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俗语作为中国文化中的一种独特形式,与唐诗宋词的绮丽辞章有所不同。它以简洁直白的语言展现了那个时代民众的纯朴与自然,尽管形式各异,但其目的始终未变。古诗词着重抒发个人情感和理想,而俗语则更偏重于传播社会经验,尤其是关于为人处世的智慧,可以说,俗语在一定程度上更具
俗语作为中国文化中的一种独特形式,与唐诗宋词的绮丽辞章有所不同。它以简洁直白的语言展现了那个时代民众的纯朴与自然,尽管形式各异,但其目的始终未变。古诗词着重抒发个人情感和理想,而俗语则更偏重于传播社会经验,尤其是关于为人处世的智慧,可以说,俗语在一定程度上更具实用性。随着时代的流转,古人留给我们的处世智慧依然不过时,尽管今天科技飞速发展,这些智慧依然对我们具有深刻的警示作用。俗语既易于记忆,又往往蕴含深意。比如“劝赌不劝嫖”这一俗语,一个简单的“不”字虽令人费解,但细细琢磨,便能发现其中的道理。
“劝赌不劝嫖”,听起来似乎让人有点摸不着头脑,毕竟这两样都不是什么好事,沾上就易上瘾,甚至可能鸡犬不宁。古人难道不知道这些后果吗?为什么还要区别对待呢?其实,只要换个角度想,就能明白其中的意思。古代赌博已经非常流行,参与的人要么是欲望作祟,要么是幻想着一夜暴富,还有一些人是因为背负巨债想搏个翻身。无论是哪种情况,都会让人陷入赌博的深渊,最终只能自食恶果。正因为赌博的害处太明显,所以身边的人往往都会苦口婆心,劝其悬崖勒马。
“嫖”就不一样了,关于两性关系,古人一直都比较含蓄隐晦,在公共场合都是很忌讳的。古人为什么不劝呢?这主要是因为我们的传统文化自古以来就对两性关系的隐私性极为重视,劝解别人,实际上意味着你已经揭开了他们的隐私,这会让被劝者感到没脸见人,无论是亲情还是友情,关系都会因此产生裂痕。若因此导致被劝的人声名狼藉,彼此的关系更会因此断裂,甚至反目成仇。即便是好心劝解,结果可能适得其反。
这句俗语的后半句“停丧不成双”也颇有说法,这里说的是古代农村的习俗,那时候很多地方还是土葬,家里穷的人房子破破烂烂,如果有丧事,棺材只能放别人家里。因为古人讲“死者为大”,看到这种事大家都不再忌讳棺材的不吉利,都会伸出援手。意思就是,比起借屋子给别的夫妻,更愿意借给有白事的人家来安放棺材。
显然,这让人有点摸不着头脑。现如今,租房已经成为常态,按照这个思路,情侣岂不要被拒之门外了。不过在古时的传统中,若有他人在自家行夫妻之事,首先会担心隐私泄露,其次也会被认为不合风化。如果真发生这种事,屋主会觉得晦气,通常还会将屋子打扫一遍,因此才有了这样的说法。
其实,古人的良苦用心我们大多能够理解,古代人真是耐心的教诲一大堆,现在听来还挺有道理。虽然这些智慧挺值得佩服,但我们得学会分辨好坏,别把所有古人的说法都当成金科玉律,最好结合当时的环境来看。现在社会进步了,像前面说的,如果真有亲朋好友沾上“赌”和“嫖”当然都应该劝,而“停丧”和“成双”自然也不能因为封建思想而双标对待。
来源:古今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