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拉克老王奔走中东三国,力破“秦腔穷”误解,这才是该追的星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4-12 06:47 2

摘要:提起“伊拉克老王”这个人,或许有人会感到陌生,但只要听到这句标志性的开场白,千万中国网友都会会心一笑。这位扎根中国的外国美食博主,最近用实际行动赢得中国网友的集体点赞。

本文陈述内容皆有可靠信源,已赘述该篇文章结尾

“呀哈比比!我是你们的好兄弟老王!”

提起“伊拉克老王”这个人,或许有人会感到陌生,但只要听到这句标志性的开场白,千万中国网友都会会心一笑。这位扎根中国的外国美食博主,最近用实际行动赢得中国网友的集体点赞

当得知中东某些地区有人用“秦腔穷”这种侮辱性词汇辱骂中国人时,他带着表弟小方自费飞往中东三国,用最朴实的对话告诉当地民众:这样的称呼既不正确也不尊重。

在流量至上的网红圈,这个阿拉伯汉子选择借助媒体的力量,来打破文化认知。

这场千万粉丝博主的跨国较真,让我们看到网络意见领袖应有的担当,不是收割流量,而是架起理解的桥梁。

01

中东国家用“秦腔穷”侮辱国人

19世纪中后期,大量中国劳工赴海外谋生,成为西方列强欺辱的对象。当时留着长辫、身形消瘦的中国人,被刻意贴上“贫穷”“病弱”的标签。

西方殖民者将“清朝人”与“虫子”恶意组合,创造出“清朝虫”(QingChaoChong)这一侮辱性称呼,明晃晃地把中国人比作任人践踏的蝼蚁。

这个充满恶意的词汇在传播中逐渐走音,演变成“秦腔穷”。这个称呼和“东亚病夫”一样,承载着中华民族的百年屈辱。

但令人痛心的是,如今这个词竟在中东地区死灰复燃,不少当地年轻人冲着中国人高喊“秦腔穷”,却根本不懂这三个字背后血淋淋的历史。

去年10月,中国博主“在叙利亚街头多次被当地人用“秦腔穷”挑衅。忍无可忍之下,他当街追打辱骂者。视频传回国内后,网友怒火瞬间被点燃:

“我们帮他们修路建医院,他们就这样回报?”

而叙利亚社交平台上却充斥着困惑:

“中国人为什么对三个普通字这么敏感?”

在华的叙利亚网红试图打圆场,解释同胞“只是不懂这个词的意思”,结果自己也被卷入舆论风暴。

这场冲突演变为涉及“秦腔穷”话题的中东博主,只要解释就会被中国网友抵制的事件。一句扭曲的称呼,在网上演变成两国网友之间的矛盾。

02

老王走三国,奔波呼吁

老王看到网上的舆论,他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当他的同胞使用“秦腔穷”这个带有侮辱性的词汇称呼中国人时,也深深地刺痛了他的心。

在他眼中,中国不仅长期与阿拉伯国家保持友好往来,更通过“一带一路”倡议帮助伊拉克重建基础设施,为迪拜带来现代化发展机遇,这样的情谊不该被无知的语言暴力伤害。

身为伊拉克人,老王深知简单的网络辩解无法消除文化隔阂。

他果断联系了在中国担任驻站记者的表弟小方,通过多方努力,成功对接阿拉伯MBC媒体、阿拉伯通讯社和迪拜电视台、伊拉克电视台,以上这些媒体均为类似于央视的权威媒体平台,力争通过官方媒体发声来打破误解。

短短十天内,这个往日专注中东美食的博主辗转伊拉克、阿拉伯、迪拜三国,在摄像机前向三国人民讲述这个词的伤害性,他真实讲述在中国的生活,展现出令人动容的真诚。

而当被问起,他对中国的评价时,他回答道:

“我看到中国最重要的是,爱与和平,中国就像石榴一样这么团结。”

“我看到中国通过‘一带一路’,一直与阿拉伯国家建立友好关系,所以我觉得都是朋友为什么要这样称呼中国人。希望中阿友谊长存。”

在每一家电视台采访中,他都在郑重地说着“秦腔穷”这三个字的侮辱性,详细拆解这个词背后暗含的歧视色彩。让大家理解明白,这样的词在当下使用,是对中国人造成了多么大的伤害。

当“秦腔穷”这样充满殖民时代偏见的词汇重现网络,它既伤害中国人民的情感,更危及我们共同培育的中阿友谊。

这时候大家才发现,这个整天拍美食的博主,不知不觉成了跨文化交流的桥梁。他在中国多年的生活经历,展示出外国人很少看到的真实中国。这种活生生的例子,比任何媒体的报道都更能打破偏见。

03

经历过战争的人更懂得和平的珍贵

在喜欢老王的人群里,一部分人是因为,身为外国人的他,时刻都展现出对中国的认同与热爱。老王如此钟情于中国,是因为中国抚平了他内心最深的伤痛——这里没有战争,满是爱与和平。

在老王的一期视频里,临近春节,他坐在路边摊吃烧烤。突然,一声鞭炮骤然响起。就这一下,他猛地颤抖了一下,随后呆呆地愣在原地。

视频外的观众,看到了他那慌张失态、满是紧张与无措地模样。

刹那间,大家都明白了,老王把鞭炮声听成了枪声!这是深深烙印在他骨子里的阴影,即便十多年过去了,仍能让他瞬间僵在原地。

究竟是遭受过多大的伤害,才会有这样的反应,这是身处和平年代的我们,根本无法体会的。​

这段视频,令无数网友眼眶泛红。它让大家真切意识到,我们的生活是多么幸福。这个世界并非没有战争,只是因为我们国家强大,我们才不用经历那些苦难。​

老王是经历过战争的人。那是在他童年,年仅9岁的他在战争中侥幸逃生。​

2003年3月20日,美国及其西方盟友以所谓“伊拉克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为由,不顾国际社会的强烈反对,绕过联合国安理会,悍然对伊拉克发动战争。​

