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4月13日清晨,一声发令枪响划破武当山麓的薄雾,2025十堰马拉松在十堰市奥体中心火热开跑。2万名来自34个省级行政区及海外的跑者,踏上了这条被誉为“跃动城市经脉”的42.195公里黄金赛道。
极目新闻记者 关前裕
4月13日清晨,一声发令枪响划破武当山麓的薄雾,2025十堰马拉松在十堰市奥体中心火热开跑。2万名来自34个省级行政区及海外的跑者,踏上了这条被誉为“跃动城市经脉”的42.195公里黄金赛道。
赛道蜿蜒穿行,将武当仙山的云雾、汉江碧水的波光、东风重卡的轰鸣与高校书声,编织成一幅流动的山水长卷。市民夹道呐喊助威,1900名“志愿红”穿梭服务,连襄渝铁路的绿皮火车也鸣笛应和——这场赛事,不仅是速度的较量,更是一座城与千万人共同谱写的浪漫诗篇。
从肯尼亚选手冲刺时与机械臂的同框瞬间,到脑瘫患儿在特制推车里的“完赛微笑”,十堰以马拉松为笔,勾勒出“体育让城市更美好”的鲜活答卷。当最后一名跑者冲过终点,这座“仙山碧水汽车城”已然完成了一次从赛道到世界的深情告白。
黄金赛道:42公里串起一座城的“前世今生”
4月13日清晨五点半,天光微亮,湖北十堰奥体中心外已人头攒动。77岁的武汉跑者王建国正拉伸筋骨,他的运动背包上别满往届马拉松奖牌,“这趟专程来十堰,就为看看那条传说中的‘黄金赛道’!”
他口中的“黄金赛道”,正是2025十堰马拉松的核心卖点——一条将仙山、碧水、车城、人文“缝”进42.195公里的城市经脉。
上午7点30分,发令枪响,2万名跑者如潮水般涌出起点。前1公里,赛道穿行于紫霄大道的梧桐绿荫下,晨风裹挟着武当山的薄雾拂过脸庞。
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门口,大二学生小林举着“十堰学子为你打Call”的灯牌,冲人群高喊:“师兄师姐加油!跑过樱花大道有惊喜!”原来,赛道在文华路至山东路转角处,山体上成片的野桃花正肆意绽放,粉色花瓣随风飘落,引得跑者纷纷放缓脚步拍照。
“这里原本是片荒坡,去年市园林局专门播撒野花种子,就为让跑者感受‘春日限定’。”赛道旁,志愿者张大姐一边递水一边介绍。
跑至车城路,一阵轰鸣声从头顶传来——襄渝铁路的绿皮火车正与赛道平行飞驰。60岁的十堰老工人李建军眼眶泛红:“当年我父亲就是修这段铁路的铁道兵,他们用脚板丈量大山,今天我们用脚步致敬历史。”
最震撼的场景出现在东风汽车博物馆门前。这座以“打汽车工业翻身仗”为主线的博物馆,不仅承载着东风汽车56年的奋斗史,更浓缩了中国汽车工业从自力更生到创新引领的壮阔历程。
一辆辆崭新的重卡整齐列队,车头悬挂着“十堰制造,跑向世界”的横幅。博物馆门口的雄鹰雕塑下,肯尼亚选手SANG DANIEL KIPRONO突然加速冲刺,他的身影与流水线上的机械臂同框,构成工业文明与人类极限的奇妙对话。“这条赛道像时空隧道,跑完半程就像穿越半部十堰史。”完赛后,北京跑友赵敏在朋友圈写道。
十堰马拉松的赛道设计,跳出了传统赛事“景观拼盘”思维,以“城市生长脉络”为叙事主线:从铁道兵精神到东风车流水线,从深山野桃到高校书声,42公里成为一部流动的地方志。这种“以赛为笔”的城市叙事,让马拉松超越竞技本身,升华为全民参与的文化仪式。
绣花功夫:一场赛事与百万市民的“双向奔赴”
