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还能听见鸟鸣多久?《2025年美国鸟类状况》揭示濒危临界点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4-13 17:17 1

摘要:2019年,一项发表于《科学》(Science)杂志的题为“北美鸟类的衰退”(Decline of the North American Avifauna)的研究震惊了全球生态界。研究显示,自1970年以来,北美地区已经损失了超过30亿只鸟类,约占总数量的四分

本文来源于“海洋与湿地”(OceanWetlands):

文 | 周子又

本文约5770字,阅读约12分钟

2019年,一项发表于《科学》(Science)杂志的题为“北美鸟类的衰退”(Decline of the North American Avifauna)的研究震惊了全球生态界。研究显示,自1970年以来,北美地区已经损失了超过30亿只鸟类,约占总数量的四分之一以上(Rosenberg et al., 2019)。

数年过去,我们迫切想知道情况是否好转了?答案令人失望。《2025年美国鸟类状况》(The State of the Birds,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2025)报告再次用严谨的数据提醒我们:美国鸟类数量的下降趋势仍在继续;多个生态系统中,种群缩减的速度甚至正在加快,并蔓延至曾经被认为“安全”的类群。事实上,不同栖息地的鸟类都在面临各自的生存危机,它们正在以不同的速度消失,但都在退出我们曾熟悉的自然背景音。

图1 《2025年美国鸟类状况》报告封面图

(一)不同栖息地鸟类的生存危机

根据报告,自1970年以来,北美草原鸟类数量下降了43%。如贝氏草鹀 (Baird’s Sparrow)、栗领铁爪鹀 (Chestnut-collared Longspur) 和岩鸻 (Mountain Plover)等物种,在过去50年中锐减超过67%。草原鸟类多为“栖息地专一性物种”,因此它们的数量变化也常常被视为衡量草原生态系统健康的重要指标。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大片草原被改种为农作物,木本植物入侵,以及干旱。草原正以每年100万到200万英亩的速度消失。

北美地区西部干旱地带的鸟类也在快速减少,报告指出该类群自1970年以来下降了41%。自1968年以来,西部地区因干旱、野火和入侵植物等压力已经失去了近一半(46%)的旱地栖息地。近年来迅速扩展的太阳能设施也对这些鸟类的栖息地造成了压力。例如,本氏弯嘴嘲鸫 (Bendire’s Thrasher) 和勒氏弯嘴嘲鸫 (LeConte’s Thrasher)等“临界点物种 (Tipping Point species)”,就在土地利用冲突中失去了重要的繁殖栖息地。

滨鸟的情况更为严峻。报告数据显示,自1980年以来,28种滨鸟中有19种被确认呈现种群持续下降的趋势。尽管近年来已采取保护措施,仍有近四分之三的滨鸟物种数量继续减少。大西洋和墨西哥湾沿岸关键的迁徙停歇地正迅速消失。以杓鹬 (Whimbrel)为代表的远程迁徙物种,因失去“中转站”而面临生存断点。

图2 杓鹬(Whimbrel)卫星追踪迁徙路径图(2022年) 数据来源:《2025年美国鸟类状况》


森林也不再是避风港。西部森林鸟类自1970年以来下降了11%,这主要归因于过度防火政策和工业伐木管理导致的栖息地退化。东部森林鸟类自1970年以来下降了27%,其趋势差异部分与采伐方式、森林演替和火灾等干扰因素有关。特别是巴尔的摩金莺(Baltimore Oriole) 和玫胸斑翅雀 (Rose-breasted Grosbeak)的栖息地正因此受到破碎化的威胁。

而曾被视为“成功案例”的水禽类也面临新的挑战。尽管自1970年以来总体数量增长了16%,其中鸭子数量增长了24%,但近年来在草原坑塘区(Prairie Pothole Region,PPR)的回落趋势令人担忧。湿地减少、农业扩张,加上保护性农业项目(如CRP)的削减,正在侵蚀那些曾一度被恢复的繁殖地。

最让人揪心的是海鸟与夏威夷本地鸟类。报告指出,在夏威夷和阿拉斯加的研究显示,近几十年来海鸟种群数量下降了55%至95%。而在夏威夷,已有超过一半的本地鸟类灭绝,剩余的多个物种也被列为 “红色警报临界点物种”(Red-Alert Tipping Point Species)。海平面上升、疾病传播、掠食者入侵和栖息地丧失,正将这些脆弱的岛屿生态系统推向崩溃的边缘。

