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种植后期:增产的秘诀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4-13 06:24 1

摘要:○ 在小麦拔节期之后,氮肥的合理施用尤为重要。此时小麦生长迅速,对氮素需求较大。但是,氮肥的施用量必须精准把握。如果氮肥施用过少,小麦会因为缺乏氮素而生长缓慢,叶片发黄,影响光合作用,进而导致产量降低。据农业专家研究,在拔节期之后,每亩地可根据土壤肥力状况追施

一、合理施肥:营养供给是关键

1. 氮肥的精准施用

○ 在小麦拔节期之后,氮肥的合理施用尤为重要。此时小麦生长迅速,对氮素需求较大。但是,氮肥的施用量必须精准把握。如果氮肥施用过少,小麦会因为缺乏氮素而生长缓慢,叶片发黄,影响光合作用,进而导致产量降低。据农业专家研究,在拔节期之后,每亩地可根据土壤肥力状况追施尿素10 - 15千克。例如,在土壤肥力中等的麦田,追施12千克左右的尿素,能够促进小麦茎秆的生长和幼穗的分化,为增产奠定基础。

灌浆初期检查

○ 氮肥的施用时间也有讲究。不能一次性施完,而是要分阶段进行。一般在拔节初期施一部分,在孕穗期再施一部分。这样可以持续为小麦生长提供充足的氮素,避免出现氮素供应中断的情况。

2. 磷钾肥的补充

○ 磷钾肥在小麦拔节期之后的增产作用不可忽视。磷元素有助于小麦的根系发育和能量转换,钾元素能增强小麦的抗倒伏能力和提高光合作用效率。在这个时期,可以通过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的方式补充磷钾肥。一般按照0.2% - 0.3%的浓度进行叶面喷施。例如,每100千克水加入200 - 300克磷酸二氢钾,每隔7 - 10天喷施一次,连续喷施2 - 3次。这样可以使小麦的茎秆更加坚韧,穗粒更加饱满,从而实现增产。

二、科学灌溉:水分管理的智慧

1. 拔节期到孕穗期的灌溉

○ 在小麦拔节期到孕穗期,需水量逐渐增加。这个时期要保持土壤湿润,但不能积水。如果土壤干旱,会影响小麦的穗分化,导致穗粒数减少。一般当土壤含水量低于田间持水量的60%时,就需要进行灌溉。例如,在华北地区的小麦产区,这个时期如果没有有效降雨,就要及时进行灌溉,每次灌溉量以湿透土壤但不积水为宜,大约每亩地灌溉40 - 50立方米的水。

山区小麦

2. 灌浆期的水分调控

○ 小麦灌浆期是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的水分管理要更加精细。如果水分过多,会导致小麦根系缺氧,影响养分吸收,还可能引发病害。如果水分过少,会使小麦灌浆不充分,籽粒不饱满。一般在灌浆初期,土壤含水量保持在田间持水量的70% - 75%较为合适。到了灌浆后期,要适当控制水分,逐渐减少灌溉量,促进小麦籽粒成熟。

三、病虫害防治:保驾护航产量提升

1. 病害防治

○ 在小麦拔节期之后,白粉病、锈病等病害容易发生。对于白粉病,可以使用三唑酮进行防治。按照说明书的要求,一般稀释1000 - 1500倍进行喷雾。锈病可以用戊唑醇进行防治,稀释1500 - 2000倍喷雾。定期对麦田进行巡查,一旦发现病害症状,及时进行防治,避免病害蔓延,保障小麦健康生长,从而提高产量。

2. 虫害防治

○ 蚜虫和吸浆虫是这个时期常见的害虫。对于蚜虫,可以使用吡虫啉进行防治,按照每亩10 - 15克的用量进行喷雾。吸浆虫可以采用辛硫磷制成毒土撒施在麦田里,每亩地用50%辛硫磷乳油30 - 50毫升,拌细土20 - 25千克。有效的虫害防治能够减少害虫对小麦的危害,确保小麦正常生长发育,增加产量。

拔节初期的小麦

四、田间管理:细节决定成败

1. 中耕除草

○ 在小麦拔节期之后,中耕除草是一项重要的田间管理措施。中耕可以疏松土壤,增加土壤通气性,有利于小麦根系的生长。同时,还能清除杂草,减少杂草与小麦争夺养分、水分和光照。例如,在小麦行间进行浅中耕,深度为3 - 5厘米,既能达到上述目的,又不会损伤小麦根系。

2. 防止倒伏

○ 随着小麦的生长,防止倒伏是保障产量的重要环节。可以通过合理密植、控制氮肥施用量、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等方式来防止倒伏。例如,在小麦拔节期,可以喷施多效唑等植物生长调节剂,按照说明书的要求进行稀释和喷施,能够缩短小麦茎秆节间长度,增强茎秆的韧性,降低倒伏风险。

抽穗初期的小麦

小麦拔节期之后,通过合理施肥、科学灌溉、病虫害防治以及精细的田间管理等多方面的措施,可以有效地提高小麦的产量。这些措施相互关联、相互影响,每一个环节都不容忽视,只有全面落实这些增产方法,才能实现小麦的高产丰收。#三农观察日记##三农#

来源:眭勇乡村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