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薛高:从年销2.2亿支,到月销200支,谁还在买“雪糕刺客”?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4-13 18:42 1

摘要:在直播带货的浪潮中,有这样一个身影格外引人关注。镜头前,男人林盛正全力以赴地向直播间的观众推销红薯。他带货并非为了追逐更多财富,而是身负重任——偿还公司欠下的薪资。

在直播带货的浪潮中,有这样一个身影格外引人关注。镜头前,男人林盛正全力以赴地向直播间的观众推销红薯。他带货并非为了追逐更多财富,而是身负重任——偿还公司欠下的薪资。

背景板上那醒目的“726”,代表着他公司欠薪的员工数量。他试图效仿罗永浩,以坚韧的姿态走出困境,上演属于自己的“甄嬛传”。

而相较于林盛这个名字,大众更为熟悉的,是他曾掌舵的公司——钟薛高。曾经红极一时的网红新消费品牌,如今却深陷公司欠薪、数百人生活受困的泥沼。钟薛高,这个曾经在冷饮界风光无限的名字,究竟经历了什么?

“火烧不化”与“雪糕刺客”的双重冲击

钟薛高前员工北方回忆起2022年10月,那时他就隐隐感觉到公司大厦将倾。他曾就职于钟薛高的线上事业中心,在2022年9月被裁员。而在他离职的两个月前,钟薛高遭遇了成立以来几乎最为严重的舆论危机——雪糕火烧不化。

从科学角度来看,雪糕能否被烤化实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众多因素。例如,雪糕中的固形物比例、热熔烤特性以及烤雪糕时的热交换效率等。

那些网络上流传的烤雪糕视频,多是使用喷枪,喷枪外焰温度高达1500度左右,这会使雪糕中的冰瞬间汽化,而水蒸气作为热的不良导体,会在雪糕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原理类似民间脚踩炭火却毫发无损的戏法。

并且,钟薛高雪糕的总固形物大于40%,远高于执行标准中总固形物大于20%的要求。此外,部分雪糕为追求松软口感,制作时会搅拌带入空气,使得与钟薛高对比时难以控制变量。

然而,尽管雪糕能否烤化与品质好坏的关联存疑,这一事件还是让主打高价路线的钟薛高在价格层面遭受舆论质疑,直接冲击了其品牌内核。

几乎与此同时,“雪糕刺客”的舆论危机也席卷而来。据另一位研发口的前员工余江回忆,他在2022年雪糕刺客风波之前入职,工作一年多后离职。他透露,在他走之前,公司已经历了两三拨裁员。

刚入职时公司有近2000人,到2023年他离职时,仅剩下六七百人。而且从他负责的研发口了解到,当时钟薛高的出货情况极不理想,在他离职前两个月,生产线甚至处于停滞状态。

多位前员工表示,公司的巨变正是发生在火烧不化和雪糕刺客这两起舆论危机之后。北方离职前,公司已陆续有人离开,当时线上事业中心100来号人几乎走得只剩寥寥数人,大家都对公司大面积裁员的原因不明所以,只能猜测是资金链出现了问题。

不过,那时的裁员风波尚未彻底击垮公司。

组织内斗与战略迷失

在深入探寻钟薛高衰落的原因时,前员工们纷纷指出,让钟薛高走向下坡路的关键因素并非产品质量或定价,而是组织与人员问题。

余江对钟薛高的评价是,公司从上到下体系混乱不堪。起初,钟薛高是一个小而美的企业,氛围和谐。但随着名气渐涨,内部开始出现内斗与派系争夺。

早期,钟薛高的高管大多来自广告公司,公司发展壮大后,从知名国企、外企高薪聘请了不少专家,如联合利华、雀巢、伊利、蒙牛等企业的人才,期望他们能帮助公司搭建流程、推进项目。

然而,新老派系之间很快产生了权力纠纷,不仅流程未能有效建设,反而愈发复杂,部门之间相互推诿责任。业绩不佳时,这种情况更是愈演愈烈。

组织的混乱直接给业务部门员工带来诸多困扰,于江所在的研发口,就面临工作流程繁杂、跨部门合作极不顺畅的问题。

在生产模式上,钟薛高采用了一种特殊流程,在代工厂设置自己的生产班组。这些生产班组的人员需要与代工厂的厂长和班长对接车间实操等诸多细节,这导致责任划分常常模糊不清

北方也有类似感受,他察觉到公司即将发生巨变,是在一位高管入职之后。新领导在战略层面提出的方案完全背离原有路线,且缺乏实操价值。

北方认为,若执行这些方案,将损失已积累的市场份额,功亏一篑。可见,无论是研发生产后端,还是宣传运营前端,组织上的变化都引发了诸多难以调和的矛盾,与钟薛高最初的品牌理念渐行渐远。

从战略层面来看,钟薛高也让员工们感到迷茫。余江表示,钟薛高前几年发展迅猛时,步子迈得过大,同时运营钟薛高、李大橘、李向国、钟薛不高四个品牌,精力分散。

扩张时大量招人,办公室里挤满了产品经理,但随后裁员消息不断,战略打法毫无章法。在经历“雪糕刺客”舆论危机后,创始人林盛似乎也失去了往日的自信。

2018年双十一,钟薛高在天猫售出2万多支售价66元的厄瓜多尔粉钻雪糕,创造了品牌高光时刻。但此后,创始人林盛关于产品成本与价格的言论,虽有被断章取义之嫌,却在注重情绪宣泄的后真相时代,让钟薛高饱受价格诟病,高端形象始终未获市场认可。

加之“火烧不化”事件被指质量问题,钟薛高的解释显得苍白无力,品牌根基被动摇。

自救之路:平价突围与业务收缩

面对困境,钟薛高并非没有尝试自救。从业务布局上,公司试图通过占领低价市场、撤掉不赚钱业务等方式来扭转局势。

2023年年初,钟薛高推出平价产品线SA,定价3.5元一支,并借助当下流行的AI概念,内部代号为钟薛不高,被林盛寄予厚望。

然而,市场反馈却不尽如人意。余江坦言,该项目于2022年年底提出,本希望在2023年年初发布时能打个翻身仗,通过薄利多销弥补公司亏空,结果却事与愿违。

同样定位平价线的李大橘,价格在3-12元一支,市场表现也一直不温不火,如今处于半放弃状态。

此外,钟薛高最先垮掉的业务是理象国,作为速冻米面品类食品,2022年就大量裁减产品经理,到2023年年初,整个研发团队也被裁撤。尽管钟薛高积极通过内部变革自救,但一次次尝试均以失败告终。

即便钟薛高陷入如今的困境,员工们对公司仍有复杂的情感。他们认为,钟薛高的出发点确实是做好雪糕,林盛也会亲自把控产品质量。在疫情艰难时期,公司还会给员工发菜,居家办公工资也不打折。

员工们念着公司的好,也感慨公司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失去了方向。或许钟薛高的种种问题,是在消费升级转向性价比消费的时代浪潮中,无奈被时代淘汰的结果。

我们可以指责它曾经的高价策略,也可以批评它对“雪糕刺客”现象的推波助澜,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个公司也曾有过闪光点。

如今,林盛仍在直播间努力卖货偿还员工工资,最新直播背景板上的欠薪人数已从726变为713,我们期待这个数字能早日归零,也希望钟薛高的故事能为更多企业敲响警钟,在市场的风云变幻中找准方向,稳健前行。

来源:彤音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