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毅演技封神,也堵不住《赴山海》的魔改争议?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4-13 12:15 1

摘要:最近,“成毅眼里的恨意不像演的”这梗,几乎是以病毒传播的速度席卷了我的社交圈。老实说,起初我内心是打了个问号的——毕竟当下古装剧的“演技”,你懂的。但当我点开那段疯传的15秒片花时,好吧,我承认,那股穿透屏幕的冲击力,着实让我心头一震。

最近,“成毅眼里的恨意不像演的”这梗,几乎是以病毒传播的速度席卷了我的社交圈。老实说,起初我内心是打了个问号的——毕竟当下古装剧的“演技”,你懂的。但当我点开那段疯传的15秒片花时,好吧,我承认,那股穿透屏幕的冲击力,着实让我心头一震。

画面里,萧秋水目睹人间惨剧,那双眼睛里翻涌的,是几乎要将人吞噬的愤怒与绝望。没有歇斯底里的咆哮,也没有青筋暴起式的用力过猛,成毅仅凭微颤的指尖和布满血丝的双眸,就将那种深入骨髓的剜心之痛诠释得淋漓尽致。这哪里是表演,这简直就是“恨意”本身的一次现场教学,一个让人不寒而栗的范本。

然而,正是这教科书般的恨意背后,潜藏着《赴山海》这部剧最惊人的野心,也可能是它最大的定时炸弹。

当“穿书”撞上“经典武侠”,是火花四溅还是水土不服?

《赴山海》脱胎于温瑞安先生的武侠名著《神州奇侠》,这本身就意味着它背负着原著粉沉甸甸的期待。但剧组显然不满足于按部就班,他们下了一步险棋——引入时下流行的“穿书”设定,并且“买一送二”,让主角萧秋水体内塞进了三个灵魂:现代打工人肖明明、根正苗红的少侠萧秋水,以及黑化大佬李沉舟。好家伙,这等于让成毅一个人扛起了一台“精神分裂”的大戏!

这种设定对演员无疑是地狱级难度,但从目前释出的片段看,成毅似乎接住了这份挑战。据说他在片场能在三种人格间无缝切换,快到让导演都啧啧称奇。这功力并非空穴来风,回顾他在《沉香如屑》里,就已经在隐忍神尊应渊和疯批帝君玄夜之间切换自如,将两种截然不同的气质拿捏得恰到好处。

为了让观众能清晰分辨这“三位一体”,成毅在细节处理上显然下了苦功。肖明明的“社畜”颓丧感、萧秋水的侠义正气、李沉舟的阴鸷邪魅,据说连握剑的姿势、走路的步态都设计了微妙的区别。这份对角色的精雕细琢,值得一个大大的赞。

“魔改”风波起,武侠的魂还在吗?

但是,“穿书+多重人格”这剂猛药,也毫不意外地点燃了争议的导火索。原著党几乎是哀鸿遍野,痛斥编剧将温老先生的江湖快意改得面目全非。“系统任务”、“复活甲”这些网游感十足的元素被强行植入,在他们看来,这简直是对传统武侠精神的公开“处刑”。

当然,也有年轻观众觉得这种融合挺带感,够“下饭”,够“电子榨菜”。但我始终认为,武侠剧的改编,创新可以有,想象力值得鼓励,但绝不能丢掉那个“侠”字所承载的风骨与道义。如果抽离了内核,只剩下猎奇设定和工业糖精,那它和流水线上生产的速食网文又有什么本质区别呢?

剧组似乎也意识到了剧情改编上的风险,试图在视觉层面找补。号称耗时三年打造了200多件非遗冷兵器,听起来诚意满满。可观众的目光是雪亮的,预告片里宋代风格的建筑上赫然挂着充满科技感的LED任务进度条,这种强烈的时空错位感,让人一秒出戏,吐槽这到底是武侠片场还是“穿越”事故现场?

娜扎颜值依旧,“演技”再成槽点?老牌帅哥能力挽狂澜?

让局面更显复杂的,是女主角古力娜扎的选角。她在剧中饰演的萧雪鱼(原著为唐方,剧版有改动),虽然美貌依旧能打,但其表演再次引发了不少讨论。不少观众直言“美则美矣,灵魂稍欠”,认为她未能精准传达出角色爱恨交织的复杂内心,某些特写镜头甚至被调侃“像在拍口红广告大片,情绪浓度不够”。

更让人忧心的是坊间流传的女配加戏传闻。倘若真如传言所说,为了突出某些“看点”而大幅削减本应厚重的权谋线,甚至加入“湿身诱惑”等桥段,那恐怕这部剧就真的离“挂羊头卖狗肉”不远了。

万幸,演员阵容里还有张智霖这张王牌。年近五十的他饰演燕狂徒,依旧魅力不减当年,预告中徒手捏碎酒杯的狠厉眼神,瞬间让人梦回那个潇洒不羁的陆小凤时代。希望这位老牌帅哥能凭借过硬的演技,为这部剧注入一些急需的阳刚硬朗之气,稍稍平衡一下可能的“脂粉气”。

慢镜头的武打,是美学探索还是技术倒退?

除了文戏,武打更是武侠剧的生命线。《赴山海》的动作戏,据说成毅在绿幕前搏命完成了高难度的托马斯全旋。然而,这份努力在正片预告里,却似乎被无处不在的慢镜头切割得支离破碎。精彩的动作设计一旦陷入慢放的泥沼,往往就失去了应有的力量感与流畅度,被观众吐槽更像是“艺术体操”而非凌厉打斗。

这种对慢镜头的滥用,几乎成了近年来古装武打戏的通病。观众们开始越发怀念徐克电影里那种写意又生猛的暴力美学,怀念早期港片里拳拳到肉的实在感。当技术进步了,我们看到的打戏反而“慢”下来了,这不能不令人深思。

结语:武侠剧的十字路口,何去何从?

《赴山海》无疑是一部野心勃勃的作品,它试图在传统武侠的基底上,嫁接时下流行的元素,渴望能同时抓住原著粉、演员粉和寻求新鲜刺激的年轻观众。但这种“我全都要”的策略,往往走在钢丝线上,极易两头不讨好。成毅的表演越是亮眼,剧本与制作上的争议就越发显得刺眼。

这部剧最终会成为新派武侠的一次成功探索,还是沦为“魔改”浪潮中的又一个典型案例?现在下定论为时尚早。但无论结果如何,都希望未来的武侠剧创作者们,在追求创新与迎合市场的同时,能时常回望,别忘了那个最初吸引我们的、快意恩仇又重情重义的“侠”字。

来源:娱生相濡以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