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发扬互助精神?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4-13 14:25 2

摘要:在远古时期,单个人很难在自然界生存,要和其他的人在一起生存和发展。人们聚族而居,会互相帮忙,会一起合作,采摘野果,捕获猎物,选择最适宜居住的栖息地,还可以照顾孩子,顺利实现代际更替。到了奴隶社会,奴隶们处在一个阶层,有时候会互相帮助,共同协作,完成很多劳动。奴

主流意识形态经常提倡互助精神,要求人们互帮互助。为什么要发扬互助精神?

在远古时期,单个人很难在自然界生存,要和其他的人在一起生存和发展。人们聚族而居,会互相帮忙,会一起合作,采摘野果,捕获猎物,选择最适宜居住的栖息地,还可以照顾孩子,顺利实现代际更替。到了奴隶社会,奴隶们处在一个阶层,有时候会互相帮助,共同协作,完成很多劳动。奴隶主也会互相帮助,要获得更多的权力,获得更多的土地和钱财。到了封建社会,农民们处在同样一个阶级,会互相帮忙。官员处在统治阶级地位,也会互相帮助。社会分工到了一定的程度,阶级就会产生,在同一阶级内,人们会实现互助精神,即便跨越阶级,有时候也会实现互助精神。单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很难独自生存,需要和其他人合作,从自然界中获得食物,同时要组建家庭,生育下一代,实现传宗接代的任务。最原始的互助是互帮互助,没有太多的功利算计。有的农村现在还保留着最原始的互助精神,只是互相帮助,却没有实现利益对等的付出与回报。倘若按照功利主义角度来看,这样的付出就是傻乎乎的,甚至毫无必要。因为功利主义讲究计算,有付出必有回报,没有回报就不能付出。农民的付出看似没有眼前的回报,但时间长了就会有回报,哪怕真的没有回报,他们也毫无怨言。

播种和收获的时候,需要很多农民共同协作,不然播种就可能误了农时,收获的时候庄稼就可能因为收不到家里而烂在地里。他们出工出力,既是为别人,也是为自己。人类本身有悲悯的精神,看到处在危难中的人,就动了恻隐之心,想要救助他们,上前拉一把,并不算什么积攒功德的事,也不算做了什么大善事。看到有老人跌倒了,农村人会自动的把它扶起来,而不会像城里老人跌倒之后无人扶。农村人大多聚集在一起生活,一个村子的人大多都认识,有的沾亲带故,有的是朋友。即便两个人不认识,说是同一个村的,也会生出好感,会互相帮助。倘若同一个村子的年轻人到大城市打工,忽然遇到了,还不认识,但并不妨碍他们交流,拉家常,攀亲戚,说几句话就感到亲切了。他们会互相帮忙,甚至会成为很好的朋友。农村本来就保留着原始的互助精神,尤其是婚丧嫁娶大事的时候,很多人都去帮忙,有亲戚朋友,有街坊四邻。除了帮忙,他们还会上份子钱,而份子钱就是原始互助精神的具体体现。互相上份子钱,就可以让本来贫穷的家庭顺利办成大事,渡过难关。

城市化进程完成以后,有六亿多人进入城市,享受城市提供的各种服务,似乎并不需要太多的互助精神,因为城市文明已经发展到一定的程度,资本也渗透到城市文明的每一个角落,把各种东西都当成商品来出卖,把很多劳动当成服务来出卖。人们想要获得商品或服务,只需要掏钱购买就可以了,没必要请亲戚朋友帮忙。装修有装修公司应付,搬家有搬家公司应付,得病了有医院的车来接,即便有人要火化,也有殡仪馆的车接送。城市的殡葬服务比较发达,只需要打一个电话,就可以雇佣专业的团队运作。结婚也是如此,会有专业团队运作,购买这种服务的人,只需要攒够钱就可以。结婚的人可以请亲朋好友来参加婚礼,亲朋好友除了吃吃喝喝,就是上份子钱,不用帮忙。当原始的互助精神蜕变为上份子钱以后,婚姻就变成了一种买卖。不但女人会要很多彩礼钱,而且男人会骗女人结婚,甚至会骗女人的钱。离婚变得比较自由,双方只要同意,就可以立刻离婚,没有冷静期,也不需要双方父母到场。倘若男女双方没有商定离婚,有一方不愿意离,就需要到法院起诉,走法律程序就可以了,没必要像以前一样,为了离婚闹得两大家族都不安宁,甚至两大家族为了抢夺财产大打出手。

似乎城市不需要互助精神,只需要每一个人努力挣钱就可以了,有钱可以买到很多商品和服务,可以雇用很多人来做事,没必要请亲朋好友来帮忙。倘若需要,请亲朋好友帮忙,就是让他们来走个过场,来掏钱,而不是让他们付出劳动。互助精神在城市比较缺乏,很容易变成购买服务的体现,而不是劳动力的互换。在农村的互助精神比较普遍,虽然也有一些像城市那样的购买服务现象,但仍然存在着劳动力互换的互助精神。一个人想要办事,觉得很难,但在他人眼里,却是很容易办成的事。有人用电脑很方便,可是有一天电脑坏了,就需要找村里会修电脑的人来修,有人可以免费修,就算是帮助他了,而修电脑的人家里有事,这个人就要帮助他。倘若这个人觉得修电脑的人家里没事,也用不到帮忙,就会拿出一点礼物作为酬谢。时间长了,修电脑的人就成了热心肠的人,从来不收费。当修电脑的人家里有事的时候,很多人都来帮忙,因为这些人都受过人家的恩惠。有人家里的墙头倒了,邀请亲戚们过来帮忙垒墙头。倘若亲戚们没有上班,就过来帮忙;倘若亲戚们上班,就会利用下班时间过来垒墙头,几天就垒好了。农村互换劳动力的前提是不耽误自己上班,不耽误自己的工作,当然遇到婚丧嫁娶大事的时候,有时候会耽误上班,耽误挣钱,但并不能以此为借口逃避。因为农村人大多有自己的道德评价标准,认为婚丧嫁娶的事是人生大事,亲戚应该主动参与,不参与就会被人耻笑。有人只顾着挣钱,不参与婚丧嫁娶大事,被人认为不忠不孝,当然就会坏了名声。而在农村坏了名声,就不容易好起来。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很多有专业技术的人开了门店。修电脑的会开电脑店,兽医会开宠物店,泥瓦匠会开装修店等等。人们想要获得什么服务,直接购买就可以了。

不管社会经济如何发展,互助精神不能丢。人类群体在不断发展,需要协调一致,需要互相帮助,尤其是底层劳动人民,需要互相帮助。官员们会自动结成巩固的利益联盟,当然会互相帮助,不但互相送钱,而且要互相安排子女到重要的岗位,实现权力的世袭。底层劳动人民无法撼动官员的地位,也无法改变官员们的利益联盟,就只能知足常乐,在自己生活的层面上实现互助。毕竟,“恻隐之心,人皆有之。”倘若连恻隐之心都失去了,看到老人倒地无人扶,看到歹徒行凶,无人报警,那么社会就真的礼崩乐坏了,互助精神也就荡然无存了。其实最原始的互助精神是只求奉献,不求索取,是无功利化的,也是实现个人优良品德的方式,却在经济的发展之下,逐渐稀少,甚至荡然无存……

社会层面应该提倡原始的互助精神,尤其是底层劳动人民,应该实现无功利化的互助,实现只求奉献,不求索取的优良品德,才能团结起来,才能释放巨大的劳动力价值,当然也让社会变得更加公平、公正、和谐。

来源:铁剑帮帮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