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期,一段惊悚视频在华人圈广泛流传:一名中国留学生满脸痛苦、被人勒颈灌水、疑似遭虐待。相关报道:中国留学生惨遭绑架!被绑匪扒光衣服强行灌水!“不给钱就撕票、卖器官!”
近期,一段惊悚视频在华人圈广泛流传:一名中国留学生满脸痛苦、被人勒颈灌水、疑似遭虐待。相关报道:中国留学生惨遭绑架!被绑匪扒光衣服强行灌水!“不给钱就撕票、卖器官!”
配文显示,这是一场跨国绑架,发生在马来西亚,绑匪索要赎金350万元人民币,威胁“不给钱就撕票、摘器官”。
视频中的“人质”是年仅18岁的中国留学生叶某,父母在迪拜经商,人在新加坡留学,事发后立即飞往马来西亚报警。警方随后展开跨州调查,5月2日在槟城国际机场逮捕一名23岁的中国籍男子张某,随后几天在吉打州华玲“寻获”叶某,将其作为受害人带回问讯。
但两周后,事情发生了反转。
5月13日,马来西亚警方将叶某与张某一同押往吉隆坡地方法庭,指控他们自导自演整起绑架事件,意图向家属诈骗500万元赎金。两人已被控欺诈与企图犯罪罪名,目前保外候审,案件将在5月27日再度审理。两名被告如果被定罪,可能被判罚坐牢长达十年,以及鞭刑或罚款。
01 “被绑架”的剧情
据马来西亚媒体《中国报》、星洲网等报道,案件最初发生于4月30日。18岁的叶某从新加坡入境马来西亚柔佛州新山,随后失联。
5月2日,叶某父母收到其通过QQ发来的视频。画面中,叶某被人按住头部、勒颈灌水,面部表情极度痛苦,背景中传来威胁声称其遭“同乡绑架”,如不支付350万赎金将被“撕票并摘取器官”。
两人随即赶往马来西亚报警。警方启动跨州行动,5月2日在机场逮捕张某,随后在吉打州找到“人质”叶某。当时警方并未怀疑这是一场骗局。
02 真相反转:诈骗剧本浮出水面
5月13日早上9点55分,马来西亚警方将叶某与张某一同押往吉隆坡地方法庭,二人被控违反《刑事法典》第420条(欺诈)与第511条(企图犯罪)。
根据控状,5月2日,两人在吉隆坡一间酒店通过电话和视频向叶某母亲谎称其被绑架,索要500万元人民币赎金。
警方指出,视频中的“伤痕”系红色颜料伪造,拍摄过程中叶某并未被蒙眼,也没有任何挣扎或限制自由的迹象。协助家属报警的侨民黄先生指出,视频拍摄角度与状态“不像真实绑架”,叶某与“施暴者”明显相识。
目前,两人均未认罪。吉隆坡法院裁定,二人各以3万令吉(约人民币4.6万元)保释,需由两名马来西亚籍人士担保,并上交护照,禁止出境。案件将于5月27日再次审理。
值得注意的是,据马媒报道,在案发前,叶某的家人并未察觉异常。但其母程女士透露,今年3月,叶某曾回国探亲,期间私下向外公坦承自己疑似陷入“杀猪盘”,并试图借款4万元人民币还债。外公当时拒绝了他的请求并训斥了他,但并未把这一情况告知其他家人。直到这次“绑架”事件发生,她才将前后串联起来,怀疑可能存在关联。
而绑匪张某则在被捕后,声称自己并不知道事件的真实目的。他辩称,今年3月接到一通自称“中国公安”的电话,指控其涉及盗用信用卡诈骗案,并指示他前往马来西亚拍摄“反诈宣传片”以抵消刑罚。他表示,自己只是按指令在酒店和油棕园拍摄了殴打一名中国男子的视频,然后发给对方,具体用途并不清楚。
叶某早有资金困境记录,而张某作为名校学生,却声称接到一通陌生电话便独自飞往马来西亚,并在陌生环境中“听人指挥”拍摄暴力视频——这一行为在常理、风险判断和受教育背景上都难以解释。
而且两人均在新加坡留学,但作案却选在马来西亚。从作案逻辑来看,规避新加坡警方的高压执法与技术追踪,很可能是他们跨境操作的直接动机。
马来西亚在信息监控、酒店安检、落地追查等方面相对宽松,从新加坡陆路入境柔佛只需一小时,不仅方便落脚,更便于制造“人间蒸发”的假象。显然,这不是仓促决策,而是选准了地点,配合剧本,精心谋划。
这些线索拼起来,指向一个明显的疑问:这是不是一场自导自演?