图3 美国鸟类的长期种群趋势 数据来源:《2025年美国鸟类状况》

这一切都表明,不同栖息地的鸟类正面临着严峻的生存危机,需要立即采取有力的保护措施。

(二)“临界点”物种:敲响警钟的优先保护对象

在《2025年美国鸟类状况》报告中,研究者提出了一个比“濒危物种”更为前线和紧迫的分类:临界点物种(Tipping Point species)。它们指的是那些在过去50年里种群数量已经损失超过50%的鸟类,并且其下降趋势仍在持续。报告指出,这些物种需要重点科学研究以确定其衰退的驱动因素,并需要立即采取自愿和积极的保护行动。一旦损失超过某个关键的数量或栖息地阈值,这些物种可能会在极短时间内面临崩溃性的消失。为了更清晰地识别保护重点,该报告将临界点物种进一步划分为三类预警等级:

1. 红色警报:走在灭绝边缘的鸟类

红色警报(Red alert)物种属于临界点物种中种群数量岌岌可危,且呈现急剧下降趋势,急需干预的类别。这些物种是北美鸟类界的“ICU病人”,每一个名字背后,都可能代表着一种栖息地的崩塌和一个生态环节的断裂。

例如,美国鸟类保护协会(American Bird Conservancy, ABC)正在私人拥有的工作森林中改善巴克曼麻雀(Bachman’s Sparrow)和其他鸟类的栖息地条件。他们的工作包括借鉴科学依据,与国际纸业公司(International Paper)、美国国家鱼类与野生动物基金会(National Fish and Wildlife Foundation)和密西西比下游流域联合保护项目(Lower Mississippi Valley Joint Venture)等组织合作,以指导包括采伐、中期疏伐和有控制的燃烧在内的管理措施,这些措施有助于巴克曼麻雀以及其他衰退物种如草原绿林莺(Prairie Warbler)、红头啄木鸟(Red-headed Woodpecker) 和山齿鹑(Northern Bobwhite)的生存。

图4 2012–2022年巴克曼麻雀(Bachman’s Sparrow)种群变化趋势图 数据来源:《2025年美国鸟类状况》

在这份红色名单中,还有很多其他的名字,例如,岩鸻 (Mountain Plover)、小绒鸭 (Steller’s Eider) 等众多物种。它们的共通之处是:原本可能并不稀有,如今却正面临彻底消失的严重风险。报告强调,这些临界点物种需要重点科学研究以确定其衰退的驱动因素,并需要立即采取快速的保护措施以使其种群恢复。

2. 橙色警报:岌岌可危,尚有一线希望

橙色警报(Orange alert)物种则属于临界点物种中显示出长期种群损失,并在近几十年出现加速下降趋势的类别,这意味着如果现在投入资源,它们还有可能避免走向灭绝。

例如,沃氏雨燕(Chimney Swift)就是一种橙色警报临界点物种。报告指出,沃氏雨燕在城市的烟囱与屋檐下筑巢、以空中昆虫为食,但随着建筑结构的现代化、杀虫剂的使用以及昆虫种群的下降,它们的数量在包括中西部上游、墨西哥湾沿岸和东南部Piedmont地区在内的大部分分布范围内急剧下滑。更复杂的是,科学家对其完整的年度迁徙周期了解有限,这给保护工作带来了额外的挑战。

图5 2012-2022年沃氏雨燕(Chimney Swift)种群变化趋势图 数据来源:《2025年美国鸟类状况》

再比如,前文提及的杓鷸(Whimbrel),其广阔的迁徙路线跨越多个大洲,这不仅需要国际合作,更需要建立跨越季节的“生态廊道”以保护其迁徙停歇地。事实上,橙色名单中还包括棕尾蜂鸟(Rufous Hummingbird)、秧鸡 (King Rail)、刺歌雀(Bobolink)等物种。虽然它们的种群下降尚未达到红色警报物种那样危急的程度,但其加速下降的趋势已经足够严峻,不容忽视,需要持续的保护投入。

3. 黄色警报:暂时稳定,但不能松懈

黄色警报(Yellow alert)物种往往是保护工作初见成效的标志,但也可能因此更容易被忽视。这些物种就像刚刚脱离危险期的病人——虽然暂时没有“倒下”,但稍有疏忽,就可能再次滑向种群衰退的深渊。

以美洲蛎鹬(American Oystercatcher)为例,人们曾阻止了其种群数量的下降,并使其区域繁殖种群增加了43%。尽管如此,美洲蛎鹬在报告中被列为黄色警报临界点物种,这正提醒我们:即使是成功的保护案例,也需要持续的关注和投入,才能避免种群数量出现“二次下滑”。

