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们都是潍河的儿女子孙,潍河是我们伟大的母亲。今天,我们从不同的方位、地点,辗转汇聚在母亲河潍河之滨,这是我们难得的幸运,是珍贵的缘份,我们不会忘记这次在峡山潍坊实验中学的相聚,它将会永远留在每个人的记忆里。
诸位乡親、校友: 上午好!
我们都是潍河的儿女子孙,潍河是我们伟大的母亲。今天,我们从不同的方位、地点,辗转汇聚在母亲河潍河之滨,这是我们难得的幸运,是珍贵的缘份,我们不会忘记这次在峡山潍坊实验中学的相聚,它将会永远留在每个人的记忆里。
在旅言旅,因为我是位旅行者。
中华民族是一个乐于行走的民族,先祖们循着山河,踏着文化,口吟诗词歌赋,自洪荒之远古,一路行进,直至发达之今天。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在浩瀚的国土上,炎黄、尧舜、诸子百家、李杜白和司马迁张骞苏武班超,还有苏轼陆游辛弃疾李清照等,更有徐霞客顾炎武,还有近代康有为梁启超等,是他们一代代一代代帶头将中华几千年文明传承下來。
踏着他们遗留在大地上的足迹,我们走近了潍河。
一、经历潍河
我出生在潍河西岸,青少年时期的学业却在河之东岸完成。高宻一中,连跑了六年;烟台师专,又整整待了五年。后来这些年,走高宻,去青岛,赴烟台和半岛各地,数不清算不清跨渡潍河有多少次!乘火車、坐汽车、骑单車、迈兩腿、坐木船、站筏子等。最刺激最惊险最骄傲的是,正读高二的1961年,我游过了正在发洪水的浪花卷涌、波涛翻滚的一河激流……我见证了潍河的春夏秋冬,渡过了流水的平期汛季。潍河及其支流渠河对我的教育、锻炼和考验,让我这一辈子爱水、恋水,不怕水,从而游过珠江、长江、大运河等诸多河流,並完成了大多数人很难完成的水上文化考察项目。这些都是60年前潍河给予我的一生收益的有力的基础。
二、认识 潍 河
学生时代,虽经历了无数次潍河,但並不真正認识她和熟悉她。自7O岁之后,我逐步回归故乡,而有计划下决心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全程行走与考察潍河。在潍坊电视台记者小王的帮助下,进入五莲境内的大青山,从潍河的主、干流,然后是支流、岔流、分流和细流,他一路采访和保护我到达离顶峰仅四、五十米的周长有七、八米上有一株马尾松笼罩的高山小海子,这就是潍河最高的一处源头。而在沂水县富官庄的西泉头村也找到一眼巨大的圆形水井,经访问就近多人,他们皆说此井为潍河源头。村西有一南北走向的高高的沙岭。我登上岭顶,見一大河自北向南流去。那是临沂界内第二大河——沭河,最后流入苏北淮河。经具体考察测算,终于改变了历史上固有的概念: 原來西源长于南源几十公里!
跑了主流,再走支流,然后是支流的支流。就是说,除了百尺河、渠河、洪沟河和汶河的多处源头之外,而且凌河、鲤龙河和墨溪河等诸源头也一一进入心中,如今,一次次行走,使我对潍河终于有了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並能给予她较前更为客观的認知。
三、宣 传 潍 河
社会上的任何事物,包括人类,都离不开宣传、弘扬等等,如果离开传播,任何文化及自然现象将会自生自灭,不为人类所知。
为此,我用了较长时间,走了很远的路,除了潍河主干流之外,还写了全部支流,如诸城小荆河,安丘境内的墨溪河、环城河、小浯河及五库串联的每座水库,另有峡山水库,青龙湖等近三十河库,在朋友们的帮助下,全部发表在报刋杂志上,尽心尽意地宣传弘扬了潍河。
一年前,齐英华主任约我写篇外地游子关于故乡的文章,我似乎没有进行任何周折选择,当即写出了“走千走万,最忆潍河两岸”。《潍坊日报》和《潍坊晚报》同日发了出来。
四、热 爱 潍 河
认识了潍河,要关爱潍河,保护潍河和传承潍河丰富厚重的历史文化。
首先要纠正对潍河本身不准确或片面的认识和定义。潍河有两源头: 西源与南源,西源的流程长于南源三、四十千米,应属主源。但很多书册上只标南源,不标西源,这是認识上和上概念上的误区,应于纠正,还潍河以本來面貌。
在家乡,我见一单位大厅里挂有一巨幅“三水并流图”,大气而壮观。但经我一次次梳理家乡的这些河流,除了潍河、渠河和洪沟河之外,眼皮底下还有一条小浯河,清清楚楚构成的是“四水并流”。大人小人都是人,大河小河都是河,小河也不应被忽视。
从1957年到2025年近7O年间,我遇到了老少两位热爱潍河的典型。
第一位叫王召运,井沟乡田庄村人,14岁,为我同班好友。他主动为老师们写了一首诗,贴在教室后面的壁报栏里。最后两句是:
潍河长流入北海,
亦如老师为我情。
……
这把4O多岁的老教师张树芳感动的泪洒讲台!
如今,也有一位白发先生,因爱潍河心切,特起了个网名为:
东方潍河之子!
名以载道,
此称号名扬泉城。
他就是在坐的赵维东先生。
潍河长245千米,我曾对国内长度为200千米至300千米的河流进行过一番负责任的研究及比较,没有一条流域范围内诞生和走出过比潍河更多的世界级的和国家级的厉史文化名人。这是我们潍河子孙的骄傲与自豪!我们应在潍河两岸先哲、圣贤与巨匠们的影响与荫庇下,应坚定不移地学习他们的品德,发扬他们的精神,传承他们的智慧,为潍河滋润的这方大平原,为在这片土地上生存的父老兄弟姊妹们,多做贡献,让未來的潍河多彩多姿,伟大辉煌!
2025、4、11、
为“首届潍河文化高端論坛”而作
【作者简介】李存修,山东安丘人。1956-1966在高密一中和烟台师院英文系读书。曾任四川省旅游局副局长、四川省对外宣传领导小组副组长和广东省旅游文化协会会长。2008-2016青岛市政协文化旅游顾问,鲁东大学50位杰出校友,中国十大当代徐霞客,中国十大旅游风采人物,中国作协会员,中国译协理事,参与发现建设九寨沟,发现中国第五地貌-山东岱崮地貌,走过全国和百余海外国家,出版50余部旅游文化专著,五篇作品被选入国内外大中学课本,进过60余所大学讲座,被媒体称为中国“行走大运河第一人,2017年完成对南极大陆冰川的考察。
来源:大河向东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