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重夹击!极端天气+关税战,大豆价格将迎涨?未来一周走势解析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4-13 03:28 1

摘要:引言:多重因素叠加,大豆市场暗流涌动2025年4月以来,国内极端天气与中美关税战同步升级,两大“黑天鹅”事件直接冲击大豆产业链。天气灾害导致运输受阻、产量承压,而关税战则推高进口成本、加剧供应紧张。本文结合最新数据和市场动态,深度剖析未来一周大豆价格的核心驱动

引言:多重因素叠加,大豆市场暗流涌动 2025年4月以来,国内极端天气与中美关税战同步升级,两大“黑天鹅”事件直接冲击大豆产业链。天气灾害导致运输受阻、产量承压,而关税战则推高进口成本、加剧供应紧张。本文结合最新数据和市场动态,深度剖析未来一周大豆价格的核心驱动因素。

一、极端天气重创国内大豆供应链

北方暴雪与沙尘暴:物流中断,运输成本飙升 受4月12日强冷空气影响,内蒙古、黑龙江等地暴雪积雪深度超30厘米,多地高速公路封闭,铁路停运。北方作为大豆主产区之一,春播进度受阻,部分仓储设施因大风损毁,导致短期供应紧张。北京新发地市场数据显示,蔬菜运输延误已带动批发价上涨15%,大豆运输成本或同步攀升。南方暴雨与冰雹:产区受灾,质量隐患浮现湖南、江西等地遭遇特大暴雨,农田被淹,早稻受损严重。尽管大豆非主汛期作物,但极端天气可能影响仓储环境,导致霉变风险增加。此外,湖北、重庆等地的冰雹灾害已造成局部交通瘫痪,进一步拖慢市场流通效率。天气对期货市场的传导效应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ME)数据显示,4月11日大豆期货主力合约(ZS26F)收于1027.75美分/蒲式耳,单日涨幅1.03%,持仓量增至2.756万手,市场看涨情绪升温。国内现货基准价同步上涨至4160元/吨,较月初微涨0.58%,但仍处于年度低位区间,天气扰动或加速补涨行情。

二、中美关税战升级:进口成本激增,供应格局生变

84%关税“硬碰硬”,美豆进口几近停滞 4月10日,中国宣布对美国进口商品加征关税至84%,直接回应美方同等税率挑衅。此前美国大豆已因34%关税出口量锐减,此次税率翻倍后,美豆到岸成本将突破5000元/吨,进口商转向巴西、阿根廷等替代来源。巴西大豆采购激增,但隐忧犹存 知情人士透露,本周中国已采购至少240万吨巴西大豆,但南美产区正值收获季尾声,剩余供应有限。加之巴西雷亚尔汇率波动,到港价格存在上行压力。此外,国际资本炒作“中国需求”,可能进一步推升外盘价格。国内政策调控空间受限 尽管国家可能通过释放储备平抑价格,但当前大豆库存处于低位。卓创数据显示,4月9日国内大豆均价为4572.02元/吨,七日均价涨幅达1.2%,政策工具箱中短期调节能力有限。

三、未来一周行情预判:易涨难跌,警惕资本炒作

短期价格驱动逻辑供应端:天气灾害持续发酵,北方物流恢复需至少5-7天,南方次生灾害风险未解除。需求端:五一备货周期临近,加工企业补库需求迫切。情绪面:期货市场多头增仓明显,资本借势拉涨可能性增大。关键价格节点预测现货市场:若运输受阻持续,国内基准价或突破4300元/吨,周涨幅达3%-5%。期货市场:CME大豆主力合约或测试1050美分阻力位,内盘豆一期货跟涨动力充足。风险提示政策干预:关注国储抛售及进口配额调整动向。天气转好:若冷空气影响减弱,价格可能出现技术性回调。

结语:危机与机遇并存,产业链需强化风险对冲 极端天气与关税战的双重冲击,将大豆市场推向敏感节点。建议贸易商优先锁定优质货源,加工企业缩短采购周期,同时利用期货工具对冲价格波动风险。未来一周,市场或呈现“供需紧平衡→资本助推→高位震荡”的三阶段走势,投资者需密切关注天气预警及政策信号。(全文完)

来源:农人马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