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对药品征关税会影响中国制药业行业格局吗?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4-13 08:04 2

摘要:美国约80%的原料药依赖进口,其中中国供应占比约30%(如抗生素、肝素等关键品种),印度也依赖中国的中间体供应。若加征关税,美国药企成本可能上升,但短期内难以找到替代来源。

美国对中国药品征收关税的政策将对全球制药行业格局产生一定影响。

一、对细分领域的影响差异显著

1. 原料药与仿制药。短期承压,但议价权仍存。

美国约80%的原料药依赖进口,其中中国供应占比约30%(如抗生素、肝素等关键品种),印度也依赖中国的中间体供应。若加征关税,美国药企成本可能上升,但短期内难以找到替代来源。

2. 创新药。冲击最小,长期依赖技术壁垒。

中国创新药出口主要通过License-out(授权合作)模式,涉及知识产权而非直接商品贸易,因此受关税影响较小。

已在美国本土生产或与当地CDMO(合同研发生产组织)合作的企业(如百济神州)可通过本地化生产规避关税,强化竞争力。

拥有全球权益的First-in-Class或Best-in-Class药物议价能力更强,关税对高毛利品种影响有限。

3. 医疗器械与耗材:国产替代加速

部分低值耗材可能因关税增加出口成本,但高端设备(如影像设备、手术机器人)的国产替代进程可能受益于国内政策支持及供应链本土化趋势。

二、中国药企的应对策略

1. 市场多元化

拓展欧洲、“一带一路”及新兴市场(如拉美、中东欧),2024年中国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医药出口占比已达41.4%,显著降低对美国单一市场的依赖。

企业案例:健友股份、翰宇药业等已布局欧洲及东南亚市场;海尔生物通过全球仓储网络分散风险。

2. 供应链本土化与区域化

在美设厂或与当地CDMO合作,规避关税风险(如百济神州在美国新泽西州建立生产基地)。

加速关键原料药和中间体的自主可控,减少对欧美供应链的依赖。

3. 商业模式调整

创新药企加大License-out交易,通过技术授权而非直接出口降低风险。

仿制药企业转向高附加值品种或差异化竞争,如短缺药物(如健友股份的策略)。

三、全球产业链的重塑趋势

欧洲药企可能加速向美国转移生产线以规避关税压力,推动美国本土产能提升,但短期内难以完全替代中国供应链。

印度或受益于仿制药生产转移,但其原料药仍依赖中国,长期议价权受限。

美国本土建厂周期长(5-7年)、成本高,企业投资意愿受政策稳定性影响。

四、长期行业格局展望

1. 创新驱动为核心竞争力

具备差异化创新能力的药企(如恒瑞医药、百济神州)可通过技术优势对冲地缘政治风险,维持全球市场份额。

临床价值与知识产权布局成为关键护城河,高价值药物受关税影响较小。

2. 供应链韧性与区域化分工

企业需构建“多中心”供应链体系,分散生产与仓储节点(如皓元医药在欧洲、印度建立仓储中心)。

区域化合作(如东南亚生产基地)与本土化政策(如欧盟《关键药物法案》)将重塑全球制药产业链。

美国加征关税短期内可能加剧原料药和仿制药领域的成本压力,但中国药企通过市场多元化、供应链调整和技术创新,有望缓解冲击。

长期来看,行业格局将加速向创新药主导、供应链区域化、合作模式灵活化的方向演变。

来源:价值投资典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