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淞沪会战,是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神话破灭的一战?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4-13 07:15 1

摘要:日本帝国主义占领平津之后,进一步扩大侵略者的叫嚣异常强烈,一些军国主义分子力主在上海开辟东战场,牵制华中地方的中国军队。

日本帝国主义占领平津之后,进一步扩大侵略者的叫嚣异常强烈,一些军国主义分子力主在上海开辟东战场,牵制华中地方的中国军队。

日本海军的一部分将领则更为狂热,日海军第三舰队司令长官谷川青积极鼓吹在上海、南京一带发动新的战争。

上海的局势日益恶化,南京政府必须做好最坏的打算。张治中根据当时上海敌情,向蒋介石建议,这次应先发制敌,请蒋酌定。

华北战事中仓促应战、被动挨打的教训尚在眼前,蒋介石立即批示:“应由我先发制人,但时机应待命令。”为了考验部队的战斗力,蒋介石还密令军令部组织了一次秘密演习。

根据《上海停战协定》,安宁~太仓~七丫口一线以东地区,中国军队不得进入。

8月11日,鉴于中日战争不可避免,蒋介石命令张治中率领精锐的孙元良88师和王敬元87师,向上海推进。

张治中按照原定计划,在8月11日深夜下达命令:全军进入上海,87师进驻大场,88师进驻南翔,36师进驻江湾,其他外围各师亦按计划进入预定地点。

张治中本人率领前线指挥所进驻南翔,由于事前准备周密,行动迅速,各部都按时进入了上海地区。

13日拂晓,张治中指挥的部队完成对虹口、杨树浦日军的攻击准备。

8月13日上午9时15分,日军陆战队一个小队冲进横滨路、宝兴路地段,对当地中国驻军进行射击,20分钟后又停止射击,并诡称中国军队先于商务印书馆附近攻击日军。

至上午4时,日军在八字桥、天通庵、宝兴路、宝安路一带,齐攻中国军队,中国军队给予严正回击,至此,“八.一三”抗战全面爆发。

是日深夜,在南京的蒋介石决定对侵华日军发动总攻击,电令张治中与拂晓攻击,并令空军出动轰炸,令海军封锁江阴。

代写回忆录、家族史、企业史,联系刘老师

8月14日,国民政府发表《自卫抗战(宣言)声明书》,历数日军的横暴行径之后,指出“中国为日本无止境之侵略所逼迫,兹不得不实行自卫,抵抗暴力”,宣布:“中国决不放弃领土之任何部分,遇有侵略,唯有实行天赋之自卫权以应之。”

张治中率部英勇出击,夺回八字桥、持志大学、沪江大学等据点。

中国空军同日上午10时左右飞临上海上空,对汇山码头的日本海军司令部和停泊在黄浦江面的日军舰船进行轰炸,不顾日舰高射炮的射击,奋勇作战,炸毁日军第三舰队的旗舰出云号。

同日,日本本梗津海军航空队13架重型轰炸机出击杭州和广德,下午5时,中国空军第四大队高志航,率驱逐机27架升空,迎击日军。

高志航首先击落日本领机,接着全队又合力击落日军5架飞机,其余日机向东南海上逃逸。

据当天日本电台报道:18架飞机中,13架失去联络。中日第一次空战,我方以6:0的骄人战绩大获全胜。

空军初战告捷,蒋介石高兴万分,华北战事失利的阴影被一扫而光。为纪念年轻的中国空军的功绩,蒋介石下令定这一天为“航空节”。

8月18日,蒋介石派陈诚赴上海视察战况。8月20日,刚由上海视察回南京的陈诚向蒋介石建议“向上海增兵”,得蒋赞赏,蒋介石进一步坚定了在淞沪地区组织一次对日大会战的决心。

8月20日,蒋介石任命陈诚为第15集团军总司令,率部进军上海,并增调部队赴沪作战。

这样向上海增兵,扩大沪战,以牵制日军在华北的进攻,为的是使日军不能利用其快速装备沿平汉路南下直趋武汉,这里已包含了要改变敌军进攻方向之意。

果然,在中方的抗击之下,到8月底,上海日军陷入了困境,日军参谋本部决定向上海大举增兵,加派3个师团1个旅团及空军来沪作战。

9月6日,中方“大本营情报”载:“当初东京计划,快以第三舰队在华南各海口为牵制动作,待华北军事发展,后以陆战队屡战屡败,南口相持不下,乃不得不变更战略,侧重沪战……敌前日续到援军2个师团,昨日多加入作战,双方死伤均巨,明日尚有2个师团到沪,主力战必在8日午前。”

11日,军委会第一作战组又获情报:“日军参谋本部对华战略有所变更,因我方在上海一带兵力雄厚,不易得手,拟在大批援军开沪后下总攻击令。”