图6 2003–2022年美洲蛎鹬(American Oystercatcher)种群恢复趋势图 数据来源:《2025年美国鸟类状况》

此外还有草原绿林莺(Prairie Warbler)和蓝头鸦(Pinyon Jay),前者作为需要再生或受干扰森林的东部森林鸟类,因栖息地减少而持续衰退,后者则因干旱加剧和土地利用变化导致的松树林退化而种群大量损失。这份“临界点物种名单”不仅仅是在讲述鸟类,它更像一面镜子,映照出我们这个时代对待自然的方式:等到红色警报亮起,往往已经来不及有效应对。报告提醒我们,越早识别风险、介入保护,投入的资源可能越少,而恢复的希望则越大。

图7 2012–2022年蓝头鸦(Pinyon Jay)种群变化趋势图 数据来源:《2025年美国鸟类状况》

(三)保护的曙光:成功案例与可行的策略

尽管鸟类整体处境令人担忧,但《2025年美国鸟类状况》报告也清晰地告诉我们:保护是有效的,只要我们真的去做。报告中通过沿海修复、保护性牧场经营、森林更新和海鸟迁地等例子,展示了积极、协调的努力和战略性投资如何能够恢复鸟类种群。

1. 美洲蛎鹬的逆转之路

前文中提到的美洲蛎鹬(American Oystercatcher)曾一度在大西洋沿岸快速消失,如今迎来了种群数量回升的新希望。在与国家鱼类和野生动物基金会合作下,马诺梅特保护科学中心(Manomet Conservation Sciences)牵头了一项由州、联邦和私人团体组成的美洲蛎鹬恢复倡议(American Oystercatcher Recovery Initiative),以协调大西洋和墨西哥湾沿岸16个州的资金和管理策略。该恢复倡议阻止了数量下降,并使该区域的繁殖种群增加了43%。这为其他沿海鸟类保护提供了值得效仿的从“零散努力”到“多州协调”的路径。

2. 草原牧场的双赢策略

针对草原鸟类保护,奥杜邦协会(National Audubon Society)推出了两个倡议——“保护性牧草计划”(Conservation Forage program),该计划将边际农田恢复为草原;以及“保护性牧场计划”(Conservation Ranching program),该计划指导放牧实践以创建多样化的草原栖息地。超过100个牧场已签约获得奥杜邦认证的鸟类友好型栖息地称号,总计近300万英亩的退化牧场得到恢复。在北达科他州的Paul Ranch草原,奥杜邦生物学家帮助设计了轮牧制度,创造了混合草地栖息地的格局,并在2017年至2020年间使当地的贝氏草鹀 (Baird’s Sparrow)的数量增加了20%。这使得牧民获得了更具可持续性的土地利用模式,而鸟类也重新获得了生存空间。

3. 海鸟的迁地保护

面对海平面上升和极端风暴等不可控因素,夏威夷与墨西哥的生态保护团队采取了“迁地保护”(translocation)的策略。在夏威夷,非营利组织环太平洋保护组织(Pacific Rim Conservation)与美国海军、美国鱼类和野生动物管理局合作,将中途环礁国家野生动物保护区、燕鸥岛和法属护卫舰沙洲的海鸟协助迁徙到瓦胡岛James Campbell国家野生动物保护区的高地栖息地。该保护区的迁徙区域建有防止哺乳动物捕食者的围栏,因此新迁徙的海鸟不会成为老鼠和猫鼬等非本地捕食者的受害者。如今,该保护区有四大迁徙物种在此筑巢——莱桑信天翁(Laysan Albatross)、黑脚信天翁(Black-footed Albatross)以及博宁海燕(Bonin Petrel)和黑腰叉尾海燕(Tristram’s Storm-Petrel)。类似地,美国和墨西哥合作在东太平洋开展了另一个海鸟迁地保护项目,将黑脚信天翁的蛋和雏鸟从Midway Atoll迁徙到墨西哥海岸的Guadalupe岛,这一始于2021年的项目在2024年迎来了第一批成功返回的幼鸟。而全球范围内,海鸟恢复数据库显示已有851个迁地项目,总体成功率高达76%。

图8 美国海岛与沿海地区海鸟迁地保护项目分布图 数据来源:《2025年美国鸟类状况》

4. 区域合作的典范

由太平洋鸟类栖息地联合委员会牵头成立的“草原、橡树和人联盟”(Prairie, Oaks, and People Alliance),作为一个区域性生态合作平台,于近期发布了《草原、橡树和人投资战略》(Prairie, Oaks, and People Investment Strategy)。这份战略提出在未来五年内投资3亿美元,用于保护和恢复7万英亩栖息地,并在2020年以来已投入的1亿美元基础上,进一步拓展改善空间。战略中还强调与原住民社区的合作,以及低烈度火烧等传统生态管理手段的重要作用。相关恢复工作已惠及多种鸟类,其中包括被列为黄色预警临界点物种的刘易斯啄木鸟(Lewis’s Woodpecker)。与此相似地,在美国橡树林生态恢复工作中,克拉马斯-锡斯基尤橡树林网络(Klamath Siskiyou Oak Network)正领导着第五鸟类保护区(BCR 5)南部最具挑战性的恢复项目,该地区的鸟类数量下降尤为显著。为推动跨国尺度的恢复协作,西部工作组森林鸟类委员会采用了一个涵盖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的完整年度周期保护框架,推动将鸟类保护目标整合进更大范围的景观尺度土地恢复计划中。

