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黄埔军校成立初期,吸引爱国人才前去报考,为中国革命进步培养出一批批优秀的军事人才,犹,照亮了那个黑暗而动荡的时代。这所诞生于风雨飘摇中的军事学府,为何能孕育出如此多的杰出人才,甚至撑起半部民国史?
黄埔军校成立初期,吸引爱国人才前去报考,为中国革命进步培养出一批批优秀的军事人才,犹,照亮了那个黑暗而动荡的时代。这所诞生于风雨飘摇中的军事学府,为何能孕育出如此多的杰出人才,甚至撑起半部民国史?
20世纪20年代初,中国正处于内忧外患的动荡之中。北洋政府的腐败无能,军阀混战的混乱局面,让国家和民族陷入深深的危机。
而远在欧洲的苏维埃俄国刚赢得内战的胜利,却遭到了西方列强的孤立与封锁。列宁意识到,要打破这种困境,必须将革命的火种播向其他受压迫的国家和地区,结交盟友共同抵抗。而中国成为苏俄输出革命的重要目标。
1921年,共产国际代表马林来到中国,出席了中共一大。后与孙中山先生初接触共产国际,虽然对马列主义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但当时他正忙于北伐的准备工作,无暇深入探讨合作事宜。
于是,双方的合作暂时被搁置。直到一年后,广东粤军总司令陈炯明叛变,炮轰总统府,孙中山先生险些丧命,不得不离开广州,辗转来到上海避难。
孙中山与苏俄代表在上海的会面中,孙中山先生向苏俄代表请教:“为什么你们的革命能够取得一次又一次的胜利?”苏俄代表微笑着回答:“发动群众”。
而孙中山先生的革命党,从同盟会开始,一直走的是精英路线,基本没有发动群众的概念。推翻满清、结束封建帝制是一项极其危险的任务,革命党人只能秘密行动,尽量减少与普通群众的接触。
革命事业逐渐变成了少数精英参与的政治博弈,普通群众被排除在外。然而,时过境迁,满清已经灭亡十年,革命进入了第二阶段。如果没有广大群众的支持,革命党在内战中很难取得优势。
苏俄代表继续说道:“要发动群众其实并不复杂,只需要用群众能听懂的语言去回答他们最迫切的问题。”那么,群众最需要的是和平、土地和粮食。
孙中山先生他识到,自己的革命口号理想远大,但对于普通百姓来说,却显得过于遥远。他们关心的,是何时能够停止战争,何时能够吃饱饭,何时能够拥有自己的土地。
苏俄代表传授的第二个秘诀是“党指挥枪”。要从党的内部建立一支忠实可靠的军队。民国各个派系势力都是靠收买军阀的方式打内战。一旦战争结束,军阀们便开始瓜分利益,互相勾心斗角,毫无凝聚力可言。
这也是为什么清朝灭亡十多年后,国内仍然征战不断,局势混乱不堪。孙中山先生深知建立这样一支军队的关键,就是从零开始,培养一批信念坚定的军官来指挥军队。这,正是黄埔军校诞生的契机。
1924年1月20日,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开启。这次合作最重要的项目之一,就是创办陆军军官学校,
黄埔军校的师资阵容堪称豪华。校务总理由孙中山先生亲自担任,校长是蒋介石,而政部主任则由我党的周恩来担任。
战术总教官是何应钦,他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参加过辛亥革命和二次革命,理论和实战经验丰富。
教授部副主任是叶剑英,他也是我党在黄埔军校内的核心人物之一。
除此之外,黄埔军校还拥有一个强大的顾问团,团长是加伦将军,他后来被封为苏联元帅。顾问团成员包括炮兵专家鲍罗金、通信专家德拉特文、战略专家切列潘诺夫等,他们都是经历过俄国内战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军事精英。如此强大的师资力量,为黄埔军校培养优秀人才提供了有力保障。
学校建立初期就收到全国不计其数的报名表,为了选拔出最优秀的人才,考试分为三个环节:基础知识笔试、思想政治口试和体能测试。
基础知识笔试包括中文、外语和数学三个科目,其中外语和数学至少要达到高中毕业水平才能过关。
在上海负责复试的考官是毛泽东同志,他严格把关,确保选拔出真正优秀的人才。黄埔军校第一期第一名入学的学生蒋先云,就是经过毛泽东同志的选拔进入学校的,他后来也成为黄埔三杰之一。
在广州负责总复试的蒋介石,也有自己独特的选拔标准。他喜欢挑选身材挺拔、五官端正的学员。这一点从早期黄埔军校的学生合照中就可以看出,学员们个个英姿飒爽,仪表堂堂。
黄埔军校的成功,绝非偶然。很多人认为,黄埔军校之所以名将辈出,是因为其学员们在毕业后能够迅速投身实战,在战火中磨练成长。然而,这种观点只看到了表面现象,却忽略了黄埔军校成功的本质原因。在民国初年,类似的军事学校并不少见,如蔡锷的云南讲武堂、阎锡山的山西军官学校、袁世凯的保定军校等,它们都有丰富的实战机会,但为何只有黄埔军校能够在中国近代史上留下如此深刻的印记呢?
答案就在于黄埔军校独特的教育模式。它不仅是一所军事学校,更是一所政治学院。在这里,学员们不仅要学习军事技术,还要接受政治教育。党代表制度与政治部的设立,将军队转化为主义的载体。孙中山先生的精神训化与周恩来的政治动员,共同塑造了学员们的灵魂。他们不仅学会了如何打仗,更重要的是,他们学会了为什么而打仗。这种军事与政治相结合的双轨模式,才是黄埔军校的核心竞争力。
@瓢哥影视解说关注我,带你了解不一样的历史~
来源:历史记录大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