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为了恢复大青山的自然生态,呼和浩特市启动“大青山前坡生态保护综合治理工程”。如今,每到盛夏,大青山前坡林木茂密、空气清新,成为呼和浩特人喜爱的“首府后花园”。
这两天的大风
成为这个周末的“主角”
但“呼市人感谢大青山”
却成为热搜
这个周末
呼和浩特迎来恶劣天气
但近几年最爱爬大青山的呼市人
却有自己的见解——
“感谢大青山!”
对于呼和浩特“颜值”的巨大变化
在这里生活的人们
也许早已有了切身的感受
为了恢复大青山的自然生态,呼和浩特市启动“大青山前坡生态保护综合治理工程”。如今,每到盛夏,大青山前坡林木茂密、空气清新,成为呼和浩特人喜爱的“首府后花园”。
和林格尔县白二爷沙坝,已从昔日黄沙漫漫、寸草不生的12万亩沙地,变身为如今超七成植被覆盖的美丽山丘。
雅玛图森林公园被称为呼和浩特的“城市氧吧”。这是实施“三北”防护林工程以来,这片土地最大的变化。
哈拉沁生态公园将公园内原有的采沙坑进行放坡处理,精心打造成景观节点,山水相依、独具特色的人工湖观景台,已成为市民、游客经常光顾的热门打卡地。
在清水河县韭菜庄乡摇铃沟村,漫山遍野的树木显现了当地实施退耕还林还草等生态建设工程的成效。
老牛湾黄河大峡谷作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以其独有的“绿”,吸引着八方游客。
曾经的沙漠已是绿洲
漫漫沙坑变为公园
野生麋鹿悠然安家落户
呼市人最爱的运动是“上青山”
……
这些都是呼和浩特
实施“三北”防护林工程的绿色奇迹
01
“生态优先”的N种打开方式
作为国家森林城市,呼和浩特以“三北”防护林工程、天然林保护工程、退耕还林工程、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等国家重点生态工程为依托,深入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不断提升生态能级,筑牢生态安全屏障。
经过40多年的“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呼和浩特市生态环境取得骄人成绩:
森林面积达到406.87万亩
森林覆盖率15.78%
草地面积达到831.89万亩
草原综合植被盖度46.15%
湿地面积57万亩
湿地保护率达到35.2%
为了让越来越多的市民亲近自然、融入自然,尽享生态惠民红利,呼和浩特依托大青山浅山区、大小黑河水系生态带、城市道路绿廊系统和全域综合公园体系,在车水马龙的城市中划出一片片休憩空间,让城市变得更加绿色、宜居,人们在家门口就可以拥抱“诗和远方”。
近年来,呼和浩特市立足生态保护修复,持续加大生态建设力度,重点打造了大青山前坡“生态绿带”、敕勒川草原、哈拉沁生态公园、哈拉沁吉沙公园等多处重要生态建设工程。
而麋鹿种群繁衍成功,不仅丰富了呼和浩特的生物多样性,更进一步印证了呼和浩特生态环境的优势及绿色发展潜力。
呼和浩特9个旗县区均被纳入自治区“三北”工程六期实施范围。2024年,呼和浩特“三北”工程六期剩余156.83万亩建设任务已全部完成,为内蒙古打赢“三北”工程攻坚战贡献了首府力量。
02
2025三项任务提升“三北”成果
2025年是“三北”工程攻坚战关键之年。
今年,呼和浩特市在“三北”工程精准提升行动上有三项重点任务。
在管护方面,重点实施好大青山沿线“生态绿带 ”9.75万亩管护工程 ;完成 “三带一区”(灌木带、花带 、景观带和补植补造区域)3500亩的采伐更新和提质增绿工程 ;实施大青山红色文化公园北坡绿化提升改造项目,补植补造油松、侧柏等苗木3.9万株。
在修复方面,实施和林县盛乐经济园区生态综合治理项目,完成乔灌木林改造和退化草原生态修复4702亩,其中:退化草原修复2706亩、乔木林改造379亩、灌木林改造1617亩。
在清理方面,实施赛罕区退化林更新改造项目,清理“三北”退化林修复区域枯死树3万株。
03
植树造林,一直在路上
随着气温回升,呼和浩特迎来了一年一度的植树黄金季。今年,呼和浩特将加大基地建设力度,全市共规划义务植树基地15处,面积13583亩,计划组织适龄公民完成义务植树580万株。目前,各基地按照计划陆续进入准备阶段,迎接大批义务植树志愿者前来尽责,共同为城市增添更多绿意。
今年,呼和浩特市城市道路补植工作从2月底开始一直持续到5月中旬,全市建成区及各开发区共需补植道路乔灌木21824株,涉及道路341条。同时,呼和浩特园林部门将重点开展大黑河郊野观光带花海恢复提升、小黑河沿线绿带基础设施提升、丝路公园文化轴带景观优化提升工作等5大类、12项重点绿化任务。
植树造林,呼和浩特一直在路上!
说了这么多,大家对家乡的生态福利也有了了解,那么,高频提起的“三北”工程,究竟是什么呢?
“三北”防护林工程背景
“三北”防护林体系工程,东至黑龙江,西至新疆,北至内蒙古自治区,南至北京、天津,共涉及13个省、市、自治区,规划建设期为1978年—2050年,分三个阶段八期工程(1978年-2000年是第一阶段,为一至三期工程;2001年-2020年是第二阶段,为四、五期工程;2021-2050年是第三阶段,为六至八期工程)。
呼和浩特市于1978年开始实施“三北”防护林建设工程,截至2020年已实施42年,完成第二阶段五期工程建设任务共计475.4万亩,其中:包括人工造林357.79万亩、飞播造林87.28万亩、封山育林30.33万亩。一期(1978-1985年)123.57万亩、二期(1986-1995年)179.31万亩、三期(1996-2000年)115.12万亩、四期(2001-2010年)46.39万亩、五期(2011-2012年)11万亩。主要营造的林种是农田防护林、水土保持林、防风固沙林,使用的造林乡土树种包括杨树、樟子松、油松、落叶松、柳树、榆树、槐树、山杏、柠条、柽柳、沙棘等。
“三北”工程六期建设期为2021-2030年,呼和浩特市申报的“三北”工程六期总任务是228.41万亩,其中,2021年-2023年已完成71.58万亩,剩余任务156.83万亩已于2024年全部完成。
丨来源:青橙融媒(策划/文案:李霞 李丹丹 部分文字:刘丽霞 动画设计制作:窦美菊 李耀宇 部分图片来源于许婷、魏卓群、土左旗融媒体中心 、抖音网友评论、资料图 视频:呼和浩特新闻)
来源:呼和浩特新闻网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