03 身份曝光,动机成谜
据马媒报道,两名被告均为在读中国留学生。
18岁的叶某,就读于新加坡管理学院(Singapore Institute of Management,SIM);
23岁的张某,就读于新加坡国立大学(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NUS)。
新加坡管理学院在回应媒体查询时表示,校方已获悉相关法律程序,学校将根据学生行为守则启动纪律调查,并在法院裁决后作进一步处理。
新加坡国立大学也表示知道一名学生在马国法院被控,校方正在密切关注法院程序。
从两人的学校背景来看,这场事件的反差更显突兀。
张某就读的新加坡国立大学(NUS)是公认的世界级名校,常年稳居QS和THE全球前30名,在2025年QS世界大学排名中,NUS位列全球第8,亚洲高校中排名第一,堪称亚洲高等教育的门面。其入学门槛极高,本科申请需通过严苛的学术成绩和语言筛选,硕博项目在科研领域也高度活跃。
而叶某就读的新加坡管理学院(SIM)则是一家面向国际学生市场化运营的私立教育机构,开设大量与英澳高校合作的转授型本科学位项目。相比NUS,SIM对学生学术背景、语言成绩要求相对宽松,入学门槛较低,课程更偏应用和就业导向。
一个是亚洲顶尖高校的高材生,一个是家境殷实、留学轻松起步的富家子弟,他们原本手握资源、人生路径清晰,为何要选择联手导演一场精心伪造、用亲情当筹码的骗局?
难道真的只是因为叶某疑似遭遇“杀猪盘”、陷入财务困境,急于补窟窿?还是他们试图通过“绑架”制造极端情绪,向家庭施压、逼取金钱,以解决某种现实难题?也不排除一种更复杂的可能——二人一拍即合,各有所需,分工合作。
动机仍未水落石出,但这份违背常理的选择,注定无法轻易收场。
04 最让人寒心的不是剧情,而是现实
你见过什么样的诈骗?
有人冒充客服,有人伪装执法,而他们俩——直接演起了绑架,目标就是亲妈的钱包。
不是一时冲动,而是全流程策划:
换国家拍视频、选酒店布景、用颜料伪造伤痕,节奏分工精准,剧情全是套路。
这不是演砸了,是演得太顺了。
更让人说不出话的,是叶某的母亲。被骗的是她,站上法庭请求撤案的还是她。
她报警、她赶来、她替儿子求情,律师说“家属都来了,不会潜逃”。可她来,是因为刚刚差点被儿子用一场“死亡威胁”骗走全部信任和五百万。
张某是名校学生,叶某家境不差。不是没书读,也不是走投无路,却动手骗了一个一直相信他们的人。
这事看完,只剩两个字:寒心。
目前两人均未认罪,叶某也坚称事情不是这样的,案件仍在推进中,警方尚未公开更多调查细节。
未来是否还有反转?是否还会揭晓更多?
这场闹剧背后,还有没有没登场的人?我们会继续关注。
当留学生远离亲友,置身于完全陌生的环境中,他们的人身安全始终是家长最大的牵挂。
相比国内,海外的犯罪指数要高一些,而中国学生基本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安全教育,普遍缺乏安全意识和行为习惯。
教会孩子们如何避险及自救,将安全主动权把握在自己手中,是一门极其重要且不可被忽视的课题。
北京时间5月16日,我们特别邀请到教育部“平安留学”行前培训项目专家王学军老师,为大家进行留学生海外安全宣讲 ——
留学生十大安全风险和应对之策
国际安全意识和安全知识的梳理
留学生海外安全风险的根源及破解
来源:留学生Dai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