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李嘉诚90岁才退休,任正非78岁仍在一线,王健林曾日行程表曝光:凌晨4点起床,一天飞三个城市……这些身家千万甚至上亿的大老板,明明早已财务自由,为何还要像“永动机”一样拼命赚钱?是欲望无底洞,还是另有隐情?
李嘉诚90岁才退休,任正非78岁仍在一线,王健林曾日行程表曝光:凌晨4点起床,一天飞三个城市……这些身家千万甚至上亿的大老板,明明早已财务自由,为何还要像“永动机”一样拼命赚钱?是欲望无底洞,还是另有隐情?
心理学研究发现,当财富积累突破某个临界点,赚钱会从“手段”变成“目的”。就像游戏通关后,玩家仍会沉迷于刷副本——对富豪而言,商业战场就是他们的“虚拟现实”。华为创始人任正非曾直言:“工作已成习惯,停下来反而空虚。”
案例:深圳某注塑厂老板李某,身家过亿仍亲自质检。他说:“工人跟我20年,我一停,他们饭碗怎么办?”
这种责任感,让赚钱变成一种“社会性生理需求”。
2024年,中国M2货币供应量突破300万亿,千万资产的实际购买力可能10年缩水一半。更残酷的是,富豪的资产往往以负债形式存在:王健林曾背负4205亿债务,刘强东的京东一度濒临现金流断裂。
数据:胡润报告显示,80%的千万富豪企业主负债率超60%。他们不是在赚钱,而是在和货币贬值赛跑。
富豪圈层有一条隐形鄙视链:当你拥有私人飞机,会发现邻居买了限量版湾流;当你登上福布斯,又会盯着榜单前10名较劲。马斯克曾调侃:“财富只是记分牌,而我沉迷于比赛本身。”
反常识逻辑:穷人追求“够用”,富人追求“比较”。正如某亿万富翁坦言:“停下来的那一刻,你就出局了。”
企业规模越大,越像一台无法熄火的机器。新东方俞敏洪转型直播时曾说:“2万员工等着吃饭,我敢躺平吗?”
这种“使命绑架”,让富豪们像希腊神话中推石上山的西西弗斯。
诺基亚CEO约玛·奥利拉在破产发布会上落泪:“我们没做错什么,但不知为什么输了。”这种恐惧深植富豪心中——字节跳动崛起时,多少传统媒体老板夜不能寐?
互动提问:
如果你突然拥有1000万,会选择躺平还是继续奋斗?评论区聊聊你的“财富人格”!
来源:勤劳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