一个平常的清晨,美国飞机对伊拉克发动空袭。老王亲眼看着多架飞机从头顶呼啸而过,紧接着,震耳欲聋的爆炸声响起。青天白日瞬间被漫天黄土笼罩,天光暗沉得宛如黄昏。

爸爸妈妈把他和妹妹塞进冰柜,自己则躲进衣柜,一家人这才躲过一劫。​

空袭结束后,他们走在街上,满目皆是苦难。邻居家被炸得粉碎,平日里那么友善的一家人,被蒙着白布抬了出来。街道上,坍塌的房屋、焦黑的墙壁,四处传来的哭声,让曾经美丽的家园沦为一片废墟。​

美军闯进伊拉克普通百姓家中,打砸抢掠,老王的家被砸得一无所有。

老王一家和众多伊拉克民众踏上逃亡之路。父亲开车时提心吊胆,他们不知道什么时候会遭到袭击,也不清楚车子会不会一不小心压到炸弹。

一路上,景象宛如地狱。炸毁的房屋、焦黑的墙壁上布满弹孔,被烧毁的汽车残骸随处可见,无人处理的尸体正被流浪狗撕咬分食。这些画面深深烙印在一个9岁孩子的脑海里。​

老王很少跟人提起这段过往,由于伤痛太过深刻,他根本无法平静诉说。每次提及,他都会数次哽咽,难以继续讲述。

逃到叙利亚后,安稳日子没过几天。一次,老王在街上买饼时,遭遇恐怖分子袭击,腰部不幸中枪。战乱年代,医院无力收治,他只能在家养伤,才勉强捡回一条命。​

父母再也不忍心看着孩子继续饱受战乱之苦,最终把老王送到远在中国的亲戚家。就这样,老王才有机会来到中国,才有了如今面对摄像头时,温文尔雅、笑容和蔼的他。​

老王在视频平台账号自我介绍中这样写着:

“经历过生离死别的痛楚,更懂得珍惜来到中国后安定生活的来之不易,我爱这里的美食,我爱这里的美景。”

这个从小经历战乱,辗转多国的他,终于在中国找到了一直想要的安全感。

04

因为爱获得了尊重

老王在中国从事过诸多工作,没想到却因成为美国博主而声名大噪。在他的视频里,不管何时,总是身着西装品尝美食,在他看来,这是对食物和这份工作应有的尊重。

他始终笑容满面地分享美食,彬彬有礼地与店家、陌生人打招呼,言语间满是尊重与理解。

而在中国,他也真切感受到了无数善意。由于语言交流和生活习惯存在差异,他光顾的许多店家都会贴心地帮他点菜、介绍菜品。他还碰到过不少粉丝,大家总会悄悄送上食物或饮料,用点滴善意持续温暖着他。

他察觉到,中国不仅社会祥和,中国人更是格外友善、包容,有着传承千年的深厚文化与礼貌的待客之道。在视频中,他常常提及中国有多美好,自己有多喜爱中国。从他的言辞和神情里,人们能真切体会到,他是打心底热爱当下的生活。

正是因为他的真诚与热忱,渐渐地,收获了众多人的喜爱。他从一个籍籍无名的人,摇身一变成为坐拥千万粉丝的知名博主

小有名气之后,他收获了更多善意。在后续的视频里,几乎每期都会有粉丝送食物,甚至有的老板看到他来了,都主动为他免单,还有网友会在他不知情时提前帮忙买单。

每次面对这种情况,他都会满怀感恩,他会去买些水果或其他物品作为回报。就这样,跨越国界的情谊在日常生活的烟火气中传递开来。

有一期视频,他在国外的一家华人餐馆拍摄,想看看国外的中餐是否同样美味。然而,这家华人老板多次打断他,还直言:

“我和大陆的中国人不一样。”

老王却非常郑重地告诉他:

“不能不一样,不能忘记初衷。”

但最终没能说服老板。这也是他唯一一期没有拍完的视频。当老板对中国表现出不友好时,他饭都没吃完,直接起身离开。视频后半段,老王满脸失落,他的难过大家都看在眼里。这份对中国的热爱与认可,是无法伪装的。

曾有网友发私信问他:

“中国给了你多少钱,让你替他们吹嘘?”

他也郑重回应:

“中国没给我钱,中国给了我一个温暖的家,让我在这片土地上活得有尊严。”

最后,用一个网友的评论,作为本次的结语:

当误解的声音跨越山海传来,你们用行动搭建起沟通的桥梁。

短短数日间,足迹遍至阿拉伯多国,以镜头为介、以真心为语,在电视台的荧幕前舒展中国的千年底蕴,更让世界看见中国人骨子里的爱与和平。

你们深知,文化的价值从不在偏见中定义,而在真诚的对话里生长——那些关于中国的故事、关于中国的温度,正因为你们的奔走相告,在异域土地上绽放出理解的光芒。[蛋糕]

参考资料
2024年4月11日-《全网都在安利的伊拉克老王,为啥能火?》

抖音号:老王在中国

2024年4月11日-《全网都在安利的伊拉克老王,为啥能火?》

抖音号:老王在中国

来源:青子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