“妈妈快看!跑道上有一辆小汽车!”上午9点,5岁的萌萌趴在十堰市人民公园围栏外,指着赛道上的移动厕所车兴奋大叫。这些印着“堰马专属”的蓝色小车,是组委会为减少封路影响特别定制的“可移动服务岛”——赛后2小时即可拆卸,恢复道路通行。
“办马拉松不能只图热闹,得让市民日子照常过。”十堰市体育局副局长王瑞拿出一张路线图,上面密密麻麻标注着37个“民生敏感点”:避开太和医院急救通道、绕开柳林小学早高峰、错开武当山机场航班时段……就连补给站用的纸杯都印着垃圾分类提示。“组织者精心设计,人性化考虑,让每个小区都有出行的路口,群众上学、就医、坐高铁、乘飞机的出行道路,赛道全部绕开,百姓正常生活不受影响。”
在六堰商圈开面馆的老陈刚开始对封路颇有微词,直到看见店门口新修的盲道和翻新的花坛。“市政局连夜给我门口补了8块地砖,现在客人夸我店面‘高大上’!”他笑着掀开锅盖,热气腾腾的郧阳三合汤香味四溢,“今天特意备了500碗,跑友凭号码布半价!”
民生账本里还藏着更温暖的细节。在健康跑终点,10岁的脑瘫患儿小宇坐在特制推车里“跑”完全程,他的父亲老崔抹着泪说:“组委会专门为我们开通绿色通道,志愿者一路陪跑鼓劲。”而在40公里处的地方,65岁的医师跑者刘芳随时监测选手状态,“组委会给每个医疗点配了AED和方言翻译,就怕外地选手说不清症状。”
十堰用“绣花功夫”破解大型赛事“扰民”难题:移动厕所车、分时解封、预留出口、消费券联动,看似琐碎的细节背后,是“办赛为人民”的价值坚守。
当一场马拉松让市民从“旁观者”变成“受益者”,体育盛事便真正扎根于城市肌理。
流量变“留量”:马拉松“跑”出城市发展新赛道
下午5点,武当山景区售票处排起长队,河南跑者李娜亮出号码布:“我们一家三口免了门票,省下360元!”据统计,赛事期间十堰酒店入住率暴涨至98%,出租车司机王师傅感慨:“昨天拉了8趟机场客,全是广东口音!”
这场马拉松的“溢出效应”远超预期。在湖北医药学院,留学生杰克举着自拍杆直播:“老铁们看!这就是传说中‘车在树下走’的梧桐大道,东风猛士就是这座城市的杰作!”视频点击量瞬间破万。东风博物馆里,上海跑者陈明盯着1975年的老机床若有所思:“我们集团正和十堰谈新能源车合作,这趟算是‘技术寻根’。”
更深层的改变在民间发酵。在张湾区社区广场,56岁的广场舞队长周阿姨带着姐妹跳起“马拉松加油操”:“明年我们要组个‘辣妈跑团’!”而在高校食堂,健康餐窗口排起长队,体育老师刘军发现:“往年体测合格率不到70%,今年破天荒达到89%。”
“体育搭台,要让经济唱戏、民生受益。”十堰市相关负责人算了一笔账:2万名跑者带动1.2亿元消费,96家景区免费政策换来超10万游客;“堰马”话题全网曝光量破5亿次,东风汽车海外订单环比增长17%。“但更珍贵的是,市民脸上有了‘我家办大事’的自信笑容。”
当夕阳为奥体中心镀上金边,完赛的跑者们披着毛巾,手捧热乎的黄酒,三三两两坐在青年广场台阶上。远处,车城西路的梧桐树沙沙作响,仿佛在诉说这座城市的秘密:一场马拉松,不仅让世界看见十堰的山水车城,更让十堰人看见奔跑向前的自己。正如那辆从总装厂驶向全球的东风重卡,这条“黄金赛道”正载着整座城市,轰鸣着奔向新时代的春天。
来源:极目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