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2月3日,何梁何利基金2024年度颁奖大会在北京举行,共授予56位科技工作者奖项,其中授予1人“科学与技术成就奖”,33人“科学与技术进步奖”,22人“科学与技术创新奖”。12月4日,记者从科技厅获悉,四川共有3人获奖。
川观新闻记者 高杲 宁宁
12月3日,何梁何利基金2024年度颁奖大会在北京举行,共授予56位科技工作者奖项,其中授予1人“科学与技术成就奖”,33人“科学与技术进步奖”,22人“科学与技术创新奖”。12月4日,记者从科技厅获悉,四川共有3人获奖。
其中,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教授李为民荣获何梁何利基金2024年度“科学与技术进步奖”(医学、药学奖);电子科技大学教授蒋亚东,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所长罗先刚获“科学与技术进步奖”(电子信息技术奖)。
根据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官网介绍,李为民从事呼吸系统疾病的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30余年,一直围绕肺癌早诊早治关键技术及早诊早治体系建设开展临床与转化研究。揭示了我国非吸烟肺癌分子特征,首次发现非吸烟肺癌新的易感基因,阐明非吸烟高危人群肺癌分子基础,证实我国肺癌高危人群的特殊性。创新肺癌早期诊断技术,发现了肺癌早期特异性分子标志物,推动了我国肺癌规范筛查及人工智能辅助诊断,建立了“确立高危、规范筛查、系统评估、精准诊断、早期治疗”的肺癌早诊早治体系,使手术可治愈的早期肺癌(IA1期)诊断率提高了10倍,为11.82%(全球仅1.1%),lA期肺癌诊断率从2011年的26.48%提高至2018年的60.78%。
根据电子科技大学官网介绍,蒋亚东是我国薄膜传感器技术领域的学术带头人。30余年来,他带领团队深入解析薄膜传感器表面/界面协同增敏效应与机理,突破了敏感薄膜生长调控、传感器件设计制备、信号处理与兼容集成等关键技术,研制成功电子聚合物薄膜气湿敏传感器、氧化钒薄膜非制冷红外焦平面探测器等系列核心传感器;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与产品封锁,实现了我国载人航天、观瞄制导、环保安全等领域关键传感器自主可控;开拓了我国非制冷长波红外焦平面探测器技术新领域,为我国薄膜传感器技术自立自强做出了重要贡献。
根据中国科学院成都分院官网介绍,罗先刚主要从事微细加工技术、亚波长电磁学、微纳光学、人工结构材料、电磁超构表面、表面等离子体光学、仿生光子和轻小型光学器件及系统研究。获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中国科学院杰出科技成就奖、部省级科技进步特等奖和一等奖多项;获周光召杰出青年基础科学奖、中国科学院王宽诚西部学者突出贡献奖、第十一届光华工程科技奖青年奖、中国科学院优秀导师、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等荣誉。
何梁何利基金由香港爱国金融实业家何善衡、梁銶琚、何添、利国伟于1994年创立,旨在奖励中国杰出科学家,服务于国家现代化建设,创立30年来,共奖励了1638位科技工作者,奖项主要包括“科学与技术成就奖”“科学与技术进步奖”“科学与技术创新奖”。
本文来自【四川日报-川观新闻】,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及传播服务。
来源:人民日报党媒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