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4月11日是第29个世界帕金森病日,帕金森病作为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正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影响着越来越多人的生活。本文将带您全面了解帕金森病的科学认知、早期识别信号、治疗手段以及日常管理策略,帮助患者和家属科学应对这一疾病挑战。
4月11日是第29个世界帕金森病日,帕金森病作为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正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影响着越来越多人的生活。本文将带您全面了解帕金森病的科学认知、早期识别信号、治疗手段以及日常管理策略,帮助患者和家属科学应对这一疾病挑战。
重新认识帕金森病:不止是“老年病”传统观念认为帕金森病是"老年病",多在60岁左右发病,40岁以下很少见。然而最新临床数据显示,这一疾病正呈现年轻化趋势。这可能与现代生活节奏加快、社会压力增大以及不良生活方式等多重因素有关。
许多人将帕金森病简单地等同于"手抖",这是一种误解。帕金森病的震颤通常是在休息状态下出现,并且呈现出一种“搓丸样”的特点。同时,患者可能会伴随有动作迟缓等其他症状。可见,手抖并非如我们想象的那样总是和帕金森联系在一起。
除了震颤,运动症状还有三大关键信号值得关注:
1.动作迟缓:系扣子、刷牙等日常活动耗时明显增加,书写字迹越写越小,出现“写字过小征”。
2. 身体僵硬:转身时需要挪小碎步,动作像“生锈的机器人”。
3. 表情缺失:家人可能注意到患者总是面无表情,也就是“面具脸”。
非运动症状同样不容小觑:
1.自主神经功能障碍:顽固性便秘、尿频、体位性低血压、油脂面容。
2.精神障碍:抑郁、焦虑、淡漠、疲劳。
3.睡眠障碍:失眠或白天过度嗜睡。
4. 感觉障碍:80%-90%患者出现嗅觉减退。
如果上述症状持续3个月以上,建议及时前往神经专科进行专业评估。
前沿治疗手段:药物与AI强强联合早期(1-3年):轻微症状可优先选择太极拳、八段锦等运动训练,研究表明每天30分钟运动能延缓疾病进展。
中期(3-10年):当出现明显运动障碍时,需药物治疗。多巴胺类药物如左旋多巴需在饭前1小时服用,避免与高蛋白食物同服影响吸收。值得注意的是,长期用药后出现的"药效减退"并非药物失效,而是疾病进展的表现。此时可通过减少单次剂量、增加服药次数来改善症状。
晚期(10年以上):可能需要联合用药或考虑脑深部电刺激术(DBS),抑制异常神经活动,可逆又可调节。接受手术的典型患者,术后震颤缓解率达80%-90%,药物剂量可减少30%-70%。
日常管理与“三防三练”策略三防:
1. 防跌倒:家中过道安装扶手,卫生间铺防滑垫;起身前先坐床边晃腿10次,促进血液循环。
2. 防呛咳:使用厚底小碗进食,颈部稍前倾。
3. 防抑郁:鼓励患者养花、写日记转移注意力;连续2周出现失眠、情绪低落、频繁哭泣需及时就医。
三练:
1. 步态练习:地上贴彩色胶带,让患者大步跨过,锻炼步态。
2. 声音训练:每天大声朗读绕口令如“八百标兵奔北坡”,提升发声能力。
3. 面部操:对着镜子做鼓腮、皱眉、微笑等表情训练,重拾面部表情。
下面请看第五医学中心为大家带来帕金森运动康复操,让生命不再惧“帕”。
主管| 解放军总医院政治工作部
主办 | 宣传处融媒体中心
来源 | 第一、第五医学中心
撰文 | 王健
图片 | 网络
视频| 姚欣赵泽露刘伟丽
刊期 | 第 2808 期
总编:熊刚主编:张奎
编审:张密李笑一
编辑:刘超英
邮箱:jfjzyy01@163.com来源:健康热线360