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由杨焕亭、雷国胜、杨波海合著的长篇纪实文学《茂陵卧牛之谜》、日前由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即日起面向全国发行。《茂陵卧牛之谜》分上、下两册,全书58万字。作品在广阔的历史背景下,以非虚构笔法,浓墨重彩地描写了以著名文博专家王志杰为代表的茂陵博物馆干部职工发扬卧牛精
摘要:由杨焕亭、雷国胜、杨波海合著的长篇纪实文学《茂陵卧牛之谜》、日前由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即日起面向全国发行。《茂陵卧牛之谜》分上、下两册,全书58万字。作品在广阔的历史背景下,以非虚构笔法,浓墨重彩地描写了以著名文博专家王志杰为代表的茂陵博物馆干部职工发扬卧牛精神,艰苦创业,勇于创新,锻造茂陵管理模式的风雨历程,全景式,多侧面地展示了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茂陵博物馆从环境到队伍日新月异的变化,是一部富于时代性,突出文学性,充满传奇性、很具可读性的纪实文学作品。
《茂陵卧牛之谜》是作者与采访对象的合作结晶。茂陵的每一位职工都为这部作品的完成付出了艰辛的劳动,许多人的采访都是在班后或者夜间完成的;二是三位作家之间亲密无间的合作,从策划到写作,从打印到校对,每个人都承担了繁重的任务。用自己的行动实践证明,团结出凝聚力,出新的生产力。
《茂陵卧牛之谜》有四个显著特点:
一是强烈的时代性。作品上册集中反映了主人公王志杰从一个中学教师成长为一位国内外闻名的文博专家的心路历程、茂陵从一个只有3间房子的文管所发展成为拥有5000件文物、一百多名职工的博物馆的奋斗足迹。下册集中反映了在王志杰带领下,茂陵博物馆紧跟时代步伐,深化内部改革,推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同步发展,在创建4A级旅游景区的过程中,创新管理模式的生动事迹。表现了主人公博大的爱国主义情怀,强烈的时代意识和所负载的时代精神。
二是鲜明的文学性。作品本着“贴近生活、贴近时代”的原则,把采访作为作品的基础工程,放在十分突出的位置,除了采访主要人物王志杰以外,先后走访了数十名重点人物,十多名普通群众,为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作品在坚持纪实文学真实性原则的前提下,十分注重各种文学元素的有机凝结,这就是:始终以人物为核心来结构篇章,以性格刻画为重点来实现审美表达,以故事为线索展开叙事,以地域性语言为特色来体现作品的贴近性,是一部纯正的文学文本。
三是浓郁的传奇性。作品继承了我国历史上文学叙事十分注重传奇性的传统,着力在强化作品的故事性上花气力,在发掘事件的典型性上下功夫,在突出故事的曲折性上动脑筋,在完整展示细节上费神思,其间的许多故事读来回环复沓,山重水复,柳暗花明。作品十分注意正确处理先进人物与群众的关系,从而在作品中展树立起茂陵博物馆创新发展的人物群像。读者通过阅读,不仅认识了文博专家王志杰的传奇人生,触摸到副馆长魏乾涛、王敏霞、张九叶等一班人的炽热情怀,更可以领略包括讲解员、炊事员以及热爱文物的普通群众等在内的群体的主人翁风采。
四是灵动的可读性。《茂陵卧牛之谜》始终坚持“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创作理念,在整个采访和写作中,十分重视历史与现实的相映生辉,融历史故事于现实描写之中;十分重视专业语言与民俗风情的彼此照应,使得复杂的专业语言通俗化,拉近了作品与读者的距离;十分重视情景的描写与人物心理的融合观照,从而使得人物的情感与事件的发展紧紧地粘合在一起,达到了水乳交融的效果。(愚牛)
《茂陵卧牛之谜》出版发行感赋
作者 杨波海
咸阳文坛三老友,
惮精竭虑写卧牛。
半年晨昏勤采访,
两月灯下苦谋筹。
情寄劳模接地气,
笔随时代颂风流。
合著长卷留史册,
民族精神贯千秋。
《茂陵卧牛之谜》出版感赋并奉和水木君
作者 杨焕亭
秉月回眸看卧牛,
文章问世鬓霜秋。
相逢犹忆访翁事,
独坐常思临案修。
未敢狂情比司马,
品当谨训效左酋。
五年三老心益静,
梅苑墨池任自由。
得“卧牛”和波海并杨兄
作者 雷国胜
风雨同舟三挚友,
日夜兼程写卧牛。
转眼庚子谷雨后,
疫情未消难聚首。
忽闻书香伴春风,
百感交集心潮涌。
昔日醉心文坛事,
今朝分享庆功酒。
同韵贺梅轩三友《茂陵卧牛之谜》出版发行
作者 郭旭晔
半载耕耘硕果秋,
梅轩三友笔端遒。
访贤踏破茂陵路,
写尽沧桑志未休。
一卷风云传史册,
千钧气节贯神州。
文坛今日添佳话,
汉武遥知亦点头。
贺《茂陵卧牛之谜》出版发行
作者 张根劳
咸阳大地麒麟卧,
武帝故园在茂陵。
马踏敌顽国威壮,
六合一统制度明。
今天专访刘彻墓,
文物国家宝贝精。
不见当年祭祀殿,
新型绿化伴神灵。
来源:西北建设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