图9 橡树林与草原鸟类合作伙伴趋势图 数据来源:《2025年美国鸟类状况》

(四)鸟类与人类社区的紧密联系:生态、经济与社会价值

鸟类不仅是自然界的一部分,生态系统健康的晴雨表、经济活力的推动者,也是人类文化与情感的联结体。

美国约有1亿观鸟者,每年观鸟活动带来的经济总产值高达2790亿美元,创造了140万个工作岗位,并贡献超过380亿美元税收。从望远镜销售到导览旅游、湿地公园的建设,鸟类已成为多个社区振兴的支点。鸟类还连接着不同背景的人群。报告显示,观鸟是美国最受欢迎的户外活动之一,58%的垂钓者和53%的猎人也自称观鸟者。研究进一步指出,与鸟类接触能减轻压力、焦虑与抑郁,提升生活满意度。甚至有研究发现,鸟类物种多样性的每10%增长,其带来的幸福感提升相当于收入增加10%。

图10 钓鱼者与猎人中的观鸟比例 数据来源:2022年美国钓鱼、狩猎及野生动物相关活动全国调查(未公开数据),作者:John Lord & Jerry Leonard

而且,这些鸟类的存在绝不仅仅是为了自然摄影者的一次记录或观鸟者的一次欣喜。正如报告强调的那样,保护鸟类的政策也为人类带来了额外的益处,例如更健康的土地使用方式、更清洁的水源以及能够抵御火灾、洪水和干旱的更具韧性的景观。此外,生态学家常说,鸟类是地球生态系统的心跳。报告指出,《2025年美国鸟类状况》依旧将“栖息地专一性鸟类”的种群趋势作为判断生态系统健康的关键指标。它们的减少往往意味着食物链中断、植被退化、水循环失衡等更深层的问题。

该报告的结尾写道:“科学已经清楚地指出了鸟类重现的路径,我们需要的是行动。” 面对一个个临界点的逼近,行动不再是选择题,而是共同的时代责任。每一个人都可以是转变的一部分。从种植本地植物、减少农药使用,到参与eBird等公民科学项目,日常的微小选择正在汇聚成改变的力量。鸟类的命运,与我们的生态环境息息相关——保护它们,就是保护我们共同的未来。现在,就是我们作出回应的时刻。

(注:本文仅代表资讯,不代表平台观点。欢迎留言、讨论。)

作者 | 周子又

审核 | Samantha

排版 | Ivy Zhou


关于作者


周子又(Ivy Zhou),目前就读于丹麦哥本哈根大学环境与发展专业,重点关注碳排放与气候政策、自然资源管理与可持续发展,以及全球环境治理方面的进展。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国际部、“海洋与湿地”(OceanWetlands)志愿者。

周子又. 我们还能听见鸟鸣多久?《2025年美国鸟类状况》报告揭示濒危临界点. 海洋与湿地. 2025-04-13

海湿资讯·欢迎评论

OceanWetlands

斑海豹©摄影:王敏幹(John MK Wong) | 绿会融媒·“海洋与湿地”(OceanWetlands)

【参考资料】

Rosenberg, K. V., et al. (2019). Decline of the North American Avifauna. Science, 365(6461). https://doi.org/10.1126/science.aaw1313

North American Bird Conservation Initiative. (2025). The State of the Birds,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2025. Retrieved from: https://www.stateofthebirds.org/2025

海洋与湿地·小百科

第三届联合国海洋大会

【海洋与湿地·小百科】2025年联合国海洋大会将于2025年6月在法国尼斯举行,由法国和哥斯达黎加共同主办。此次大会的主题是“加速行动,动员各方力量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海洋”,旨在推动实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14,即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海洋资源。会议将汇集各国政府、国际组织、科研机构、非政府组织及私营部门等利益攸关方,共同探讨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可持续渔业、海洋污染治理、蓝色经济等关键议题。作为大会的特别认证机构,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海洋与湿地”工作组将组建代表团赴法国参会。(封面图:海草床©摄影:王敏幹)


来源:中国绿发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