这说明,日方在9月中旬已将侵华战略做了变更,将淞沪作为其侵华战争的主战场。

国民政府方面,这次也下了决心。8月20日,组成了以上海为中心,包括苏南和浙西的第三战区,任命冯玉祥为司令长官,陈诚为前敌总指挥。

不过,在整个淞沪抗战期间,军事上的实际指挥者是蒋介石,他不断调集中央军的精锐部队投入会战,并且调川军、粤军、桂军增援。

同日,蒋介石大本营还颁布了《第三战区作战指导计划训令稿》,规定了其指导方针、作战地区、作战任务、空军行动,海军行动。

9月6日,蒋介石指挥转入第二期作战计划,停止正面攻击,维持原有驻地,采取机动作战,消耗敌人。

9月17日,中国军队退守上海北站、江湾、庙行、罗店一线,21日,蒋介石又调整部署,改编作战序列为中央、左翼、右翼三个部分。

9月30日晨,日军向中国守军全线猛攻,炮火集中在77师驻守的万桥、严宅和57师驻守的陆桥等地。

由于阵地被日军炮火摧毁,两师遂向蕴藻浜南岸等地转移,日军投入这次会战的兵力,到此时有约20多万。

10月7日,敌军第3、第9师团开始自蕴藻浜北岸,向中国守军87师驻地大黄宅和第1军阵地西久房渡河猛攻,激战5昼夜,我予敌以重创。

自12日起,敌再次猛攻,欲一举突破我守军在这一地区的防线,占领大场,以实现其截断京沪线的目的。

经过三天三夜的激战,至10月15日,蕴藻浜南岸阵地被突破。21日晚,中国军队48军、66军和98师开始大举反攻,曾收回陈行、桃园浜、广福等阵地。

继日又实行反攻,由于第21集团军战场指挥失误(误以为敌方所施的烟幕弹为毒气弹),致使阵地被突破,战斗甚为惨烈,我军损失惨重,不得不撤到石桥、大场、走马塘一线。

10月26日,中国军队据守的苏州河北岸阵地全部失守。此外,在抗击沿江登陆的日军以及在罗店、宝山、月浦、浏河等地,中日双方均有激烈战斗。

但是,在敌人猛烈炮火的攻击下,在飞机轰炸,舰船炮击的强大攻势下,中国军队损失不断增加,渐渐丧失了战场主动权。

10月26日,88师524团团副谢晋元中校,奉命固守四行仓库,掩护闸北友军撤退,主力撤走后,谢率部死守四行仓库,击毙日军,摧毁日军甚众。

800余孤军固守四行仓库的壮行传到南京,蒋介石也为国军中有此英勇将士而骄傲,在27日的日记中写道:

“我军留守闸北之谢晋元团,孤军奋斗,中外人士均受感动,且表示崇高之敬意;以与敌军野蛮残忍、受世人之唾弃两相比较,且不啻有霄壤之别。此战虽退,犹有容焉!”

10月31日,蒋介石采纳部将建议,决定把已现败迹的部队后撤到吴江、福山一线,占据江阴、无锡、海盐沿线,以使部队得到补充和整训。

同日,日寇趁中国军队收缩之机,强渡苏州河。就在这个时候,蒋介石犯了一个致命的失误,使得本来已经恶化的战场形势更加不可收拾。

突然传来消息说,九国公约签字国将于11月3日在布鲁塞尔开会,商讨中国问题。蒋介石认为,只要在上海顶下去,九国公约国家就可能会出面制裁日本。

为了获得更多的同情和支援,蒋介石在11月1日突然召开紧急会议,收回撤退的命令,要求部队再坚持一段时间。

这个决定立即引起了前线的混乱,整个部队没有全部回防,自乱阵脚,给日军以可乘之机,许多守军被分割包围,此后近10日时间里,双方一直处于激战状态。

但战局的发展,对中国方面是越来越不利了。

11月7日,日军又有增援部队相继抵沪,攻势更加猛烈,而苏州河南岸的守军也陷入苦战之中。

从战事发展来看,中国参战军队也无法再守,蒋介石遂于11月17日,作好撤退的打算,而此时的日军也深感正面作战的困难,便于11月5日,令柳川平助中将率其新组建的第10军,自杭州湾北岸金山嘴登陆,迂回到上海的右侧背,从后面抄袭上海中国守军。

11月9日,松江县城失守,上海再无可守,蒋介石乃下令中国军队分批撤出上海,一路撤至杭州,一路撤至南京。

11月11日,中国军队撤出上海,日军紧紧追击。19日后,蒋介石命各军迅速撤退,避免与日军作战。

至11月26日,蒋介石令军队一部撤退至常州,一部退往皖赣边界。

12月1日,长江江防要塞江阴失陷,扬州方面,自日军第10军在杭州湾登陆之后,一路北上松江,一路西攻嘉兴,蒋介石命刘建诸第10集团军与日作战。

11月27日,苏州之敌北上常州,攻陷长兴,经宜兴、溧阳,向南京、芜湖进犯。不数周,日军从东西两面进逼南京。

历时三个月的淞沪会战,是抗日战争爆发后的第一次重大战役,打破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神话。

日方也承认,“上海方面的战斗相当艰苦”,在整个战役过程中,参战的70万大军,同仇敌忾,为保卫祖国而战,显示了中国军民的抗战意志和力量,涌现出了一系列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

淞沪会战并没有引起国际对日本侵华的干涉,对此,蒋介石大失所望,也意识到自己所犯的错误,并作了检讨。

不过它张扬了国威,粉碎了日军由华北长驱直下武汉,三个月灭亡中国的阴谋,“使国际观感一新”,这是蒋介石十分欣慰的。

淞沪会战持续了三个月的时间,使得长江下游的工厂和物资有了内迁的时间,这为长期抗战提供了一定的物质和基础。

11月初,太原、上海相继失陷,至此,抗日战争前期的第一阶段基本结束,南京保卫战拉开了帷幕。

蒋家王朝【第61期】

作者简介

自小喜欢文字,小学生时,作文已常做范文。文青时期,多篇文章获奖。风雨几十年,爱好未改,喜读文史,坚持写作,擅长撰写回忆录、家族传承史、企业发展史,如有需求咨询刘老师,欢迎交流。

来源:一平之声pYos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