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3大噩耗,特朗普承认美国有困难,万斯强调他没想对华开战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4-13 16:32 2

摘要:本文严格依据权威信源(官媒占比超80%),结合2022-2025年最新动态及历史数据,最终观点保持中立。结尾附有参考资料。如有新动态,望提醒博主。

本文严格依据权威信源(官媒占比超80%),结合2022-2025年最新动态及历史数据,最终观点保持中立。结尾附有参考资料。如有新动态,望提醒博主。

2025年4月10日这个日子,骤然成为美国政坛、商界与国际关系的多重焦点:美股一日内市值蒸发7000亿美元、国债市场陷入“史诗级抛售”。

而阿根廷央行抛出的续签人民币货币互换协议,更像一记重拳,让本就焦头烂额的美国前总统特朗普不得不首次承认“美国确实遇到困难”。

与此同时,副总统万斯则在社交媒体上“呛声”五角大楼鹰派:谁在想对中国开战,谁就该先考虑美国离得开中国供应链吗?

这一番分裂的姿态,让中美贸易博弈中的美国“定力”与“盟友牌”再添更多不确定。

2025年4月10日,美股端的警钟骤然拉响——纳斯达克指数单日跌幅4.31%,标普500指数跌3.46%,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一度重挫2.5%,全市场超过5000只个股下跌,科技巨头市值合计蒸发7000亿美元。

摩根大通的最新报告称,美国近期的贸易保护主义政策让经济衰退概率飙升至60%。

大行、高盛、摩根士丹利等也竞相调低美国今年经济增速预期。

更令人忧虑的是,美国的国债市场也同步迎来“史诗级抛售”。

30年期国债收益率竟在两天内飙升10%,一举突破5%的“心理红线”。

10年期国债收益率也跃至4.5%,同时“美债基差”交易爆雷添了一把火,让海外投资者愈发担忧流动性危机的扩散。

大批央行机构在加速抛售美债,拒绝接盘的背后,早已凸显一系列深层政治与金融信任的背离。

摆在特朗普面前的是一个令人窒息的数字:预计2025年美国联邦债务总额突破40万亿美元,财政赤字占GDP比重逼近8.4%的历史高位。

历经数轮“举债上限”拉锯之后,美国政府依旧难见支出削减的坚决动作。

中国连续6个月减持美债,更让华盛顿神经紧绷——减持规模已降至2009年以来最低水平,若全球其他主要经济体群起效仿,后果难以估量。

就此特朗普在4月10日首度罕见松口,承认因关税和地缘政治等因素牵引,美国“积极拓展经济前景”面临诸多困难。

可与此同时,他依旧辩称美国每天依靠关税多赚几十亿美元,名义上为本土经济“止痛”。

然而实际数据显示,美国商会多次发布调查,认为关税令普通家庭年均支出额外增长2300美元,通胀指标再度冲高到5.2%。

眼下美联储已扭扭捏捏地推迟降息时机,高盛警告,倘若大环境不改善,2025年美国GDP增速或将跌破1%。

这种表里不一的口吻,既表明特朗普懂得舆论压力,更暴露他对关税能否真正“救美国”的不自信。

靠强征关税“弥补”之后,赤字模式还在循环。

要命的是,如今市场对于美国经济“神话”的信心,像一只泄气的皮球,正持续“漏气”。

因此这第一重噩耗的真正杀伤力也许才刚开始。

就在美股与美债掀起暴风雨的同一天,阿根廷央行正式宣布,与中国续签350亿元人民币(约50亿美元)的货币互换协议,有效期至2026年6月。

阿根廷坐拥丰富的农牧产品和矿产资源,一向被美国视为关键经济合作伙伴之一。

然而自2024年中开始,阿根廷政府在本国外汇储备骤降、通胀飙升、IMF债务滚雪球的多重压力下,逐渐向中国靠拢。

事实上早在米莱政府上台之初,一度出现摇摆态势,但当大环境变得严峻,中国这个合作伙伴反而成了更稳定的“靠山”。

不仅是阿根廷,2025年第一季度的数据着实醒目: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处理金额同比飙升47%,覆盖全球180余国。

