型成骑行品牌“bossini.X”。押宝逐渐火热但缺乏大品牌进入的户外骑行服饰,会是一个好选择吗?

图源:非凡领越财报

刚才已经讲了,无论是单品牌还是多品牌,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方式最重要,关键核心还是品牌运营的能力。

李宁的单品牌、多品类打法,也远没有安踏品牌矩阵那样可以覆盖多品类人群,更不能像特步那样发力研发,赌对跑步鞋品类。

运动服饰,是目前市场上竞争最激烈,用户群体最难把握的赛道。

户外、篮球、跑步、网球,除了品类区隔以外,在消费者的分层上也逐渐细分。

这种细分带来的是,需求更加多元,找准定位才是关键。可以这么说,李宁当前最大的对手不是安踏,而是自己。

03

一步慢步步慢

再来看看李宁产品端。

李宁作为奥运冠军,一直强调李宁要做专业运动品牌,但现实往往难以如愿:

据中国企业家报道,2012年李宁切入专业篮球领域,但当时公司觉得该业务难以盈利,而运动生活的衣服又很畅销,所以大量资源就倾斜到了服装业务上。

运动休闲服饰市场,也确实兴旺了多年。

而且在2018年,多年坚持中国风的李宁,在纽约时装周后迎来中国复古风潮红利。

但遗憾的是,李宁并没有趁机大力拓展品类,探索更多可能性。

反而是选择抱紧中国复古风潮红利,不断孵化同质化高的子品牌来溢价赚钱。

近几年,中国复古风潮消费赛道拥挤,专业的户外风潮浪涌,冲锋衣、跑步鞋成了新热点,功能型服饰,各路品牌卷起了科技和专业。

据京东《2024体育消费报告》,一方面,跑步鞋呈现出精细化、专业化趋势,田径跑鞋、越野跑鞋成交额同比分别增长 162%、100%,2024年跑步鞋贡献了运动鞋40%以上的销售占比;

另一方面,冲锋衣裤迎来热销,成交额同比增长52%,其中25岁以下群体和女性群体的成交额同比涨幅均超60%。

图源:天猫

在新的户外浪潮中,一是积累已久、技术含量深厚的户外运动品牌迎来大爆发。如天猫2024双11户外品牌销售榜上,骆驼、北门、伯希和分列前三,

二是早就发力户外的运动品牌也终于开花结果。

如安踏的可隆、始祖鸟在上面排名第4、8。此外发力马拉松多年的特步,也成为2024年多个国内马拉松“破3”跑者穿着率第一的品牌。

相较而言,李宁动作慢了。

钱炜在业绩会表示,成立一年不到的户外品类目前占总收益比重并不大,但希望未来迅速培养出一个独立的、能够成为生意推手的品类。

此外李宁研发投入也一直不高,2024年为6.76亿,10年累计才30亿元,长年研发占营收占比不足2.5%;

相对而言,耐克、阿迪达斯等对手研发占比高达10~20%,安踏的研发费用投入一般也是李宁的三倍以上。

从如今这个时间节点回望,李宁长年重时尚,轻研发,踩中中国复古风潮节点更像是偶然而非预判。

一步慢步步慢,毕竟当潮流变幻,户外为先,功能为王,李宁马上就显得跟不上节奏。

外界也有猜测,也许,习惯了让职业经理人扛大旗的李宁,又得亲自复出?

来源:商业黑板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