巴西、沙特、印尼等国际经济体也在扩大使用本币结算和同中国开展直接的货币互换。

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里,人民币在贷款中所占比重达32%。

虽说美元体系的根基不可能一朝动摇,但全球关于“去美元化”的声音早已不再是纸上谈兵。

欧洲方面,同样上演分化博弈。

法国达飞海运集团将50%以上航线改用人民币结算;德国巴斯夫也宣布追加120亿欧元在华投资项目。

美国期盼的“全面围堵中国”显然不再牢固,欧洲在能源、环境、供应链等领域与中国的合作比重正逐渐提升。

越发深度的跨国企业布局和产业链耦合,让“联欧制华”成为悬在华盛顿头顶的不切实际的念头。

与此同时,中国出口市场的版图在悄然转变。

自2018年至2025年,中国对美出口依赖度从19%骤降到9%,东盟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占中国出口比重升至45%。

可美国主导的“断链”更让英特尔、高通等巨头喊苦:美国半导体协会称,对华芯片禁令已造成800亿美元以上的行业损失,并让中企有了快速替代的机会。

换言之,美国越试图在全球贸易体系中挥舞制裁大棒,越把盟友逼到另一个方向,也越让中国产业链的韧性得到发挥。

正如阿根廷转向所显示的,这第二重噩耗注定与前者形成叠加冲击。

值得玩味的是,同在4月10日,美国副总统万斯就在社交媒体上痛批国内鹰派:“你们一面想跟中国打仗,一面却又依赖中国提供72%的稀土、65%的电子元件,这到底是一种怎样的疯狂?!”

在这篇广为传播的“反战”言论中,万斯对于五角大楼鹰派试图把“军事对抗”直接摆上台面的激进做法直言不讳。

他提醒,无论是能源、医疗还是国防供应链,美国从中国进口的比重都非浅表的数字,而是一旦断供就难以迅速替代的“关键命脉”。

要是真的发生大规模对抗,绝不仅仅是经济威慑那么简单,而会对美国自身造成实质性打击。

他同时指出,特朗普自上台以来,将关税作为核心工具的做法,放大了内部撕裂:自家企业怨声载道,国会山也频频质疑其是否利用政策消息操纵股市。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4月9日,特朗普突如其来地宣布对包括加拿大、墨西哥、欧盟等在内的75个国家暂停关税90天。

外界解读,这是为了给被冻结的资本市场一点“回血时间”,毕竟他家族所属的“特朗普媒体科技集团”股价,恰好在此政策发布前暴涨了40%,引来民主党人声势浩大的内幕交易调查呼声。

这样的“小插曲”,更揭示了美国政治博弈的深层逻辑——国内的民粹主义与现实利益之间已经开始正面冲突。

共和党支持者里,有62%的人依旧坚定喊着“对华强硬”,视其为政治正确。

然而中小企业的群体则高达78%反对继续加征关税,因为这意味着成本难以消化、甚至被排挤出全球市场。

华尔街金融大佬这段时间也明显站到万斯这边。

高盛、摩根士丹利等纷纷出面提醒政府,“再闹大了,我们把自己的基本盘都玩残了”。

纵观特朗普自2018年开始的对华关税大棒,一路高举高打,却在经济现实中一次次被迫回调。

4月10日的“服软”声明虽显无奈,却又保留了余地:他依旧强调,美国要是无法与中国达成更多协议,可能会升级关税到更严厉的层面。

此番摇摆,说白了还是在做最后的政治表演,夹在民粹压力与市场压力的缝隙中,特朗普只能时而拉高姿态、时而临时“停火”。

副总统万斯的表态无疑给美国内部的对华路线之争加了把火。

他若能赢得华尔街和更多企业界支持,不排除在后续的政策讨论里占据更多话语权。

反观鹰派势力的根基,主要还在对外情报部门和国防工业集团的支持。

两股力量针锋相对,一旦形成政策死锁,而全球产业链、各国视角又都不是随便等候观望的。

另一边中国继续深化与阿根廷、巴西、沙特等的经贸合作,货币互换、结算使用人民币的趋势在加剧。

美国此时的内斗会进一步让友邦懈怠,让外界对“美国领导力”愈发犹疑。

结语

“贸易战没有赢家,但战略溃败者必将被时代抛弃。” 当2025年4月的美股崩盘、公债危机与阿根廷倒戈接连重创美国之际,特朗普少见地承认了“美国确实遇到困难”,副总统万斯也提早敲响了对华战略激进化的警钟。

实质上,中国此刻展现的产业链韧性和国际朋友圈拓展,为未来可能出现的更多变局奠定了底气。

美国则身陷内部分裂与国债危机的双重泥潭,焦躁之余更显力不从心。

这场世纪博弈中,一切都远未尘埃落定,但历史车轮终将碾碎以邻为壑的霸权幻梦。

参考信息:

来源:医师老付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